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9600000008

第8章 灵台农民赶着牛羊奔小康

走进甘肃省灵台县,一股清风便扑面而来。一件件新鲜事,让人感到又惊又喜。

灵台县什字塬,方圆600公里。千百年来,这里的农民以种麦为生,他们把粮食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

店子村的潘军喜老汉,祖孙三代7口人,种了21亩地,到头来,还是和乡亲们一样,粮食满囤,但是手里却没有钱花。

随着党的政策放开后,潘军喜在2001年开始养牛。饲草不够,于是,潘军喜盘算着把麦苗割了喂牛。

种一亩麦子,纯收入不过百元,割了苗喂一头牛,纯收入最少也有1200元。而且,割麦喂牛,不但牛膘色好、上膘快,而且,春天小麦返青之后,还能割第二茬苗。

在2002年,潘军喜种了7亩小麦,给4头牛预备了两亩,其余的地全种上了苜蓿草。

在2001年时,刚给牛吃青麦的时候,一些老农说,祖祖辈辈哪听说过牛吃麦哩,老潘种了半辈子地,如今是种糊涂了!

后来,村里人眼看着潘军喜拿麦苗养出了好牛,也都跟着割麦喂牛了。

坐在敞亮的屋子里,潘军喜乐呵呵地对客人说:“你看,这电视机、新家具,都是拿牛换来的。就连儿媳妇,也是靠养牛,娶进家门的呢!”

说起牛吃青麦,村民柳兆奇算了一笔账:2001年,他用一亩青麦喂牛,精饲料用得少了,成本低了,牛还不生病。

2002年,柳兆奇家出栏两头牛,收入4000多元,供儿子上大学的钱也够了。

现在的什字塬上,四邻八乡的养牛户,都开始割麦喂牛了。他们说,牛多了,粪也多了,种地也就不用化肥了;牛吃了没有化肥、农药的麦子,还正经是个绿色产品哩!

什字塬的农家院落,多是四合院,上房高大宽敞,是老人和尊贵客人的住处,东偏房一般是用来养牲口用的。

吊街乡庙背村青年农民巩晓亮,用上房养羊,也成了当时灵台的一大新闻。

已经在兰州开店,娶妻立业的巩晓亮,毅然卖掉了城里的房子,回到了家乡。随后,巩晓亮从山东买回了96只小尾寒羊,干起了畜牧业。

家里的东偏房窄小,容不下这么多羊。小两口合计,眼下这价值7万多元的羊,可是金贵。于是,人就搬到了东偏房,让羊住进了上房和西偏房。

邻里们看到后,私下里说:“这娃没斯文哩,上房咋能给牲畜住呢!”

秋天,小尾寒羊产羔了,巩晓亮以低价卖给乡亲们。不到半年,大伙儿都发了“羊”财。

村民薛海平,在2001年,用130元买回的一只羊羔,2002年,羊的身价就提到了900元。薛海平还舍不得出手了。

吊街乡党委书记曹亚平,得知巩晓亮在上房养羊的事后,协调农户,给他兑换出16亩地。

巩晓亮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16间温棚羊舍,48间温棚牛舍,巩晓亮的羊,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又成立了种业公司,繁育良种,带动农民致富。

新集乡是灵台县最偏远的纯山区乡,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许多农民早在几年前,就迁到了塬上。

在灵台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赶着牛羊奔小康”的口号后,“牛经济”闹得红红火火。

种惯了粮食的农民,开始把目光转向新集乡,当起了“草农”。

朝那镇的农民边志城,前几年就离开了塬上的粮地,到新集乡柴朝村,承包了42亩山地种草,养了13头“平凉红牛”,每年都收入8000多元。

2001年,边志城又把弟弟从塬上叫到山里,和他一起干。

2002年春天,饲草短缺,边志城组织大伙,卖给陕西18吨苜蓿草,效益比种粮好得多。

草多了,牛也多了。时任乡党委书记冯纯禄说:

现在乡里是牛比人多。全乡3138口人,养牛1.26万头,年出栏3700多头;农民靠养牛换回了“铁牛”,在塬上买了商品房,让娃娃到条件好的地方去上学。

“牛经济”改变了灵台县农民,几千年来“种地为吃粮、养牛为耕地”的传统观念,激发了农民调整结构,奔小康的积极性。

田阳县走建设小康新路

2002年初,在广西田阳县尚兴村,获得全国扶贫状元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村党支部书记莫文珍,刚刚率村民代表,从江苏省华西村参观学习回来。

