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35700000006

第6章

下篇德经

第三十八章

“章旨”

本章是德篇的开始,把德分成两大类,即上德和下德,它们的分界线是,上德是不德,下德是不失德;上德是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是为之而有以为,界线很分明。上德是无为所以近道,下德是有为(为之)所以离开了道。下德又可分为三个等级,一是上仁,二是上义。三是上礼。

这三者都是“为之”,所以都是下德,不过上仁为之而无以为(非故意表现它的仁)是下德中的上流;上义为之而有以为(故意表现它的义)是下德中的中流;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得不到任何反响)所以是下流,如果列个表的话,可如下表:

道→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界线在“有为”还是“无为”,“表现自己”还是“不表现自己”。礼最讲形式,最讲表现,因此称之为忠信之薄,祸乱之首。前识(先知)问题是哗众取宠的东西,所以也不是好东西。老子提倡敦厚朴实的风气。

德经一开头就给道德分类,目的是在使大家有所归向(采《老子新解》的意见)。

“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②,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③。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④,而乱之首也。前识者⑤,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⑥。故去彼而取此⑦。

“注释”

①上德不德:前一个“德”是名词,指道德。后一个“德”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不以为有德。

②礼:指古时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

③攘(rǎnɡ):捋起、卷起。攘臂:卷起袖子,伸出胳膊。扔:拉。

④泊:通“薄”,浅薄。

⑤前识:先知,有先见的人,据《韩非子·解老》说,此指无根据的预测。

⑥华:浮华,虚华。

⑦彼:指上文的“薄”、“华”,即指“礼”和“前识”。此:指相对的“厚”、“实”,就是指“道”与“德”。

“译文”

高层次的“德”不自认为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高层次的“德”是顺其自然,无意表现它的“德”。低层次的“德”是做道德事、有意表现它的作为。高层次的“仁”有所作为,而无意表现它的“仁”。高层次的“义”有所作为,而有意表现它的“义”。高层次的“礼”有所作为,却没有人响应它,于是就卷袖捋臂地硬拉强拽人按礼行事。所以丧失了“道”,然后才讲“德”;丧失了“德”,然后才讲“仁”;丧失了“仁”,然后才讲“义”;丧失了“义”,然后才讲“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淡薄,邪乱的祸首。所谓先知先见之明,不过是“道”的浮华,而且是愚昧的开端。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而不居于浮华。所以要舍弃浅薄与浮华,而选取敦厚和朴实。

第三十九章

“章旨”

上章把“德”作了分类,本章阐述“德”与“道”的关系:只有得了“道”,才会有其“德”。陆德明曰:道生万物,有得有获,故名德。根据陆德明的解释,得就是德,就是有得于道的意思。“得”与“德”的区别,据韩非在《解老》中说:“德者,内也,得者,外也。”这就是两者的区别了。

本章分两个层次。第一层从正反两方面论述“道”的功能,这一层里六个“一”,都是指的“道”,得“一”就是循于“道”则有“德”了,不循于“道”则无得。于是得道有德能生存安宁,反之就会破败死灭。第二层是在说天、地、神、谷、万物、侯王都离不开“道”,说明“道”的重要性,进一步专就侯王为例再论怎样才能得“道”有“德”。

“原文”

昔之得一者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②。其致之也③,谓天毋已清④,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⑤;谓神毋已灵,将恐歇⑥;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⑦。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⑧。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⑨,硌硌若石⑩。

“注释”

①昔:从前。一:指“道”。见第十四章“混而为一”。

②正:正轨,准则(正道)。

③致:至于,达到。

④已:停止。

⑤发(fèi):同“废”,倾毁。

⑥歇:停歇、灭绝。

⑦蹶(jué):跌倒,垮台。

⑧不谷:不善。

⑨禄:俸禄,此指尊贵。

⑩硌硌(luò):石头坚硬粗劣的样子。

“译文”

