9~12个月语言发展指标
第一次发出“妈妈”“爸爸”的声音;已经能听懂大多数简单句子;能模仿大人发出有意义的标准语音;每个月能掌握1~3个新词;会用3~4种肢体动作补充语言表达;想用语言交流的意愿明显;听到父母叫自己的名字,立即停止活动。
蹦出人生的第一个词汇
经过对宝宝坚持不懈的语言训练准备阶段,终于有一天宝宝发出了“ma-ma”的声音,敏感的妈妈高兴坏了,接着宝宝又发出了“ba-ba”的声音,亲爱的宝宝第一次对父母的呼唤是多么地激动人心。对您和宝宝来说,说出人生的第一个词绝对是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大多数宝宝在12个月左右就能说出他们人生的第一个词,这个词通常是最亲密的人的称谓,爸爸、妈妈或者是照顾他的奶奶,这些都是宝宝非常熟悉的人物。这标志着语言发展的第一个准备阶段结束了。
宝宝语言的这一飞跃性进步,离不开平时大量与成人间的交流,随着发声器官的发育成熟,并大量练习了发音和嘴部活动后,累积在宝宝心中的词语一个一个蹦了出来,虽然发音还不是很准确,呀呀声伴随着各种姿势,但是宝宝已经想要用声音来传达他的想法了。
宝宝说出人声第一个词的时候,聪明的父母不应该浪费这个加快语言训练的绝好机会,当孩子发现他的呼唤能换来父母欣喜的表情和紧紧的拥抱的时候,得到了说话的鼓舞,才愿意继续出声。其实,早在10个月的时候,宝宝就已经明白了爸爸妈妈的意思,但是宝宝为什么就是不说出来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粗心的父母没有强化、激发他的说话兴趣,对孩子的出声漠不关心。
对周围事物的认知、理解能力比语言能力发展快,是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和小宝宝在一起聊天,进行亲子阅读是帮助宝宝吸收新的话语,是懂得话语意思的很好的方法。在这个阶段,不用因为宝宝不能说更多的词而焦急,牢记宝宝其实已经能明白你说的意思,再给他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训练,才是聪明父母该做的事。
小贴士
宝宝终于学会叫“爸爸”“妈妈”,这一阶段被称为语言的起点,标志着孩子已经具备了人的语言思维特征,同时向社会化能力迈出了一大步,这是宝宝了不起的变化。假如家人对孩子的语言飞跃发展表现得积极而热烈,孩子说话的愿望会更强;如果消极而冷淡,他对于说话也不再有兴趣。
宝宝最爱的语言启蒙小游戏
游戏一:认脸谱
游戏要求
一面干净的镜子。
游戏好处
教宝宝认识人脸的构造,训练宝宝的语言反应能力。
游戏步骤:
1.妈妈与宝宝面对面坐着,妈妈用手指指自己的鼻子,说“鼻子”,同时握着宝宝的手摸摸他的鼻子;
2.妈妈用手指指自己的眼睛,说“眼睛”,同时握着宝宝的手摸摸他的眼睛;
3.妈妈依次说完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然后问宝宝“鼻子在哪里?”
4.注意观察宝宝的动作,第一遍发问时,如果宝宝不会,适当帮助孩子找准五官的位置;
游戏提醒:
游戏时除了亲亲宝宝表扬他外,还可以加入惩罚的环节,如宝宝指错时,刮刮宝宝的鼻子,假装皱起眉头做生气的表情,让宝宝明白自己做错了。
小贴士
和3个月以前不同,宝宝已经能够准确的认出妈妈的脸,并且认识大人表情变化所代表的含义,游戏中加入表情含义能帮助宝宝理解抽象语言。同时,从模仿妈妈的动作,到听命令完成动作,加快了各种语言信息在大脑的储存速度。
认脸谱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和宝宝玩,也是母子、父子间最受欢迎的小游戏,当宝宝能熟练指出自己的五官后,让来访的客人和宝宝进行,也能进一步扩展宝宝的语言交流空间。
5.再继续问宝宝“眼睛在哪里?”,如果宝宝指对,马上亲亲宝宝的脸颊表扬他。
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词汇量
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开口说话早晚的时间,而忽略了词汇量的问题,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越多,在将来的语言表达中就会越生动。
★当个“唠唠叨叨”的妈妈
宝宝如果与唠唠叨叨的妈妈呆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就会更快、更多地掌握说话的技能;与性格内向的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宝宝相比,唠叨妈妈的宝宝视野和交际范围都宽广得多,宝宝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就越多,不知不觉积累了大量的词汇。
★引导孩子多说话
不要满足于宝宝说“是”或者“不是”,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引导宝宝说更多的话,例如给孩子一些开放性的、引发性的话题,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后,让孩子去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在宝宝刚开始说的时候打断他的话,不管宝宝说什么,都应该注视着他的眼睛,和孩子保持平视,通过这样的肢体语言告诉孩子你正在认真地听他说话,得到说话满足感的孩子,才愿意讲更多的话。
★和孩子共同学习名词
名词通常是孩子掌握的第一类词汇,研究表明,20月龄的孩子掌握的大部分都是名词。所以,妈妈可以直接从名词入门,不仅仅是局限于认物卡片,凡是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如看报纸和看电视时发现和孩子提过的名字,再结合报纸、电视的内容向孩子再讲解一遍,慢慢地,再从名词配合动词,并增加形容词来逐渐丰富语句。
游戏二:动物园
游戏要求
准备一些动物玩具布偶,小猫、小狗、小鸡等。
游戏好处
使宝宝学习变化声调的声音,从高音变为低间,从粗音调变为柔和调,让宝宝语言更为丰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
游戏步骤:
1.大人与宝宝面对面坐着,妈妈将准备好的动物布偶摆放在宝宝伸手可以拿到的地方;
2.妈妈拿着小狗布偶对宝宝说:“这是什么呀?”,然后自问自答:“小狗狗”;
3.妈妈拿着小狗布偶,对宝宝说:“小狗‘汪汪’叫”,同时模拟小狗的动作;
4.将全部的动物叫声学给宝宝听后,拿着小狗布偶对宝宝说:“小狗狗怎么叫啊?”
