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3500000005

第5章  过客酒吧(1)

第14节 诗歌酒吧

在酒吧里朗诵诗歌据说是北京酒吧的一大特色。我知道有一家离电影学院不远的酒吧,每隔一周就有一次诗歌朗诵会,去的人很多。我想有许多诗人喜欢北京大概是因为他们有地方可以朗诵,朗诵需要有情绪、环境,更需要有一帮“江湖中人”你呼我应。有了诗人,酒吧就不再是酒吧,而是有了一些戏剧色彩,多了一点江湖味道。

诗歌酒吧在平时跟别的酒吧没什么两样,下午的酒吧一样是空落落的,就像一个失恋了的女人心,门敞开着,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进来。下午的酒吧同时也是幽静宜人的,没有烛火,竹帘低垂,透进来些许自然光,空气变得比别的地方要稀薄一些、清亮一些,让人坐直了身体直想做个深呼吸。我总觉得这种环境特别适合两个女人面对面地坐着聊天,聊些无关紧要的话,扯到哪儿算哪儿,没有压力和目的,不谈公事,不谈创作,只说些不伤脑筋的事,这样度过一年中的某个季节中的某一天下午,应该不算太浪费时间吧。

诗歌酒吧在周末的夜晚成为与众不同的酒吧。磕头碰脑的全是诗人。酒吧门柱上用按钉密密钉满了诗人们的名片,猛一看还以为是贴满寻人启事的布告牌,张三李四的名字被一枚枚钉子扎成了窟窿眼,那闪亮的钢钉从诗人的名字上穿心而过,使他们有些人看上去像在受难。诗人是没有头衔的,名片大都简洁如白纸,一行呼机号虫蚁般的小。

在有诗人的夜晚,酒吧里那些罗曼蒂克小摆设:壁挂、绘画、奇特的灯、笨拙的桌椅都变得不那么惹眼了,是诗人的声音膨胀成有形物在人们的眼前晃,遮挡了我们的视线,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冲洗着我们的耳朵。有劲的诗、男人的诗、疯狂的诗铺天盖地,玻璃碗里低矮的小烛不停地在晃,大的气流似乎随时可能把它们熄灭。人是静止的,人影却在空地上摇曳,像一群动荡不安的人。诗朗诵期间酒吧里停止供应酒水,诗歌,把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塞得满满的。

坚硬的北风在城市的上空呼啸而过,似乎想把空气也凝冻成冰,我们却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和迷醉,是诗歌给我们带来的么?

第15节 过客酒吧

冬夜,看了一场戏。浓浓的麦氏咖啡的味道,在人艺小剧场奇妙的空间里弥漫着,戏的名字跟咖啡有关:《爱尔兰咖啡》。一进门,有人提供热的咖啡,人手一杯,又暖又香的咖啡啊,喝下去使人真想跳到台上去演戏。

故事很美,音乐也美。台北的酒,隐藏的霓虹,看不见的雨,穿西装的男人,酒吧小妹……戏散,有朋友提议到过客酒吧去坐坐,戏里的故事发生在台湾,戏里不停地提到“爱尔兰咖啡”,我们到过客酒吧就真的点了四杯“爱尔兰咖啡”。过客酒吧里的摆设其实更像个茶馆,大方、随意、朴素、简单,没有过于华丽的装饰,桌子是桌子,椅子是椅子,清清爽爽。里面的人以外国人居多,外国人,外国语,坐在里面犹如身在国外。

我想起戏中仅有的两个人物,他们穿行在现实空间里,他们的台词与现实中的语言交织在一起,我想起多媒体画面上那一滴大特写的泪滴,眼泪滴进酒杯那一刹那,那种温情的感受触动了多少人的心。

戏中的爱尔兰咖啡在现实的桌面上出现,没有什么香味,因为上面蒙有厚厚的奶油。喝一口高脚杯中既像咖啡又像酒的东西,确实像戏中所说的那样,“咖啡穿过冰凉的奶油,就不再烫嘴了”。那是凉与热的奇妙结合,那是酒与咖啡的怪异之吻。喝下去,身体开始变热,腋下仿佛生出翅膀来,眼前的人忽近忽远,飘飘欲仙。

