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39600000011

第11章 化学迷宫

1867年,彼得堡大学聘请青年化学家门捷列夫担任普通化学教授,讲授无机化学课程。在这所著名的大学里做教授并讲授无机化学是何等的光荣!这一神圣的职责落到了这位33岁的青年教授肩上,他既感到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于是他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

为了讲好这门课程,他翻遍了所有的无机化学课本,阅读了许多当时有名的化学家的著作,整日埋头在书刊里,勤勤恳恳地准备讲义。他知道,大学生们迫切需要一本能够反映新的化学科学发展水平的教科书,可是,现有的一两本用俄文编写的无机化学教科书,内容陈旧落后,不堪使用。外文版的无机化学教科书,同样也不适用。为此,门捷列夫决心自己动手编写一本新的教科书。

他找出了自己在求学时代和研究活动中多年积累下的札记、笔录和著作,又把自己淹没在世界各国千百位化学家在许多年里所查出、所做过、所建立的事实和实验及法则的海洋里。他手头的资料,用来编写一部大学教程已经绰绰有余了。可是很奇怪,门捷列夫对于这门科学,虽然早已十分熟悉,但现在他越是深入科学丛林的深处,就越发感到糊涂起来。

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是人为地将化学进行的分类。有机化学研究的是有机化合物,即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除少数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等归入无机化合物外)。世界上由各种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不过5万多种,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则有300多万种。然而,7年前门捷列夫编写《有机化学》时,分门别类,有条不紊,颇为得心应手;而着手编写关于无机化学的教科书《化学原理》时,却感到枝蔓错综,杂乱无章。有时觉得自己是在森林里从一棵树走向另一棵树,只对每一棵树做些个别描写,而这里的树却有千棵、万棵……

的确,当时已被发现的化学元素虽然仅有63种,可是每一种元素要和其他物质化合成几十、几百甚至几千种化合物:氧化物、盐、酸、碱……化合物里,有气体、液体、晶体……其中有的没有颜色,有的五光十色,闪闪发光,有的气味强烈,有的没有气味,有的硬,有的软,有的重,有的轻,有的安定,有的不安定,几乎无法找到完全相似的两种物质。

组成大千世界的物质,真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可是,这如此浩繁的物质,却被化学家们已经研究得十分详尽了。他们确切知道怎样来预备其中的每一种和用哪一种方法来预备它最经济;他们已经测定了每一种已知物质的颜色、结晶体的形状、比重、沸点、熔点……并且把它们写到了教科书和手册中;他们还研究了热和冷、高压和真空对于每一种化合物会起怎样的作用;检查明白了每一种化合物会怎样和氧、氢起反应,怎样和酸、碱起作用,怎样彼此化合,怎样分解和怎样再生成,以及这时会产生多少热量……

这无数化学物质的性质,可以讲述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不过枝枝节节地讲得越多,听的人对于化学的认识反而会越少。因为在这片混乱的天地里简直没有一点统一性,也没有任何系统。难道组成世界的这些物质当真是漫无秩序,极其偶然地凑合在一起的吗?当时,绝大多数科学家都坚信,物质之间是无规律可循的。而门捷列夫则不以为然。他想在大学生面前展开一幅描写物质统一的、逻辑的图画,指出宇宙的物质构造所凭借的几条重要法则。可是他苦思冥想,竟找不出一点儿统一性和逻辑来。他仿佛走进了化学“迷宫”。