游戏提醒:
游戏时妈妈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要惟妙惟肖,故意突出声调的高低变化,比如小猫叫声很轻,小狗的叫声很响亮,模拟动物的表情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小贴士
在这一阶段父母可将“儿化语”引进宝宝的语言发展中。宝宝在1~2岁时,常常喜欢用单词或简单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糖糖”“水水”,表示“我想吃糖”和“我想喝水”的意思,所用的词性中一般只有名词和动词。有时候一个词可以表示多种意思,名词也会作为动词来用。在宝宝1~2岁时出现的这种表达现象就称为“儿化语”。尽管宝宝在9~12个月时,能说出来的词还非常少,但了解了宝宝语言发展的规律后,应该提前引入“儿化语”,加快宝宝从听到说的速度。
5.如果宝宝发出声调正确给予表扬,如果声调错误,妈妈发出正确的声调给宝宝听,让宝宝模仿。
“儿化语”的优缺点大比拼
正因为“儿化语”的简单易懂,抛开复杂的语法结构,适当的运用“儿化语”,可以加快宝宝学语言的进程。
★优点:
成人和宝宝处在平等的谈话基础上,给宝宝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利于培养宝宝开口说话的自信心。
符合宝宝的理解力水平,使成人更容易与其交流。
突出名词和动词,利于宝宝将具体的物体或动作和词语联系起来。
更易于宝宝理解词语的意思,利于增加词汇量。
★缺点:
用“儿化语”和宝宝说话,宝宝必须建立“儿化语”和标准语两套语言符号系统,既要学习“儿化语”又要学习成人间的标准语,必然给其造成双重负担,耗费宝宝的精力。
习惯说“儿化语”后,对正规语言的学习将是一种阻碍,将拖延宝宝过渡到说完整话的时间。
幼儿的大脑发育较快,求知欲很强,如果宝宝总是使用他们习惯的“儿化语”,就将习惯于无需多做努力的语言环境,语言潜能将得不到激发。
游戏三:玩具在哪里?
游戏要求
准备一些宝宝经常玩的玩具,如娃娃、小汽车、皮球等,适当增加一些宝宝平时不常见的物品,如手表、电话等。
游戏好处
增强宝宝记忆力,增加认识事物的品种,训练宝宝对语言的反应速度。
游戏步骤:
1.妈妈拿起娃娃告诉宝宝:“这是小娃娃”,然后将娃娃摆到宝宝面前;
2.妈妈拿起宝宝不常见的物品,告诉他:“这是手表”,依次摆到宝宝面前;
3.全部物品摆到宝宝面前后,妈妈提问:“哪个是娃娃呀?”
4.宝宝拿起娃娃后,妈妈表示赞赏,摸摸宝宝的头,如果拿错,顺势告诉宝宝拿起的物品的名字,然后指出正确答案;
游戏提醒:
宝宝仅仅指认和说出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是不够的,每天让宝宝复习已学过的物品名称,适当增加1~2个新物品,但每次训练时间不宜太长。反复多次比长时间连续效果要好,让婴儿留下印象更深刻。此阶段不宜在讲解名称时加上物品的用途,避免宝宝将名称和用途混淆。
小贴士
宝宝9个月时开始会表现理解力和对一件事物的注意力,能较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玩具和游戏上,用小手翻来覆去地摆弄玩具,仔细地端详它。你把物品藏在一块布下,他能把布撩起来找到它。他已经学会并爱上捉迷藏之类的简单游戏,当摇动、拍打物品发出悦耳的声音时,他会被自己弄出的声音吸引并且反复玩这个游戏。到12个月时,他甚至会做一些逗大人发笑的事情。在和宝宝进行语言训练时,抓住宝宝智力的发展进程,当宝宝发现玩具或者发出玩具的名称的音时,大人给出兴奋的反应,他会一遍一遍地反复做,在游戏中不断学到新词汇。
5.当宝宝能较熟悉的掌握这些物品名称后,妈妈拿起娃娃藏到身后,问宝宝:“娃娃去哪啦?”
