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只有全面地了解过去,才能正确地认识现在,也才可能科学地把握未来。
朱宪荣同志是一位苗族干部,他辛勤创作的《罗婺历史与文化》一书即将付梓,邀我作序,我很乐意。这是因为,要建设容达和谐、开拓创新的武定就必须了解武定的过去,也只有真正了解了武定的过去,我们才有资格谈论武定的现在,而朱宪荣同志的《罗婺历史与文化》是我们了解武定历史及民族文化的一本好书。并且,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武定历史和文化的书这还是第一本,难能可贵;特别是作为我们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能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有如此深的造诣,写出这样一本好书,更是难得。
近年来,武定县大力实施经济文化互动、经济生态联动、科技创新推动、城镇建设拉动、龙头项目带动五大战略,培育壮大烟草种植、畜禽养殖、绿色产业、冶金矿电、旅游文化五大产业,全力打造壮鸡之乡、木纹石之乡、白药之乡、牡丹之乡、中国彝乡五大品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把武定建设成为经济充满活力、文化富有特色、社会更加和谐的彝州旅游文化强县和新型工业重镇。朱宪荣同志的《罗婺历史与文化》无疑为武定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诠释了新的内容。
根据史书的记载,武定在元初及其以前称为“罗婺”,而“罗婺”原本是一个人的名字,为现在的武定县发窝乡和禄劝县云龙乡一带在古代时的一个部落酋长,后来逐渐演变为该部落名,再后来即泛指现在的武定县以及禄劝县的部分地方。
远在四千多年以前,罗婺就已经有人类生活和繁衍,并作为古代滇文化和爨文化的一部分长期存在着。唐宋时期,罗婺部落相当强大,史称为“雄冠滇东三十七蛮部”,从而成为“群酋会集之所”,并影响着整个云南的大半个地方。元代及其后,部落酋长的后裔们又相继成为这里的土官、土司和土舍,并继续统治着这片领地直到解放前夕。居民也以彝族的先民为主,其所创造的文化也就是罗婺文化。
罗婺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就是以彝族文化为主的武定各民族文化。时下发展和繁荣我们各民族民间文化对促进武定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武定县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如彝文、史迹、石刻等经典文化,传说、祭祀、风俗等传统文化,石雕、根雕、刺绣等民间工艺,敬酒歌舞、公鸡啄架、跌脚等民间歌舞,这些散落在各地的民间艺术异彩纷呈、争奇斗艳,集地域性、历史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极具个性和特色,展现了武定独特的地方魅力。为了做强做大旅游文化产业,我们对各种资源进行了整合,推出了一批以提升彝族文化表现力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项目和旅游文化项目。现在,罗婺彝寨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狮山大道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顺利进行,狮子山的标志性建设项目即将启动,这些都为武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武定境内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已久的各民族文化、土司文化、帝王文化、牡丹文化、生态文化、和谐文化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从真正意义上实施武定的经济文化互动战略。
朱宪荣同志过去在机关文化部门工作时,专门从事武定县的文物工作,收集了不少武定县的文史资料,同时他还对各种研究武定历史文化的动态和信息相当关注,因而具备了写作本书的条件;到乡镇工作以后,仍然长期专心于学术研究,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当然,作为一部《罗婺历史与文化》来说,这只能说是研究的入门,要登堂入室还要付出巨大的劳动。我殷切地希望朱宪荣同志继续努力,不怕艰难,勇攀高峰,为武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8年7月24日
(作者系中共武定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