不错,当时人们都知道,这许多千差万别的物质,也可以简单化成数目不多的基本物质——元素。可是,这几十种元素里面,那时都是混乱、无序,带有偶然性的。

金属镁比碳更容易燃烧,白金可以放置千年不起变化,而气体氟却十分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连玻璃也经不住它的腐蚀……这一切的一切,化学家们都一清二楚。可是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却一无所知。大多数人认为,每一种元素和它所具有的一切特殊性质,都好像是物质的偶然表现。看来在物质的一切初级形态——元素中间,或至少在其中大多数中间,并没有一点儿亲缘关系。所以,他们讲元素,基本上都按着自己认为最方便的顺序来讲,通常从氧讲起。因为氧元素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但也有人从氢讲起,理由是氢在元素中分量最轻;也有人从铁讲起,因为它是元素中最有用的;也有人从金讲起,因为它是元素中最贵重的;也有人从最少见的铟讲起……不管怎样,都有自己的理由。门捷列夫则不然,他不愿意兴之所至地向大学生们讲授无机化学课。他确信,“只是单纯地搜集事实——即使是极广泛地搜集事实,只是单纯地积累事实——即使是无遗漏地积累事实……这样的方法是不能获得成就的,甚至没有权利称为科学。科学的大厦不仅需要材料,而且需要计划,需要协调,需要劳动。”在门捷列夫看来,自然界并不存在杂乱无章的现象,如果看到自然界呈现出杂乱无章,那么只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界认识得还不够。他不想盲目地在这座“迷宫”里漫步,决心寻找一般的规律,寻找一切元素都要服从的自然秩序。

事实上,在门捷列夫之前,或差不多与他同时,确实有一些科学家进行过或进行着这方面的工作,并且或多或少地取得了一些成绩。

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年)试图把当时已知的化学“元素”分成4个大类:气体、金属、非金属和土质。然而,这样分类虽然注意到了元素的性质,却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

1815年,英国医生普劳特(1785—1850年)提出了非常大胆的“氢原子构成论”。按照普劳特的观点,所有的元素都是由氢原子构成的,它们的性质之所以不同,无非是因为所含有的氢原子多少不同罢了。现在我们都已知道,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而所有的化学元素,又的的确确是依着质子自然数序列递增而不同的(在元素周期表上称为“原子序数”)。所以普劳特的这一观点应当说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元素的本质,但在当时,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化学界的权威责问普劳特:氢的原子量是1,为什么许多元素的原子量不是整数?现代科学可以轻易地回答这个诘难:因为原子核除了质子以外还含有数量有差异的中子,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同位素;每种元素的原子量,即是取其所含同位素的百分组成或相对半度(相对存在量)求得的平均同位素量,所以不是整数。自然,普劳特当时不可能说出这个答案。他的新观点也不得不被认为是一种臆造。

19世纪20年代末,累积发现的化学元素已有44种,人们对于这些元素性质的认识也比以前更加充分。比如,科学家们已经注意到,把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纳在一起,可以分成若干族,像碱金属族的锂、钠、钾,卤素族的氯、溴、碘等。于是,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1780—1849年)做了化学元素自然分类的首次尝试。他把每三个性质相似的元素归成一组,列出了“三素组表”,并且特别指出了“三素组规则”:每组中三个元素的原子量近似成等差级数,即中间一个元素的原子量约等于上下两个元素原子量的平均数。

德贝莱纳虽然列出了“三素组表”,揭示了每组元素原子量关系的规则,但是,发现元素全部规律的时刻尚未到来,因为人类所掌握的化学元素还不多,对它们各自的原子量的测定也不够准确。所以,被德贝莱纳列入表中的化学元素仅有已发现元素的三分之一。1857年,有人试图把当时所有已知的约60个元素硬塞到狭窄的“三素组”模式中去,制定了共有18组的新三素组。结果当然失败了:在制定的18个三素组中,有8个组是由化学性质极不相似的元素组成的,如第11组,竟是氧、氮和碳!这与德贝莱纳的尝试相比,可以说是倒退了。

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尔(1830—1895年)制定了“六元素表”。这张表将每组3个的元素扩大到6个,排列的顺序也是按原子量的大小为先后,各组中相似位置的后面元素的原子量与前面元素的原子量之差非常接近。但是,迈尔没有对这个问题一口咬住不放,以致望而却步。他说:“毋庸置疑,在原子量数值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不过以为这种规律现象看起来那么简单,则是极不正确的。”直到1869年,他再次修改了“六元素表”,才使它成为比较完整的一种元素周期表。

几乎在迈尔制定“六元素表”同时,1862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1820—1886年)从另一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设:如果把各种元素按照原子量由小到大排列起来,它们的性质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每个周期包含16个元素。他设计了一个圆柱体,并在侧面画了一条由下盘旋而上的“螺旋线”,然后把各种元素按照原子量的递增依次写在线上,每个元素与从它数起的第17个元素就处在同一条侧垂线位置,它们的性质也确实很相似。其实,这个假设已较好地发现了元素性质周期性的变化。遗憾的是,尚古多向巴黎科学院报告自己的假设时,由于它与某些元素化学性质的事实不尽符合,而没有得到认可。尚古多关于“螺旋图”的论文受到冷遇,直至他逝世后多年才得以发表。

