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聪
我很喜欢荀子的一篇文章——《劝学》,文章里有许多经典语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只要有决心,再有好的习惯,就能成功,学习也是一样。好习惯不仅能增强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当今时代是人才素质竞争的时代,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完善自我、营造自我,如今我们仍是学生,就要从培养良好学风做起。
2007年我初入大学时,各种社团活动、学生活动纷至沓来,多彩新奇的大学生活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但我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课堂出勤率近于100%,课上注意力集中,认真记笔记,不懂的地方及时与同寝室的人交流;课下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看书、预习、复习、做题上。虽然大学里课少了,老师的要求却没少,但是毕竟大学的知识比高中深了一个层次,教材不固定,需要多了解课程的相关知识,也因此总感觉学不够,渴望能够更加充实自己,所以自习室里总少不了我的身影。考前那一段时间,我真正理解了“泡”自习室的感觉。从早晨天蒙蒙亮,到晚上月黑风高,我始终奋战在教室,世界只剩下我和书。为了节省时间,甚至只选离厕所近的自习室。一些偏文科的课程要背的东西很多,当你不得不在冷凉的楼道里背书时,当手冻得没有丝毫温度时,我对刻苦多了些了解。我并没有什么抱怨,要想将来有所成就,现在就要下决心,坚持认真务实的学习态度,脚踏实地地建设自己的知识基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的辛苦没有白费,期末时力拔头筹,绩点为全院第一,10门必修课中8门优秀,参加了校数学竞赛,获得了三等奖。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课内知识,还要广泛涉猎,使各类知识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因此课余时间,杂志和课外书是必不可少的。我的兴趣是清史、唐史和英雄传记,国家图书馆和学校图书室极其丰富的资源,大大满足了我的胃口。抓紧一切零碎时间,一本接一本地看,历史上的浮浮沉沉和名传千古的英才,教会了我许多,什么样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结果,努力了就会有成功,包括做人、做事,古有头悬梁,锥刺股,囊映雪,凿壁借光,我们不必效仿他们的行为,但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
初入大学时,想搞科研实践,但我感到很困惑,不知这些要如何进行,因此我参加了很多实践方面的交流会,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多看一些时事杂志,了解研究的最新动态,提取自己的研究课题。我现在参加了两个科研项目,一个是学院级的项目“北京市大学生时间分配调查”,另一个是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我国上市公司战略清晰度与财务成果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在学校里,我谨遵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老师的指导,严格要求自己,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积极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困难,耐心解答疑难问题。一个人的成长,与其思想的成熟是密不可分的,除了思维方式的理性化以外,思想政治修养水平和思想认识深度,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才的重要因素。我在大一下半年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参加了许多团日活动,参观军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科技馆,对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们的古代文化科技非常发达,我们现在也正处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我们现在应该要坚定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我们的学习,争取毕业后实现自身价值,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做贡献。
除了学习,我还参加了许多有益身心的社团活动和学校活动。体育部的“齐心协力”合跳大绳,教会了我团结协作,力量无穷;广播操比赛,教会了我集体的伟大,班级的每个同学都辛苦练习,最终拿到了二等奖,可能同学们平常不是很熟悉,但是集体活动的过程拉近了每一个人的距离;“红十字协会”的防艾宣传和急救培训,教会了我尊重他人和无私地关爱他人,不仅要关注自己,更要关注他人,从现在起,不吝啬力所能及的帮助,当然也学会了急救的常识;“星火”的明圆小学支教活动,教会了我珍惜现在,教会了我奋斗;青协的志愿者活动,教会了我服务他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楼道歌手大赛,教会了我自信和勇敢,虽没有获奖,但是我能够自信地站到评委面前,亮出嗓子就是进步……”
人生的路还很长,我仍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的出身没有背景,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自己的双手将来必会有一片天地——一切以自己的态度为前提,只要敢想,只要去做。
作者系统计学院2007级统计学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