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有关部门及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湿地的功能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月”等关键时机,我国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编辑出版大量有关宣传保护湿地的书籍、画册、电影以及录像片;在鄱阳湖、拉什海建设了区域湿地保护宣教中心,把宣教中心与野外观摩湿地保护区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开始关注湿地、保护湿地。
近年来,我国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了保护湿地的有关内容,培养青少年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高等院校开放了与湿地相关的专业。有关部门多次举办培训班,大大提高了有关工作人员的湿地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2003年9月,在杨镇一中正式成立北京湿地学校,这是国内第一所湿地学校,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教师和公众的湿地科普教育基地。世界自然基金会携手中国青年报社,于2001年发起了“湿地使者”行动,由来自高校环保社团的湿地使者,向社会各界传播与宣传湿地保护知识,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和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其中。
你知道湿地使者行动吗?
“湿地使者行动”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起来,为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而开展的一项大型的公益性宣传活动,目的在于发动和组织全国高校的大学生环保社团和环保爱好者,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开展湿地保护和宣传工作。
“湿地使者行动”有一套完整的行动模式。根据湿地保护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每年的“湿地使者行动”都提出具有创意的主题。各社团根据每年的主题,制定自己的活动方案,通过互联网提交和进行答辩,选出优胜队伍。优胜队伍的队员接受专家培训后,利用假期时间到湿地按方案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宣传活动。实地活动需要做长期和细致的准备、制订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活动中主办单位还派专家到现场进行监督和评估。各社团返回高校后,还要继续进行宣传活动,把湿地活动中收集的各种调研信息带给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所在城市的市民。全部活动结束后,各社团提交详细的活动总结报告,并由主办单位进行评奖。主办单位鼓励各个使者队伍积极与媒体联系,利用媒体将各自队伍的活动向社会宣传,唤起全社会对湿地的关注与重视。为了取得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主办单位也鼓励各社团积极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
自2001年以来,“湿地使者活动”每年举行一次,累计参与竞标的大学生社团有226个,有131个大学生环保社团、1500多名师生作为湿地使者直接参与到该活动中来,其行动覆盖中国黑龙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的20个省、市、自治区和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5国境内的湄公河流域,直接把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知识传播给数百万湿地地区的干部与群众。七年来,湿地使者们递交了大量富有价值的实地考察报告、问卷调查、心得笔记,吸引了全国各地上百家国家、省、市级媒体的共同关注,对其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或专题报道。
湿地使者行动是高度的公益性、知识性活动,使充满理想的青年人得到极有意义的锻炼和实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团加入到行动中来。湿地使者行动促进了大学环保社团建设,并在学生中不断地激起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热情;使一大批学生们,向全国不少湿地地区的人们宣传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环保科学知识,也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湿地使者期待越来越多的环保社团、部门、组织和机构能够参与到这项行动中来,来共同推动中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工作。
时代畅想曲—历年湿地使者行动主题:
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湿地使者行动”主题活动。在过去的七年里,“湿地使者行动”分别以“把知识带回家”、“走进国际重要湿地”、“生命之河:从高山到大海”、“还长江生命之网”、“饮水当思源,呵护水源地”、“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为主题,先后将数十个大学生环保社团纳入到此行动当中,有几千名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其活动覆盖黑龙江、长江、黄河、澜沧江、珠江流域等大半个中国。
“湿地使者行动”涉及大量学生、覆盖众多的宣传面、大量的社会团体、政府机构、人民群众甚至学龄儿童,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在有益社会、保护环境、造福后辈上,“湿地使者行动”的意义是无可替代的。
2007湿地使者行动主题:“饮水当思源,呵护水源地”
明天我们还有没有清洁的饮用水?目前有多少水源地面临污染、过度开发等威胁,我们的“生命之源”能不能长期地为我们所用?来自27个高校社团的超过500名的大学生参与了今年的活动,活动覆盖了长江流域和北京周边的13个省、市、自治区的25个水源地及其用水地:青海省通天河及沱沱河地区、四川省的岷江源头、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发生过蓝藻事件的江苏太湖、上海的水源地淀山湖及北京市官厅水库等。
2006:“维护人类饮水安全保护鱼类生命家园”
近年来,环境事件频频发生,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1万起。往年发生的环境事故中,97.1%属于污染事故,而水污染事故竟占50.6%。因此,保护母亲河,义不容辞。
活动范围:长江流域11省市37个队伍竞标,20个队伍中标。
2005:“还长江生命之网”
6月5日是第34个世界环境日,在长江流域的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青海以及甘肃等12个省市自治区近200所高校、中小学和城市广场、居民社区,一场以“还长江生命之网”为主题的环保知识展览和宣传活动,同时展开,是“六·五”世界环境日里最壮观的一道风景线。
活动范围:长江流域11省市。34个队伍竞标,20个队伍中标。
2004:“生命之河:从高山到大海”
2004年湿地使者行动以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位,通过竞标相应设立11个湿地使者行动中心,活动通过各地的湿地使者行动中心来完成。它们不是主办单位的下属机构,具有很大自主权,属于区域性行动中心。38个队伍竞标,长江流域成立11个行动中心。
2003年:“追寻通江湖泊”
通过大学生湿地使者在暑期的调查与宣传,湖泊失去与长江联系后引发的种种问题,引起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界的关注。同时,湿地使者们搜集与调查到的资料,是国内首个通江湖泊社会、经济及生物多样性状分析报告,是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活动范围涉及长江中下游6省市,参加活动的25个队伍中有12个队伍中标。
2002年:“走进国际重要湿地”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和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举办的“走进国际重要湿地—2002湿地使者行动”历时4个月,全国共有57个高校的环保社团递交了56份活动竞标方案。其中有57个队伍竞标,10个队伍中标,17个队伍活动(7个自筹资金)。
2001年:“把知识带回家乡”
为了提高人们对湿地的保护意识、增强保护湿地的责任感,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并组织“湿地使者行动”,让大学生将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和理念带回家乡。活动范围:长江中下游6省市有28个队伍竞标,10个队伍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