同样,在探索元素周期律方面取得成就却没有发表出成果的还有英国化学家纽兰兹(1837—1898年),他拟定的“八音律表”,其思路与尚古多相似,结论更加符合于事实。他依照原子量大小将56种元素依次排列,发现从任何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8个元素就同第1个元素的性质相近,好像7个音符,1、2、3、4、5、6、7之后,再高一个音就是i一样,所以叫它“八音律”。从“八音律表”的某些纵列(相当于族)和某些横行(相当于周期)的若干元素来看,纽兰兹离发现元素周期律已相隔不远。然而,纽兰兹是一位经验主义者,他只相信已知的事实,既没有预见到还可能存在尚未发现的元素,也没有考虑到单凭经验确定的原子量可能有误。所以他的“八音律表”也将某些化学性质极不相似的元素排入了一个纵列(族)。正因为如此,纽兰兹在英国化学会报告自己的发现时,不仅遭到漠视,而且被人耻笑。学会拒绝发表他的论文,会长还挖苦他道:“你怎么不按元素的字母顺序排列呢?那样说不定会得到更妙的结果!”纽兰兹伤心之余,把附有“八音律”的论文往箱子里一塞,断然改行研究制糖工艺去了。

门捷列夫虽不知尚古多的“螺旋图”假设和纽兰兹的“八音律表”,但他了解到许多科学家对于化学元素规律所作的探索,以及“三素组表”、“六元素表”等成果。他坚信元素之间一定存在客观的必然规律,化学正面临着揭示元素规律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于是他勇敢地闯入了这座“化学迷宫”,千方百计地寻觅规律或统一性……

同类推荐
  • 冯志沂传

    冯志沂传

    本书是忻州代县文物局离休干部崔有良先生的传记新作。该书以大量的原始资料为基础,以时间为序,全面展现了清末山西代县籍著名文人志士冯志沂的人生经历,是一部可读性、资料性皆强的古代人物传记作品。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火箭》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古代火箭之路、火箭类型的发展、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等内容。 《古代火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维多利亚女王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记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一生,反映了女王的精神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但可以看到一位被称为“欧洲的祖母”、有血有肉的女王。她尽忠职守。颇具治国之才;她忠于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堪称一代女性楷模。她开创了英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成就了前无古人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转向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充分发展,所有这些都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历代将帅有的智勇双全,胸怀大志,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有的精通战略战术,指挥千军万马,临敌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忠心耿耿,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无怨无悔;有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命途多舛,几经沉浮;有的无勇无谋,畏敌如鼠,屡战屡败,贻笑大方;有的变节投敌,屈节卖国,为后人所不耻……总之,中国的将坛,群星璀璨,灿烂辉煌。今天的读者,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将帅,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将其绝对化。
  • 马克思传

    马克思传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先生历三十年而完成的一部完整的马克思学术传记,全面记述了马克思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实践,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如果有你在那儿

    如果有你在那儿

    你知道吗?我一直在你身边陪你,只是你从没有发现过我,我好想紧紧抱着你,永远都不放手。我爱你,爱得那么辛苦.郝元宵和苏辰。。。。。。。。。。。。。。。。。。。。。。。。。。。。。。。。。。。
  • 地狱少女之恶魔公主归来

    地狱少女之恶魔公主归来

    小小的公主的亲人被杀后,就变成了恶魔,冷血的公主。在复仇的路上,出现了3位王子,看他们如何复仇。
  • 因为是你之TFBOYS

    因为是你之TFBOYS

    ‘’王俊凯,你爱过我吗?‘’林嫣然‘’嫣然对不起,你在哪儿!‘’王俊凯‘’源源,既然你选择了她,我成全你‘’茜雪‘’茜茜,我喜欢你!‘’王源“千玺,我走了,是为了让你更好地生活,我只是你的累赘!”沫浅‘’‘’沫沫,为什么我找不到你,你在哪里?‘’易烊千玺
  • 武帝回归

