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都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强调“父为子纲”、“长幼有序”。强调孩子应该向家长学习,相反,如果让家长向孩子学习,那肯定被认为是无稽之谈,甚至是“大逆不道”。但是,如今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家长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甚至孩子凭借思想灵活、反应快的优势,在接受新事物上更胜一筹。
王维工作很忙,和刚上初中的儿子沟通非常少。这段时间,他发现儿子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玩电脑,而王维自己却对电脑一窍不通。当时买电脑也是妻子极力要买的,他并不十分赞成,因此现在看到这种情况,不免有些反感。于是,他总是批评儿子,让儿子少玩点电脑,可是儿子不仅不听他的话,还经常顶嘴。
一次,儿子甚至对他说:“玩电脑没有什么不好,而且非常有意思,我知道你不会,要不我来教你吧!”听到儿子要教自己,王维更加生气,咆哮着对儿子说:“笑话!儿子还教起老子来了!你的事我不管了,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于是,王维再也不管儿子玩电脑,儿子也对王维不理不睬,父子之间出现了深深的矛盾。
在生活中,孩子教父母的现象也很常见。对此,父母要有接受的勇气。
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曾说过:“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把自己与子女摆在平等的位置上。谁是教育者,谁是受教育者,应该是不断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现代社会,父母向孩子学习,不仅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认可和尊重,而且有利于父母的知识更新和进步,促进父母的工作和事业进步。
当孩子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或出现错误时,父母应该通过教育让孩子明白事理,改正错误和改掉缺点。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而自己却不具备时,孩子就变成了教育者,父母应该主动扮演受教育者,去请教孩子,向孩子学习。特别是在知识爆炸、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更应提倡父母向孩子学习,父母不要总是以教育者自居,而应该弯下身向孩子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从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陈力在一条繁华的马路上开了一家杂货店。他的生意很好,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光顾小店,而且经常会有一些外国游客来买东西,但由于语言障碍,他只能通过手势沟通,这样互相理解都很困难,生意也很难做成。
在又一次与外国游客的生意失败后,陈力决心要学英语。回到家,看到刚上初中的儿子正在背英语单词,于是他就对儿子说:“爸爸也想学英语,怎么学呢?”儿子一听,非常高兴,对他说:“跟我学!”
从那天起,陈力和儿子一起学英语,每天很早起床,拿着书本,提着录音机,到公园里边听磁带边轻声朗读。就这样,每天从不间断。
两年来,陈力父子俩的英语水平大大提高。陈力从“英语盲”到能用英语接待外国顾客,不但做大了生意,还交到几个外国朋友。
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这不仅是为了与孩子有更多共同语言,给孩子一个勤学的楷模,也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认可孩子的知识,尊重孩子的特长,主动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仅可以实现家庭情感的互动交流,营造家庭温馨的气氛,而且可以建立畅通无阻的亲子沟通渠道。
父母一定要跟上孩子的步伐。向孩子学习知识,是跟上孩子步伐的一种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