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十分重视体育,主要围绕着“祀”和“戎”这两项活动。奴隶社会时期的体育运动呈现出军事性、教育性、民间性的主要特点。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青铜冶铸技术的熟练掌握使得精锐工具和武器大量产生,从而导致阶级分化与斗争愈加激烈,推动了军事体育的发展;文字出现后,为传播文化知识,设立了学校,体育活动也被确立为学习科目而得以传播,这表明人类正在向文明的征途迈进;统治者出于祭祀、朝会大礼等诸多礼仪的需要,客观上为许多体育活动形式制定了某些法规,并将一些体育活动列为教育内容,广泛推广,这对古代体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军事训练中的体育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军事活动,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对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体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先前的狩猎,除原有的生产意义外,也开始转化为统治阶级用以练兵习武的“田猎”活动,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山海经
海外西经》载:“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即夏启曾带领部下在大乐之野进行名为“九代”的武舞;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已经有了射、御两个字,甲骨卜辞中还出现了许多记载田猎活动的资料;西周时期还出现了“象舞”,以步伐整齐,统一攻防,最终战胜了商军。
当时的军队有车兵和步兵两种,车兵称为“甲士”,并且车兵是军队的主力,作战时,甲士乘车,步卒或在车前引路,或在车后前进,必须有很强的奔跑能力,因此奔跑成了军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周代《令鼎》铭文记述了这样的故事:周王从淇田场返回王宫时,命令步卒与马车赛跑。并说,你们若能一直跟上我的马车跑回宫中,我就赏赐你们十个奴隶。两名步卒紧随马车,一直跑到王宫,周王如约赏赐。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随着兵器、作战技能和军制的变化,作为军事训练的体育活动也不断演变,射箭、御术、角力、举鼎、拳术、奔跑、跳跃、投石、游泳、蹴鞠、马球等都先后用作军事训练。此外,尚武、崇武也成了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风气。
学校教育中的体育
夏、商、西周时期的体育活动,除与军事和田猎等联系较为密切外,学校教育中的射、御、舞勺、舞象等,均带有明显的体育特征。
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贵族想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需要将后代子弟培养训练成身体强壮的武士,以继承自己财产和领地。如夏、商的学校里,习射就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西周的教学内容合称“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射、御都是体育内容。
“乐”是音乐、诗歌、舞蹈等,是陶冶情操,节制欲望,缓和奴隶主内部矛盾的精神教育。
民间活动中的体育
在军队和学校之外,民间也在不断发展。西周时期倡导“尊礼文化”,因此,朝会、宴乐、祭祀等活动比较常见。在这些活动中,就包含着独具特色的体育形式,如五御、跳舞、礼射等。体育活动不仅仅是奴隶主的专享,奴隶们在乡间集会或是劳动空闲的时候,也会用歌舞来抒发自己的情意。在东周时期,围棋已流行于民间。
纵观夏商时期体育发展的境况,对中国古代体育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军事体育、体育教育和民间体育的分化。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近代西方竞技体育传入之前。
延伸阅读
围棋的早期历史
一般认为围棋诞生于东周时期。不过晋代张华所编的《博物志》认为围棋早在上古就已诞生。明代陈仁锡所著《潜确类书》认为围棋诞生于夏代,围棋是夏的臣子乌曹所发明。《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中明确出现了“
棋”的记载,这一点说明,至少在东周时期围棋已经存在。《论语》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由此可见,围棋产生于在春秋已经为很多人所熟识。在此后的典籍中,如《孟子》、《关尹子》、《尹文子》等书中都记载了“围棋”,由此可见我国早期的围棋活动十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