    武帝回归

    一位武帝在破虚空的时候被仇家联合杀死,但他的一丝残魂带着他武帝的境界来到了地球。且看地球的吊丝如何在异界混得风生水起吧……
  • 药郎

    药郎

    书生狐妖稻草人,麻雀山貂红尘仙。俏佳人软肉温香,醉游子红尘天涯。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聊斋世界,这里有贩夫走卒、达官显贵、山野闲人,还有青倌儿、泼皮、癞蛤蟆……小小药郎,悬壶济世。苦命少年得上古药王传承,以出神入化的医术行走天下。他红颜甚多,尼姑、贵女、女妖、仙子。他流连勾栏之地,醉生梦死于红尘之中。他也曾远赴海外仙山、西域戈壁,与古籍中记载的神秘深海巨兽厮杀,与戈壁沙漠的马贼群鏖战。这是一个药郎的传奇。
  • TFBOYS之熟悉的脸庞

    TFBOYS之熟悉的脸庞

    第一次相遇的尴尬,从不认识到熟悉,经历了的重重困难!本来分开了,但命运却让他们再次相遇!再次相遇的他们还能变回从前吗?还是真的变了呢?离别之时只见一封信,信上写道:再见了源源,小凯,千千。不,或许是永别了吧···················
  • 西路狂奔

    西路狂奔

    站在凯伯尔山谷的路口,白沙瓦向左、喀布尔向右。寒风抛下亘古不化的冰雪,穿过尚致的指尖。仿佛带走他的记忆切割层层的切片,然后狠狠的摔碎在对面烈日照射下的山坡上,每个碎片都闪烁出异样的光芒,无论红黑还是紫绿。为什么他和妻子一起来到这里,又孑然而归?为什么他在朋友最困难的时候提供了帮助,又反目成仇?本文讲述了一个80后职场之路所遇到的故事,与妻子的亲情;与情人的爱情。
  • 摄政王的通灵王妃

    摄政王的通灵王妃

    【本文女扮男装,穿越重生,温馨治愈,甜宠无虐,欢迎跳坑】穿越千年寻梦人遇到重生傲娇摄政王,一个不懂爱,一个不想爱。当他邀请女扮男装的她一起扮演断袖,是会假戏真做,还是会假戏真做,还是会假戏真做?***人间有情苦,难做痴情人。不知何时,人间多了一家叫“牵情阁”的店铺,号称什么生意都做,无论妖魔鬼怪、人神精灵都接待,有情人分文不取。阁中琴、棋、书、画四位公子各有风姿,亦各有所长。只是这店铺出现得太过诡异,无人敢做出头之鸟。一场掏心命案,牵情阁名声大噪,引来诸多目光,摄政王萧煜因此与烟琴公子——楼半夏相识,自此纠缠不清。情相牵,意缠绵,恩如山重,义薄云天。他们的故事,或艳若桃李芳菲,或炫如金玉燃焰,或素如梨花淡妆,皆是人间风景。***【不能好好聊天系列】萧煜(望月亮):阿琴,见不到你,我的世界天都黑了。楼半夏:废话,你每次都到天黑才回自己家!萧煜(深情款款):阿琴,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断袖我也认了。楼半夏:真可惜,你若断袖,与我注定无缘。萧煜(抱枕头):阿琴,天寒地冻,不如我给你暖床啊。楼半夏:滚!***【傲娇病系列】萧煜(摔奏本):来个人,给本王去瞧瞧烟琴来了没。小厮:回禀王爷,烟琴公子正在来王府的路上。萧煜(唇角微勾):哼!算她有良心。侍婢(匆匆跑来):王爷,烟琴公子路过王府,往侯府去了……萧煜(拍桌子):想来本王许久没有去侯府了,也该去拜访拜访了。***【互相卖骚系列】某女:你靠我这么近干什么?某男:最近本王学了一个新词,叫做壁咚。某女:……你这个不标准,我来教你一个新的动作——床咚!某男:唉哟好害羞哦,坏人!某女:……
  • 枫林残叶

    枫林残叶

    我日日夜夜在梦里思念的馨儿,如今就出现在我的面前,本来我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对她说的,可是我看到她如今冷若冰霜的样子,就断定这不是我曾经的馨儿了,我们的四周有一道高高的围墙,将我和馨儿隔成永远的陌路,以后,在遥远的时间长河里,我们将彼此遗忘,互不认识。
  •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