莫文珍说:“跟华西村比,尚兴村差距太大了!我们要不甘落后,不断创造新业绩。”

尚兴村原是坐落在大石山中的特困村,为生存和发展,部分村民在几年前,在莫文珍的率领下,迁到右江河谷边上的丘陵地带,搞异地开发。

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不花国家一分钱,不避艰辛建新村,大种芒果、甘蔗等经济作物,走出了一条异地开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早在1997年3月,李鹏来到尚兴村视察,他走进芒果园,对村民们敢为人先、异地开发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鼓励村民们要巩固好扶贫成果,争取更快发展。

多年来,尚兴村群众牢记嘱托,艰苦创业,在大量种植芒果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甘蔗、荔枝、龙眼、木薯等多种经济作物。

同时,大搞地头水柜建设和家庭沼气池建设,实现了“生产不愁水,煮饭不用柴”,形成良好的生态立体种养互动发展的格局。

200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40元,成为全区和全国异地开发脱贫致富的典型。

时值春耕大忙季节,而龙河村的村民,却不是在忙种,而是在高兴地忙着收获:翠绿的青椒、鲜红的西红柿……

这是龙河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出现的新景象。

龙河村的村民,忘不了朱镕基总理视察这里的情景。多年来,村民们依靠科技进步,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出部分良田,种植优质高产秋冬菜,抢占市场空间,取得了明显效益。

200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08元,成为百色地区的30个首富村之一,获得自治区和地、县“文明示范村”、“小康村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村党支部书记、自治区劳动模范覃剑征说,龙河村要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全县高效农业的发展。

龙河村的园田化建设、节水喷灌工程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成效喜人。

在龙河充满丰收喜悦的田野里,满眼都是连片待收的各类优质蔬菜,掩映其中的是建起的新农村。

琴华村地处僻远的田阳县南部石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

早在1993年,李瑞环来到该村视察,提醒该村要创出一条生态建设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的新路来。

多年来,琴华村群众以兴建村公路为契机,大力发展甘蔗生产,全村种植甘蔗面积达1100亩,成了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逐步摆脱了贫困。

到2001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83元;贫困发生率由8年前的95%,下降到4%,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全村基本实现了屯屯通自来水、通电、通路,有了闭路电视,新建楼房1169栋,建有生态地头水柜92座,生态沼气池83个。琴华村正在走出贫困,开始向小康生活迈进。

时任田阳县委书记于开林和县长张良,笑着说:

再过三五年,整个田阳县,一定会变得更美、更富、更文明!

羌族农民带富羌族山寨

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大山深处,有个名叫刘永光的羌族农民。

多年来,刘永光靠把握市场脉搏,来调整自家地里的农产品结构,不但全家过上了小康生活,而且还带富了左邻右舍的乡亲。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茂县偏远的大山沟,靠做小生意起家的刘永光,一下子承包了本村130亩荒坡地。

刘永光到县城内外市场,考察了一番之后,打消了按传统方式种植的念头,回到家里,勾画出种植苹果树的蓝图。

在迎新春的鞭炮声中,刘永光带领全家老小,并率200余名民工,上山挖树坑,齐刷刷地种了几千株苹果树。

为了保证果树的肥料供给,刘永光随后办起了饲养场,养猪数量从80年代初的30头,发展到90年代后期的330头。

苹果从挂果那年开始,一连7年,每年现金收入不低于10万元。

刘永光种苹果,声名鹊起,但是他却喜中有忧。看到市场上的苹果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刘永光断定,用不了几年,苹果市场就会饱和。

于是,刘永光把家人召到一起,说:“现在种地要看兆头,走一步看三步。”于是,刘永光又向村里承包了140亩荒地,开始发展多个果树品种。

阿坝州农科所的技术人员,早已注意到了刘永光。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送品种、送技术上门,把国外的樱桃树、李子树等优良品种,推荐给刘永光,请他进行试种。