自古以来获得“道”的:苍天获得“道”因而就清明,大地获得“道”因而就宁静,神仙获得“道”因而就灵验,河谷获得“道”因而就盈满,万物获得“道”因而就生长,侯王获得“道”因而就能做天下的准绳。但是这种情况达到了它的极点,也就是这样说:苍天不停地清明下去,最终恐怕要破裂;大地不停地宁静下去,最终恐怕要崩陷;神仙不停地灵验下去,最终恐怕要失灵;河谷不停地盈满下去,最终恐怕要涸竭;万物不停地生长下去,最终恐怕要绝灭;侯王愈来愈尊贵而高高在上,最终恐怕要垮台。所以果真尊贵了就要以卑贱为根本,果真高高在上了就要以卑下为基础。因此,君王自称“孤”、“寡”、“不谷”。这是君王卑贱的根本吗?不是的。所以招致过多的赞誉就反而没有荣誉。所以圣人不想像珠玉那样尊贵华美,而宁愿像顽石那样低贱丑陋。

第四十章

“章旨”

通行本此章作《同异章》第四十一。

本章分三层:首先论述对悟道的三种不同态度,将“士”分为上、中、下三等,说明“道”隐微深奥的特性不易为一般人所领会。它的特性异常,本质未现,价值不同凡响。

接着引用十二句古语格言,说明上述“士”不同态度的由来。是由于“道”的高深莫测,只好引成语、打比喻,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诸领域的多种事物的本质与现象中,论证矛盾的普遍性,充满辩证法。从上士看,道是明道,从下士看道若昧,写出道的不可捉摸和高深。末尾呼应开头“道”,并阐明“道”的重要功能与威力。

“原文”

上士闻道①,堇能行之②。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③:明道如费④,进道如退,夷道如类⑤,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⑥,质真如渝⑦,大方无隅⑧,大器晚成,大音希声⑨,天象无刑⑩。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注释”

①士:指古代的知识分子。从对悟“道”的深浅态度,分上、中、下三种类型。

②堇(jǐn):通“仅”。通行本作“勤”。勤奋。

③建言:立言,格言。

④费:费解烦琐。通行本作“昧”。暗昧。

⑤夷:平坦。类(lì):通“戾”。偏斜。引申为崎岖。

⑥建:健。偷:苟且怠惰,松懈疲弱。

⑦质:诚信。真:指德。渝(yú):改变,背弃。

⑧隅(yú):角。

⑨希声:此指无声。希,通“稀”。

⑩天:通行本作“大”。刑:通“形”。

“译文”

上士听了道,勤奋地实行。中士听了道,半信半疑。下士听了道,哈哈大笑。不被嘲笑,就不够格称为道。因此古语说: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直的道好像偏斜,高尚的德好像低谷,洁白好像污黑,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疲弱,诚实的德好像背弃,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迟迟才能完成,最高的乐声听不到,最大的形象看不见,“道”盛大而无形。只有“道”,才能善始并且善终。

第四十一章

“章旨”

本章论及以“道”为核心的密切联系着的三方面内容:返本归根是“道”的运动形式;柔弱是“道”的作用;由无形质到有形质是“道”生万物的过程。

返本归根的思想在很多章内都有反映,是老子哲学的归结点;但是,这种返归运动实际不是直线单向地来而不往,而是在循环过程中进行的。因为没有离去,就不会有返归,不生“有”,就不会返“无”。所以老子既说“归根”、“复命”(十六章),又说“周行不殆”,“大曰逝,逝曰远,运曰反”(二十五章)。以上采《老子注译》的意见。

“原文”

反也者①,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②。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③。

“注释”

①反:通“返”。返回,还原。有两种含义:其一说是指“道”的返本复初。其二说是指向相反方向对立的一方转化运动。

②弱也者,道之用也:弱,柔弱。用,作用,运用。这句意思说弱是道的运用。老子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因此他主张处在柔弱地位,然后向对立面转化发展,取得最终胜利。

③有生于无:有,指有形质。于,从。无,指无形质。这句意思是说:万物之源是“道”,“道”生万物的过程是从无形质到有形质。

“译文”

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发展,是“道”的运动。保持柔弱的地位,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产生于具体的有形质之物,“道”生万物的过程是从无形质之物产生出具体的有形质之物。

第四十二章

“章旨”

