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还会做梦梦到数学考试,卷子上的题却一道也不会做,醒来后,还是全身直冒冷汗。直到踏入职场多年以后,高考的痛苦记忆,才慢慢消失,变成咸丰年间的旧事。但是原以为踏出校门就永远可以摆脱试卷的日子,最终变成了空想。只要生活在现代城市,就避不过考试。要求职,就要老老实实做应聘考试;想开车,得先去考一个驾照;要升职,去考一个职业资格认证再说。这般考试生涯,倒也教会我们种种读书技巧。仅是记忆方法,每个人都有压箱底的几条金科玉律。毕竟从小到大,一路大考小考考过来,也慢慢考成了老油条,习惯了那种上刀山下油锅的痛苦。
半年前,为了给自己镀一层铜,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从此戒应酬戒玩乐,闲暇时间都用来当读书人,当然早上时间更不会放过。
现在独家奉献我的懒骨头记忆法,第一招,早晚记忆法!一早一晚,是我的黄金记忆时间。这样说来,也很无奈。上班族白天要上班,惨一点加班到七八点也是家常便饭,可以用来备战考试的时间,也只有一早一晚不多的时间了!
有时候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就忍不住想偷懒。心里想着该温书了,身体却很自然地坐在沙发上,再烂的节目也看得津津有味。毕竟不是小时候,没有岳飞他妈妈在背后指指点点,很容易自己就松懈了下去。
但是在临近睡觉前的一个小时,我还是会乖乖地打开书本来看,专心地看一个小时,看完直接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利用上班路上的空闲时间,再加快速度重温一遍。一天当中,抽空在脑子里面回想一下,大概也能记得七七八八。
这种懒人式记忆法,为何有效。说来也简单。平时读书,会形成记忆抑制,即一种记忆内容排斥另一种记忆内容。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被后学习的材料所干扰,称为后摄抑制。在读书的时候,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一整天都在努力地温书背书,但最后总是记得头昏脑涨的,那些知识点也缠七夹八,不是错记就是忘记,自叹贪多嚼不烂。其实只要抓住早晚的时间,就会达到最好的记忆效果。早晚记忆的内容,在睡觉之后,不会受到后摄抑制;而在早上醒来后,可以不受前摄抑制,自然记得清清楚楚,不容易遗忘。上班考试两头都要抓的人,不妨试一下这种懒骨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