我喜欢接近午夜的过客酒吧,越夜越清醒。

我喜欢戏里戏外喝着同一种东西,有奶油,有酒,有咖啡。

我喜欢看那些情侣亲呀亲,哑着嗓子说了句什么,然后两人双双离去。我坐在那里猜想,他俩到底说了句什么呢?不会是“我爱你”吧?后来听到有人低语,声音小得听不清。

我也要走了,起身离去,走到呼啸的北风中,温情被冷风一吹,烟消云散。爱是什么呢,“过客”罢了。

第16节 光阴错觉

有一次,我在南京做一个电视节目,有机会距离很近地端详一个已化好妆的京剧演员,那种感觉实在太奇妙了。他的扮相是一个“武净”,“武净”通常扮演精通武艺、武打勇猛的花脸角色,他的脸上涂着黄、红、黑、蓝几种颜色,从近处看,他眨眼的时候,你才知道他是一个活人。如果站着不动,更像一个被放大了数倍的、巨大的玩偶。

虽然我并不喜欢京剧,但我不得不承认古戏华丽服饰的魅力,那些用金线、银线细细绣上去的龙和凤,那背后插着的四面令旗,那长长的、飘飘展展的红色胡须,那头上的绒球,手中的刀枪,无不闪烁着超越平凡的魔力。

站在那个扮好了的武净面前,看着他缓缓移动,看着他眨动眼睛,看着他嘴巴一张一合与你交谈,那种感觉真是不可思议,你仿佛办到了一件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心怦怦直跳。

我认为京剧变成现代戏,在服装上损失了“可看性”,变得平淡、乏味,丢失了神秘感,我想,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戏服,其中自有它的道理。历史是很可怕的一面镜子,它慢慢地筛选,无声地淘汰,它不是人为法则可以左右的。

说穿了,艺术的对象还是人。自命清高也好,一味低级媚俗也好,都无法左右时间滚滚向前。优美的东西,有人味儿的东西,坚定不移的反叛,疯狂到底……艺术家只要不伪造情绪,就能得到时间的认可。而那些虚伪的、说教的、居高临下的创作者,迟早要被光阴所淘汰。这就是我的“光阴法则”。

今年春节,北京作协组织的一个活动也与京剧有关。那是立春后的第二天,作协在北京湖广会馆举办“新春联谊会”,会上安排了两出京剧折子戏。

湖广会馆真是一个迷人的地方,它使时光倒流,一时间不知道“今夕是何年”。里面有一个古老的大戏楼,正面墙上挂着京剧脸谱,墙面是明黄色的,上面有龙和凤的图案。四周装饰着红绿配色花纹,戏台上正在演着热闹的《闹龙宫》,浅蓝色的旗子代表海水,海水在台上涌动着,有“鱼精”在海水间出没。我坐在旧时人们看戏的座位上,耳边听着喧闹的声音,京胡声、锣鼓声,忽然有一种“一眨眼几千年”的感觉。

睁开眼睛,走到会馆门外,所有人都在打手机,声音响成一片,我们又恢复了现代人的身份。

第17节 北京的乐与路

小路快要死了。他一大早骑辆黑色摩托车,在公路上飞驰,电影看到这儿,我就知道要出事了。小路的头发被风吹得飘了起来,他兜里装着一盘磁带,磁带上是他们摇滚乐队的歌,那盘被人冷言拒绝的歌,小路认为最好听的歌。

《北京乐与路》这部电影是讲北京摇滚乐的,片名和内容,我喜欢。它是坚硬的,直接的,有的歌词甚至有那么一点点恶作剧,“我们是黄的,我们是大的,我们是长的……”成年人一听就能听出他们在说什么,但并无半点恶意,甚至能听出一点天真。

最骚动、最叛逆的人,往往骨子里是最天真的。一味执著使他们显得幼稚,生性敏感使他们显得脆弱,不流俗的个性把他们与人群分开。他们是孤独的,因为孤独所以喧闹。电影里有一句话:“你们北京摇滚乐的特点,就是狠。”

小路说:“不不,北京摇滚乐的特点,是穷。”

小路又说:“你们香港摇滚乐的特点是什么?是不是富呀?”

香港人说:“不,香港没有摇滚乐。”

这使小路的心里好受了一些。小路的开火车的父亲自我安慰说:“玩摇滚总比当强盗强吧?”

小路的父亲希望他长大以后也能开火车,而小路却坐着父亲开的火车来到北京,一去不回。

乐队在农民出租的破房子里排练,闷热,流汗,但他们开心。干愿意干的事,就开心。他们把鼓打得震耳欲聋,他们抓紧麦克风,很用力地唱歌,看上去就像是要将那只话筒吃掉。这可能就是那个香港人说的那种“狠”吧。

小路的音乐得不到承认。小路很苦闷。他背着琴出现在一幢高级大厦的透明电梯间里,所有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好像他是一个从外星来的怪物。

唱片公司的人对他很冷漠,将那盘唱片扔还给他,他们只听了一两首歌就说:“够了!你走吧!”

