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验证粤商企业是否具有上述规律,我们从样本公司中抽取了四家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粤商企业进行分析。表4-19到表4-22给出了它们的多元化与相关经营数据。在四家公司中,万科、佛山照明、美的是民营企业;中兴通讯是国有企业。中兴通讯、佛山照明、万科是专业化经营企业;美的是多元化经营企业。万科、中兴通讯与佛山照明的赫芬达尔指数均大于0.9,按惯例当属专业化经营。但美的电器仅在2005年后才小于0.9,事实上,美的在2003年后多元化经营力度已经很大,造成这种数据问题的原因是企业财务人员没有准确地发布会计分布报告。这说明比利亚隆加(Villalonga,2004)所发现的数据错误的情况在粤商企业中同样存在。
万科的TobinQ值大于1且比较稳定,中兴通讯虽然也大于1,但不断下降,美的电器则处于一个稳定的较高值,佛山照明则处于一个稳定的低值(远小于1)。这一数据说明了,无论是多元化(如美的)还是专业化(如万科)公司,都有可能取得好的业绩并让企业价值提升。而作为国有企业的中兴通讯,坚持专业化经营的结果却使得业绩不断下降。我们认为,国有企业如果坚持专业化往往会使得对管理层的激励机制不足,并由此引致企业价值下降。中兴通讯的数据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一点。
各类企业的规模都随时间增加而增加,这说明中国企业追逐规模的倾向。考虑到这几家企业在上市公司中均有良好表现,我们认为这也说明了企业都充分认识到规模增长的重要性。其中,企业价值较高的专业化企业(如万科、中兴通讯)其规模增长也较快,而价值较低的专业化企业(如佛山照明),规模增长也较慢。而经营较成功的多元化企业(如美的电器)确实能通过多元化不断扩大规模,并增加公司价值。
多元化公司(美的)的资本结构水平最高,说明企业通过多元化确实能够取得更多的负债融资。专业化公司如果规模增长得足够快,资本结构水平也较高(如万科、中兴通讯)。但专业化公司如果规模增长较慢(如佛山照明),其资本结构值也较低。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企业要追逐规模的迅速扩大。
总的来看,粤商企业进行多元化或者选择专业化的效果与我们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结果基本一致,也具有一些一般企业的规律。但存在的不同之处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失败经验的总结,很多粤商企业不会轻易地进行多元化,即便出现业绩与价值的暂时下降,中兴通讯与佛山照明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终于通过多元化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如美的集团。这正是粤商“敢为天下先”精神所得到的经验在经营中的反映,体现出粤商时刻领先一步的经营思维。
在转型经济环境中,有时候企业的多元化或者专业化选择是政府干预的结果。陈信元和黄俊(2007)曾对中国转轨经济下政府干预与企业经营行为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政府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更易实行多元化经营,而且在政府干预经济越严重的地区,这种现象越为明显。这说明,并不是只有政府直接干预(控股)的公司容易进行多元化,而是在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司都容易选择多元化经营。这和我们前面的论述是相符的。我们前文的分析表明,由于在转型中的中国,政府对经济实施了强有力的干预,不仅国有企业(政府直接控制)容易发生多元化,民营企业也容易发生多元化。前者发生多元化的原因在于政府选择的代理人(公司管理层)与委托人(政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不一致问题,代理人试图通过多元化谋取更大的私人利益;后者进行多元化的原因在于如果不通过多元化扩大规模并引起政府的重视,其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力就难以与国有企业抗衡。
但是,会不会存在有的企业多元化完全是政府指令的现象呢?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三九集团公司。它的前任总裁赵新先曾说过:“我们的多元化经营是被迫的,不是自愿的。”而在赵新先任期内,他也曾努力将企业从多元化转变成专业化经营。如果简单地从表面上看,三九管理层的表现和我们总结出的规律似乎不相符:是委托人(政府)强制三九进行多元化,而代理人(赵新先)反而有将多元化调整为专业化的迹象,事实是否如此?该如何解释三九现象呢?我们接着来观察三九集团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