6.宝宝会爬过来,找出娃娃,拿给妈妈看。
5个诀窍让宝宝爱上和你说话
★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怀着一颗童心和小宝宝说话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的身份,将自己融入到宝宝的世界中去,当你接纳了孩子的世界,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
不要偏执的认为小宝宝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多跟孩子接触,你就会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知道宝宝其实也有各种喜好、内在需要。
★关注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大人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希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去做就好,却忽视了宝宝也有沟通的需求,时间一长,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就不再喜欢开口和你说话。
★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进程
孩子这个阶段只能发出一两个音,只能说出几个单词,可是父母并不了解,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孩子觉得吃力、压力大,自然也不愿意和大人说话。
★丰富宝宝的日常生活
好奇心是帮助宝宝学语言的好帮手,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经常带宝宝外出,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等,这些都可以引起宝宝的好奇心,产生和你说话的冲动。
游戏四:老鼠上灯台
游戏要求
有条件的父母,可以准备儿歌内容中出现的物品,丰富儿歌的视听内容。
游戏好处
理解短句的意思,模拟整句的发音和语调的变化。
游戏步骤:
1.妈妈拿出准备好的小老鼠玩具,或一张画着老鼠的小图片,告诉宝宝:“这是小老鼠”;
2.妈妈念“小老鼠,上灯台”,同时将手中的老鼠道具模拟上灯台的样子给宝宝观察;
3.念“偷油吃,下不来”,妈妈拿着道具做出很苦恼的表情;
4.念“叫妈妈,妈妈不应”,同时做摇头的动作;
游戏提醒:
父母对宝宝要求不要太高,宝宝既要记住童谣的发音,又要学习相应的动作,一时间很难马上学会,应该每日练习1~2次,并且充分调动宝宝的兴趣,当宝宝说出“台”字或者别的字的时候,马上鼓励他,这对宝宝来说也是不小的进步。
小贴士
父母应该给宝宝做语言发展进程记录,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童谣时,用心记录宝宝每次能学会几个动作,分辨宝宝能发出哪几个类似的字音,方便下次练习时纠正宝宝的错误。当然,父母也不是宝宝肚子里的蛔虫,如果宝宝一时难以马上学会,你可以耐心的等待一会或是借助眼神交流、身体接触等方法,使宝宝懂得你对他的任何反应都很感兴趣。随着连续次数的增多,和宝宝发音器官的发育成熟,在2~3岁时,经过训练的孩子能将学过的童谣一字不漏的说出来。
5.念“咕噜咕噜滚下来”,将手中的老鼠转几个圈,放在宝宝面前;
6.妈妈将老鼠交到宝宝手中,教宝宝重复以上动作。
快乐童谣,帮助宝宝学说话
0~3岁是宝宝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此时,他们对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力,对环境中的各种语言刺激都格外敏感。童谣可以说是宝宝最早接触的语言类作品,它具有篇幅短小、富于情趣、语言浅显、音韵和谐的特点,父母在念童谣的过程中加上活泼的动作,非常有利于正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宝宝练习说话。
童谣能让宝宝读准字音。生活中有些字字音相近,发音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时宝宝容易读错,而儿歌将特别的字音与形象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幼儿在形象风趣的语言中,巧妙地记住字音,强化了读音效果。
童谣中包含了大量的生活元素,丰富宝宝的认识、拓宽宝宝的视野。活泼明快的童谣满载着美好,就像妈妈的怀抱、外婆的摇篮,或是春天的田野、热闹的森林,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而且童谣语言明快、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宝宝的认知发展规律,他们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在童谣中获取知识是幼儿所能够接受,而且易于接受的。
童谣还有利于宝宝积累大量的词汇。日常生活环境中接触的词汇是有限的,但是童谣的题材无限广阔,从科学知识、生活片段、自然景观、动物世界等,让宝宝提前接触很多不能亲身去经历、去感受的场景。童谣中运用丰富的生动的语言对这些场景进行描述,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在脑袋瓜中记住了这些词语的含义,并且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在实践中不断理解和完善这些词汇的更多意义,促进宝宝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9个月~12个月宝宝语言能力综合测试表
听的能力
听懂“不”的意思,用摇头、摆手等动作回应 Yes()/No()
听到大人语音、语调中包含的情绪 Yes()/No()
听到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Yes()/No()
听得懂问句,用视线或手势语作答 Yes()/No()
听懂3~4个字组成的一句话 Yes()/No()
说的能力
少数宝宝会叫爸爸、妈妈 Yes()/No()
能连续模仿发音 Yes()/No()
会说2~3个单词并配合动作表示意思 Yes()/No()
发出的声音有音调、音高的变化 Yes()/No()
在大人提示下会叫奶奶、姑姑等 Yes()/No()
喜欢反复重复说会说的字 Yes()/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