本章分两部分,前半部分讲“反也者,道之动也”,后半部分讲“弱也者,道之用也”。此章是对上一章的补充论述。所以,有的学者将上一章和本章合为一章作《德经》第四章。

此章由道一而说万物,由万物而说阴阳,由阴阳而说损益。前面讲:“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论述的就是阴阳配合的运动规律。后面讲:“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论述事物向相反方面转化,“道”的运动可分两方面:一是发展,二是转化。文章结尾处提出警告说:“故强良者不得死”,此指背道行事的强霸人,决没有好下场。这说的就是转化,因而说应用“弱”,保持柔弱的地位是“道”的运用。认为只有守柔、抑强,才符合“道”的原则,才能有益无损。谦受益,满招损,渗透着辩证法。

“原文”

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④。天下之所恶⑤,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⑥,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⑦。我将以为学父⑧。

“注释”

①道:指阴阳配合之道,它是宇宙的本原。一:指天地未分时的原初混沌的元气。

②二:指天、地。

③三:指由天地产生的阳气、阴气与阴阳混合而成的和气。

④中:中间、适中。通行本作冲,交互冲撞的意思。

⑤恶(wù):憎恶,厌恶。

⑥损:减损。益:增益。

⑦强良:通行本作强梁,强横霸道的人。不得死:就是不得好死的意思。

⑧学:通行本作教。父:通“甫”,开始。

“译文”

“道”产生原初混沌的元气,这原初元气生出天和地,天地生出阴气、阳气以及和气,和气生出千差万别的物质。万物都包含着阴和阳,阴阳混合适中就生成新的和气。天下所厌恶的虽然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来称呼自己。事物有的减损了反倒增益,有的增益了反倒减损。所以别人所教导人的,我也说来教人。因此,强横霸道的家伙不得好死。我要把这道理作为教学的开始。

第四十三章

“章旨”

这一章承接前一章后半内容,阐述柔能胜刚、弱能胜强以及无为的好处。老子一贯主张“守柔”、“无为”。柔弱是“无为”,刚强属“有为”;最坚强的东西阻挡不了最柔弱的东西,“坚强”不如“柔弱”,“有为”不如“无为”。所以有人举例说,水和空气,至柔之物,然而偏能穿石运物,化石蚀金,这是至柔驰骋于至坚而尽人皆知的事。另说:日月之光本无质也,而能透乎蔀屋。无有入于无间者,此类是也。因此本章总结出:“无为之有益。”老子申述“天下希能及之矣”,说明守柔才是常胜之道。所以在第八十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这是对前第四十一章的“弱也者,道之用也”的具体说明。

“原文”

天下之至柔①,驰骋于天下致坚②。无有入于无间③,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④。

“注释”

①至:最。

②驰骋(chěnɡ):原指马快速奔跑,这里比喻攻击、贯穿,无所阻挡。

③无有:此处指不见形迹的东西。无间:指没有间隙的东西。

④希:通“稀”,稀少,罕见。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在天下极坚硬的东西里穿行无阻。空虚无形之物,能够进入没有缝隙的东西中。我因此而知道无为的好处。不用空谈的教化,无为的好处,普天下很少事物能够赶得上它。

第四十四章

“章旨”

本章反映了“明哲保身”的思想。俗人多轻身而求名利,贪得财物而不顾危亡。老子在此章唤醒世人要贵身重己,不可为名利而丢脸送命。

本章开头提出三个发人深思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讲人不应该为名,第二个问题讲人不应该为利,第三个问题要人考虑得失:甚爱大费,多藏厚亡,这类都是“失”的例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些都是“得”的例子。当你领悟孰得孰失,那就知道该怎样去做,不该怎样做,因此也就可以长久安全。

本章所论,指出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着对立物相互转化的自然法则。老子要人们注意,不要因争得名利而丧身,要少私寡欲,知足知止,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还有可取的地方。如果领会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那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成为自由主义的表现了。

“原文”

名与身孰亲①?身与货孰多②?得与亡孰病③?甚爱必大费④,多藏必厚亡⑤。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⑥,可以长久。

“注释”

①亲:亲近,可爱。

②多:重,贵重,宝贵。

③病:苦,有害,担忧。

④爱:吝惜,吝啬。费:耗费,破费。

⑤藏:贮藏。厚:严重,重大。

⑥殆(dài):危险。

“译文”