刘永光为了掌握栽种新技术,天天跑县农技站,还乘车到雅安四川农业大学,拜师学艺。

刘永光善于根据当地气候,嫁接国外大樱桃,头一年,嫁接3.8万株,成活一万株。第二年,嫁接7万株,成活5万株。

刘永光善于观察市场风云,获得的新思路,终于派上了大用场。在了1999年,当地果然出现了苹果滞销的现象。

这时,刘永光毅然决然地砍掉130亩苹果树,全部种上在新承包地里嫁接好的国外大樱桃,当年就使樱桃树发展到220亩,其他果树50亩。

刘永光种的樱桃,不仅色泽诱人,口味宜人,而且个头挺大,平均一个12克,头年上市就成了抢手货,价格连续两年直线上涨。

在2001年,樱桃每500克卖到20元,刘永光一家老小,乐得合不拢嘴。

刘永光成了当地的水果种植大户,还办起了种苗基地,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附近农民。对有的购买户,刘永光还包教栽种技术。

茂县凤仪镇,现已成了有名的樱桃生产基地,产品畅销成都、重庆、广州等城市。

刘永光成了方圆几十公里羌寨的知名人士,在他的带领下,茂县的乡亲们走上了小康之路。

南疆军区开展扶贫显成效

疏勒县尤卡克可其其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自然条件艰苦,经济文化落后。全村400多户人家,年人均收入只有55元钱。

在20世纪90年代初,驻地某部按照南疆军区开展的“百部百村”扶贫帮困计划,与一墙之隔的尤卡克可其其村,结成了共建对子。

土地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风沙肆虐,土地沙化,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着尤卡克可其其村人。

为防风固沙、整治盐碱、改良土壤,官兵们利用冬春训练间隙,帮助村里进行挖渠引水排碱、造林防沙等10多项农田基础工程建设。

在春寒料峭的戈壁滩上,官兵们铁臂挥舞,汗流浃背,有的手上磨出了血泡,有的被石头划伤了手脚,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乡亲们都被官兵们的行动感动了,纷纷送来热乎乎的煮鸡蛋、香喷喷的奶茶和烤馕,慰问官兵们。可是,大家一个也不肯接收。

村支书乌斯曼急了,一次次地从渠头跑到渠尾,焦急地吼道:“解放军同志,休息一下,吃一点吧!你们再不吃我们的东西,我就让村民把你们赶走!”

3载春秋寒暑,该部队先后投入兵力4500多人次,帮助村里挖出一条5公里长的主干渠和35公里长的支渠,种植沙枣树4万多棵,培育经济林65亩,新垦良田450亩,形成了一条纵横长达10公里的防护林带。使全村的绿化覆盖率,由过去的8%提高到了65%,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生态环境。

棉花是尤卡克可其其村的经济支柱,但以前的棉花亩产只有40多公斤。部队领导从《新疆日报》上,看到地膜植棉的经验后,准备在该村推广。

然而,当官兵们请来农技员,到村里推广这项新技术时,全村却没有一个人响应。

“把地膜盖在地上不透气,咋能长出苗来?”不少人听了直摇头。无奈,部队向村里承包了40亩棉田,搞试验。

为消除疑虑,部队还与村里达成协议:在试验田旁边,由村民按老方法种两行,看谁的棉苗出得快,长得好,就留谁的。

半个月过去了,试验田里的棉苗已长出了两片嫩叶,而按老方法种的还不见苗影儿。

村民们终于认输了,纷纷拜官兵们为老师,给自己的棉田也盖上地膜,当年就创亩产皮棉100多公斤的纪录,成为全县种棉模范村。

乡亲们的日子富了,观念也变了。在官兵们的帮助下,村里建起了文化夜校,村民们逐步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养殖专业户、皮毛加工厂、机械修理厂、民族服装厂等村办和个体企业,相继发展起来。

村民阿不都,以前是村里的“特困户”,官兵们帮他建起了养牛厂。几年时间,阿不都就成了有名的养牛专业户。

如今,村里像阿不都一样存款20万元以上的,就有40多户,全村人均收入达2850元。

尤卡克可其其村,先后被喀什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表彰为“奔小康示范村”。

滨湖村抓林业促进小康

江都市真武镇滨湖村,地处渌洋湖畔,与高邮市八桥镇隔河相望。

自1984年以来,滨湖村坚持因地制宜,把林业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充分利用滩涂、防洪民圩、村民老宅基地、京沪高速两侧、八边隙地等资源,全面发动村民植树,先后共植树1200亩,人均植树0.5亩以上,其中成片林750亩。

在林木管理上,滨湖村订标准、订责任、订报酬,全面落实管护措施,促进了村内林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滨湖村植树造林,既重视生态效益,又重视经济效益。该村积极调整林业结构,在单一水杉树种的基础上,引进栽植意杨新树种,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进一步提高了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滨湖村先后通过间伐林木的方式,获得资金300万元。在2006年底,一次性拍卖林木,获得资金120万元。在2007年,间伐收入100万元。在2008年,又间伐80多万元。

滨湖村按照小康村创建的6大类19项指标要求,先后实施了农田节水、安全用水、道路建设、卫生服务设施、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村部建设、卫生户厕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9大工程,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滨湖村负责人说,当前,全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硬质化公路实现户户通,农田节水渠覆盖率100%;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98%,电话普及率96%以上,宽带互联网入户103户,村办列统企业职业社会养老保险达96%,适龄劳动力基本保险达50%,全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100%。

与此同时,滨湖村还实施了惠民“四免”工程,即免除农民大病合作医疗费、农田水电费、两工费和涉农负担等。仅此项工程,滨湖村每年就投入资金达10多万元。

村民徐正栋说:

过去“七架梁、斗字墙”,就算是好房子了。如今,我们农民也住上了别墅。

五保户秦来喜说:

我的房子是村里给砌的,自来水费、电费全由村里负担,正常生活费用也有了着落。

感谢村里对我这个孤寡老人的关怀,让我也过上了小康生活!

村民殷有梅十分高兴地说:

村里娱乐有设施、活动有场所、学习有书屋、休闲有去处,这日子越过越精神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内涵之一,就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滨湖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滩涂、空闲隙地,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把植树造林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栽下一棵棵树苗,播撒一片片绿色,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描绘了一幅秀美的新农村画卷。

老练村实施云岭先锋工程

云南省景东县文井镇老练村,地处川河腹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是名符其实的“粮仓糖库”。

自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以来,老练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党支部一班人结合村情,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总目标,以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建制度、强措施、抓载体、树典型、求实效,积极带领党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全村形成了以粮、蔗、茶为传统产业,以蚕桑、蔬菜、亚麻为新兴产业的新格局,全村呈现了争先恐后调产业,你追我赶比发展的勃勃生机。

新当选的村“两委”,又雄心勃勃的制定了千亩甘蔗,千亩蚕桑,千亩亚麻的产业大调整规划。

尽管村干部费尽了口舌,村民们硬是不买账,竟然出现了白天种下的桑苗,晚上便不翼而飞。几个新兴的产业,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夭折了。

2004年8月,“云岭先锋”工程在老练村启动,村党支部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五好五带头”的大讨论。

大讨论认真热烈,他们联系思想,联系实际,找出了本支部存在几个共性的问题:

一是群众中有“党员不党员,区别两角钱”的评价,说明了党员带领致富能力弱,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二是人们常说勤劳致富,我们勤劳了为什么不致富,说明了传统观念太深,科技意识淡薄。

三是村“两委”一心谋发展,喊破嗓子调产业,群众就是不买帐,说明了群众思想有顾虑,强扭的爪就是不甜。

党支部专门为全村党员逐一分析排队,结果有四分之一的党员生活,低于全村平均水平。

通过大讨论,内外对比,促使了党员大觉醒,从而增强了危机感、时代感和责任感。

随后,党支部趁热打铁,以更新观念为突破口,以提高党员素质为切入点,相继成立了蔬菜瓜果和蚕桑种养两个研究会。配置了电教设备,请来技术人员,认真对党员和村组干部,进行科技培训。

村“两委”切实转变领导方法,变指挥型为服务型,变给我干为跟我干,积极营造带头干事谋发展的氛围。

时任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王和振,带头种桑1.6亩,当年取得了亩收入1600元的好效益。

以后,王和振不断摸索种养新技术,收入一年比一年提高,2007年亩收入达4800元,创下景东蚕桑单产之最。

党员张邦祥,种桑4亩,2007年亩收入3800元,被聘为村蚕桑辅导员。

党员沈海波,全家4人,他和父亲是残疾人,长期处于贫困之中。

党支部根据沈海波身残志不残的决心和毅力,为他提供技术和信息,帮助他建立了两个蔬菜大棚。沈海波每年仅出售蔬菜,收入就一万余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