名誉地位与身体生命哪一个更可爱?身体生命与财货家产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样更令人担忧?过分吝惜必定会造成极大的耗费,过多的贮藏必定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招致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使自身生命保持安全长久。

同类推荐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故事的构架和枝叶,可以追溯到《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和《帝王世纪》等秦汉古籍。如《尚书》中《武成》篇有一句:“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说周武王求助于鬼神讨伐殷纣。这已经是一种神话传说。《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专家们且认为《武成》篇经东晋人改窜。又如《逸周书》之《克殷篇》说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把魔与人分说,已经具备神魔打斗的雏形。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随园诗话)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随园诗话)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长物志

    长物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 史记(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史记(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本书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医学方面,几乎囊括了当时人类思想活动的全部内容。
热门推荐
  • 山水走笔

    山水走笔

    《山水走笔》:这是一部游记作品集,分为山水情怀、漫步贵州、畅游余庆、异域风情共四部分,作者在领略大美河山的同时,还不忘与历史、自然、朋友进行对话。
  • 王超皇朝

    王超皇朝

    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我写的王超只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不是现实中的人物.如有同名纯属巧合!)
  • 诸国争霸

    诸国争霸

    老子居然穿越了,看了那么多小说,这次轮到我了?老子一定要娶个漂亮老婆!不对,一个哪够,嘿嘿嘿!还要成为第一强者,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哪!美女,绝世神功,老子来了,亚克西!
  • 异世商铺

    异世商铺

    在我们眼中异世是一个奇幻的世界,我们幻想异世的强大魔法,凶悍魔兽,但当这一切逆转,我们地球的文化来到异世大陆会怎样?本书纯属YY,有强烈中国特色,高冷有节操者慎入!
  • 极仙神诀

    极仙神诀

    初,混沌世界破开,女娲创造各种生灵....坚毅而勇敢的天才少年,一步步走向巅峰...闯出自己的名号,创建自己的势力,人与人之间的智斗...与神争锋,逆天而行,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
  • 狐狸的穿越

    狐狸的穿越

    她以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类女子莫名老套的穿越到一只狐狸的身上,却不知她其实就是一只狐狸。一段过往的纠葛爱情看似凄美动人的情节其实隐藏着诸多不可告人的预谋,两次失去的记忆是因为巧合还是被人故意抹去……难道一个人的灵魂真的能分成两半……这篇文我之前发过后因一些个人原因没有继续,因为是学生时代的东西很多情节都不是很好现在重新改了下文字依然青涩下希望大家喜欢。见谅!
  • 赶尸手记

    赶尸手记

    跨越千年的恩怨情仇,一场巨大的末世危机,一本奇特的赶尸手记,刚与女友分手的陈沐白收到了来自爷爷十八年前寄给他的包裹,里面包着一本奇特的赶尸手记,然而,就在他收到手记的同时,一场末世危机也悄然开始......
  • 浅醉陌安

    浅醉陌安

    【不定时更,这是穿越小说,现实古代各占一半。】高傲如万瑾萱,明明是富家小姐,却当特工。不知怎么回事,居然穿越了!被虐?被骂?被嫌弃?哼,很好他们成功的挑起了万瑾萱的怒火。说她是丑八怪?哼,一瞬间美的你们不要不要的。可是,一向果断的她,面对两个人,却不知该如何选择。
  • 火影之剑魂

    火影之剑魂

    这是一个和平年代的少年在战火纷飞的火影世界垂死挣扎的故事,这是一个懵懂少年向冷酷温柔并存的形象转型的故事,这是一个战斗血腥,情节温馨的故事。以上,都是骗你的啦!
  • 罪痛

    罪痛

    这是个动荡的年代。异族入侵丶妖魔横行丶。但这也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无数的英雄起于战乱之中,也有无数英雄倒在这片土地上。一个被囚禁的实验品,一个为钱卖命的杀手,一场风波,牵出背后无数黑幕。一群小人物该何去何从,向前是悬崖,无论向左向右,终究化为一堆尘埃。毕竟,这是个动荡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