2006年,沈海波又新植蚕桑3亩,年收入5000多元。通过科技培训,沈海波从贫困户,一跃为致富带头人,在2007年村支部换届中,沈海波被选为支部委员。

党员们在支委的率领下,一个个在种桑养蚕的实践中,获得了成功。由此,带动了全村蚕桑产业的迅速发展。

村“两委”还根据村民土地分散,难于统一种植的现状,积极引导土地流转。

到2006年底,全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由福泉糖业公司种植甘蔗,村民们又转过来为公司打工,既消除了风险,又赚了钱,实现了公司农户的双赢。

由于党员带了好头,村民尝到了甜头,全村出现了争先恐后调整结构,你追我赶大干产业的新风气。

千亩甘蔗,千亩蚕桑,千亩亚麻,千亩茶园的计划,终于变成了现实。

84名党员,除8名年老体弱者外,生活均高于全村平均水平,成为科学致富的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人。

老练村党员们自豪地说:

党员不党员,请看我的示范田,党员不党员,致富路上走在前。

广大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但要确保每户村民增产增收,取得真正实效,这是摆在党支部面前的首要工作。

为此,党支部把提高村民科技素质,作为常抓不懈的一件大事,认真落实。

他们借助蚕桑养殖和蔬菜协会的成立,在会员中进行相互交流,认真探讨,共同提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把着力点放在党员、团员和村组干部队伍的培训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措施,对他们进行致富能力培训,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根据产业发展重点,他们每年举办三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专门聘请县、镇农牧技术人员讲课,实地指导。

通过几年的强化培训,凡55岁以下的党员,都基本上掌握了两门种养殖技术,从而增强了带头致富的本领。

着力培养广大团员青年的创业热情,充分发挥他们有文化、有技术、年轻力壮的优势,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热情。鼓励有技术的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

他们还认真实施“三培养”,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组干部。

党支部在村组换届选举中,重点培养、引导年轻的致富能手成为村组干部。

在2003年到2008年期间,老练村共发展党员16名,其中14名为35岁以下的青年致富能手。

正因为借助了科技这把金钥匙,打开了老练村产业调整止步不前的新窍门,促使几大产业根深叶茂,健康发展。

通过构建一件件民心工程,老练村社会和谐,治安良好,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拥护。

同类推荐
  • 萧红精品选

    萧红精品选

    萧红被誉为上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她是一位极具悲天悯人的忧郁情怀的作家,她作品中深厚的悲剧内容,以及富于天才创造的自由的诗性风格,可滑独树一帜。萧红把传统文学中最高雅的部分——诗、“文”(散文)与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使中国现代小说走上散文化的道路,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
  • 散文诗·帕拉莎(智量文集)

    散文诗·帕拉莎(智量文集)

    您正在掀开的《散文诗帕拉莎》是一本绚丽多彩的书。 在这本《散文诗帕拉莎》中,屠格涅夫有时用他一支饱含诗情画意的笔恬静地、满怀深情地为我们描绘着他的祖国俄罗斯那片美丽丰饶的天地。那蓝天、 白云、峡谷、亚麻田、滚滚的麦浪、高翔的云雀……和善良的普通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与劳动。
  • 误我浮生,匆匆那年

    误我浮生,匆匆那年

    这是一个与青春用力告别的时代。《致青春》、《后会无期》、《匆匆那年》等电影让多少人热泪盈眶,道出70、80甚至90后的心声;《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等书籍又让多少后青春的人们热血沸腾,怀念那些懵懂却又义无反顾的岁月;《误我浮生,匆匆那年》与其说是一本与青春告别的书,不如说是与青春握手言和的书。那些爱恨、纠结、痴恋、欲望、执念、假象,都被岁月洗涤,被温暖相拥,我们终于懂得,匆匆那年的一切皆是机缘巧合,一切也终将妥帖安放。
  • 郁达夫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我的天空你的城

    我的天空你的城

    和风乍起,吹皱一纸桃花笺,梵音如水,看不尽草长莺飞。在时光签上写下有你的凡尘,从夏云冬雪到秋之斑斓,关于青春和爱情的记忆终将沉淀,凝固成一幅斑驳的画。滚滚红尘中寻找岁月的痕迹,青春的稚拙翻出词牌中久违的感动,一个梦让烟花不落,理智的剑挑不断牵肠挂肚的情结,一城终老的愿几世流转,年华是辗转的落寞,醉了相逢的泪眼。云淡风轻,鱼书凭寄,空等的轮回开出寂寞的莲花。水过无痕,青丝暮雪,弹不断相思的五月。躲在繁华背后看笙歌散去的黄昏,跋涉的足迹散落在彼岸,寂静的夜,刻画一个有你的细节……行走在季节深处,寻找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傲娇仙妻:神主撩不停

    傲娇仙妻:神主撩不停

    她,是二十二世纪的天才黑客,黑遍天下无敌手,又精通医药,然,过慧遭天妒,就那么……被雷劈死了……一朝穿越,成了一个六七岁的女童,体弱多病我能忍,父母失踪我能忍,被人欺负我能忍,但是别人家穿越有随身空间,灵气浓郁山清水秀都能直接住人了,为什么我的是冰天雪地奇寒无比,等着我冻冰雕吗?老天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他,前世爱而不得,只能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心死跳下诛神池,这一世,我一定要找到你,护着你,谁敢跟我抢我灭了他!今生今世你只能是我的!且看一个黑客的修仙路,和一个神主的漫漫追妻路……读者群:欢迎加入卿来卿往,群号码:612941876,可调戏,可要龙套,可讨论剧情~
  • 终极武侠梦

    终极武侠梦

    主角江小北,二十八岁一事无成在家啃老米的超级宅男,不知为何,突然梦回武侠世界,没有逆天改命的本钱,唯一好处便是,“死”后可以复活,但数据归零,又要重新来过,即使江小北不怕死,但他却不想每次都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所以他决定,这次一定要做大侠!《终极武侠梦》,不一样的武侠世界。欢迎加入起点读书群-不灭神宗,群号码:298684604
  • 妖兽治世

    妖兽治世

    自从人类发现内力其实是一种特殊波长的电磁波,这世界就变了。人们不再需要那些古老的修炼功法,不必数十年如一日的修炼,而是使用高科技发射的电磁波改造身体。因而古老的修仙门派大多都已消亡。正当人洋洋得意之时,世界发生惊人的变化,太古凶兽从封印中疯狂出现,实力恐怖,非人能敌。更有打败天神的七大妖圣现世,神佛早已消失,妖兽在世间横行无忌!太阴降临,终于开启了新的妖兽纪元,妖兽治世的时代来了。弱肉强食,人类是否只能选择灭亡?
  • 幸孕甜心:狼性boss抢鲜吃

    幸孕甜心:狼性boss抢鲜吃

    冰冷幽暗的全封闭房间里,就连一滴水都流不出去。外面是密集度超高的电流墙,就算是能用拳头能打穿墙壁任何一个角落,也只能死路一条。
  • 执恋终成殇

    执恋终成殇

    (全免)本应是个幸福的公主,含在口中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人人保护,疼爱,在几年后发生的变故,让她的人生彻底改变,性格冷傲,不懂什么叫做感情,她的世界只是黑白两色,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没有人能触及到。高贵的他,如同王者一般,却因为她改变了一生。两人刚刚擦出的火花,转瞬即逝,只会留为短暂的回忆......六个人之间的背叛,宠爱,分离,一次一次的伤害摧毁着所有人的内心,一次又一次的背叛,让六个人如同陌生人,不再相信彼此,他们之间只有互相猜忌,渐渐地的越来越疏离,越走越远,越来越不了解彼此........一切的结局都让人始料未及,而扑朔迷离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 诛天无道

    诛天无道

    一颗殷红如血的陨石划破宇宙虚空,带来的是一段乱天动地历史,时光长河中无尽的恩怨情仇不会消散;自陨石中诞生的绝世王者终将打破尘封的纪元,亘古不灭的执念挣脱束缚之时,天地宇宙众生终将被一一清算!
  • 一入江湖岁月催:东晋末年的荒唐事件

    一入江湖岁月催:东晋末年的荒唐事件

    《一入江湖岁月催》东晋末年,皇权势弱,群雄逐鹿,天下大乱。天师教被一些野心家利用,变得荒唐混乱。教徒们思想被控制,疯狂演绎一幕幕或血腥、或惨淡、或离奇的悲剧。
  • TFBOYS之在十字路口的相遇

    TFBOYS之在十字路口的相遇

    一场恋爱……一场注定是遥不可及……更多精彩……未完待续
  • 某伪宅的位面成长史

    某伪宅的位面成长史

    渣剧情,渣人设,渣作者,这么渣的作品你不看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