小路说:“下一首歌一定要听。”

他们却不要听,轰他走。小路说你们不是要反叛的吗?他们说,告诉你吧,艺术家,凡是能红起来的人,都是对外反叛,对内听话。像你这样没礼貌,永远别想红起来。

小路气坏了,不是因为他们骂他,而是因为他们不肯听他的下一首歌。“下一首歌最好听了。”

小路骑着摩托车,他一再加速,叫喊:“没有人比我快!”声音已接近歇斯底里,悲剧就要发生了。一辆装满玉米的大卡车正迎面向他开过来,他浑然不觉,仍在加速。

小路快要死的时候,从地上慢悠悠地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盘磁带,对那撞了他的卡车司机说:“下一首最好听了。”卡车司机真把磁带塞进车内的录音机里,到处充满了小路的摇滚乐,他听到他的音乐,沐浴在那种声音里,他慢慢倒下去。

满地玉米,金灿灿的玉米,小路倒在玉米中间,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第18节 北京的文人气质

北京是最具文人气质的城市,我看万方写的电视剧《走过幸福》,故事主要发生在一个出版社的编章室里,那个环境在北京是很典型的,翻开北京地图,××出版社的标注随处可见。

在人群中,编章是很容易被辨认出来的。他们一般都具有儒雅的风度,戴眼镜,说话条理性强,在餐馆就餐,首先要挑出菜单上的错别字,然后才能放心吃饭。

同类推荐
  • 搬光阴

    搬光阴

    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触的用心写作的人。他的诗歌简洁朴素,用词谨慎、节制,不夸饰,不故作惊人之语,这让我猜测他的性情。如果说“人诗合一”的状况果真存在,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经历,就是他的人生感受。
  • 世界屋脊之书

    世界屋脊之书

    散文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个人生活情感思想和行踪最真实的记录,它是最纪实的文体。《世界屋脊之书》就是作者在世界屋脊生活和旅行的片段,是作者在那高海拔群山中行走时留在记忆中的点滴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想起这些群山,正如法国作家克莱齐奥所说,遥远的美人不能触摸,如夜空中的星辰或如晨曦,它到达了路的尽头,越过了有限世界的门槛,进入不可逾越的区域。
  • 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唐诗宋词元曲无疑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唐诗内容博大精深,将我国古典诗歌中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词以独有的方式见证着两宋王朝的悲喜历史和感人肺腑的文人情怀,或委婉含蓄。或奔放豪迈;元曲将典雅的诗词艺术与民歌、俗语等杂糅在一起,诙谐、洒脱,洋溢着浓郁的民间气息。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落叶是秋天的使者,它怎么会不知秋的气息呢?它以最美的舞姿向生灵们昭示:秋之将至。之后落叶回到温厚的泥土中以膜拜的姿态欣赏这场秋的绚然和精彩。是秋让张扬了一夏,身心俱疲的叶得以回归到根的港湾,在这恰好的温度和湿度里,它正酝酿着一场冬眠。散文正如落叶知秋一样,可以走近读者的内心,触动其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本书是从《文汇》杂志的征文活动中选拔出来的优秀篇目,故事精彩,寓意深刻;文章被划分为若干类别,读来赏心悦目,令人心情舒畅。
热门推荐
  • 妖孽王爷不良妃

    妖孽王爷不良妃

    一朝穿越,她变成了一个空有倾城之貌的傻子。庶姐和未婚夫联手加害,险些丧命。病鬼王爷强娶亲,刚进门就差点当寡妇。不过没关系,她过她的悠闲日子。为什么这个病鬼越来越让她觉得心疼?算了,谁让她向来正义,那就由她来保护他吧。可是谁能告诉她她的病鬼相公为什么会是只腹黑老狐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求一世英名但只求倾国倾城

    不求一世英名但只求倾国倾城

    曾是全世界世界排名第一的她,意外穿越到一个神秘的大陆!变成了废物,为了不要被人看不起,她踏上了强者之路,只为了能够让所以欺负她的人去见阎罗王!却遇史上最帅最冷酷无情的王爷!本姑娘不要一世英名,只想要倾国倾城!
  • 原来爱在初见

    原来爱在初见

    皆言真正爱上一个人很难。其实不然,或许明明只是初见,即使不言语站在那里,你的举手投足也能在不经意间吸引一个人地注目,进而慢慢地爱上你。董艾惜在孤儿院初见莫桓,就不禁侧目多看了那么几秒,一个外表冷俊,不仔细看发现不了那抹若有若无笑意的男人,而且还这么有爱心,确实很夺目,是个女人都会喜欢吧。其实董艾惜不知道,当她站在一群孩子中间,一脸善良、温暖、微笑的样子,由内而外散发的美丽令莫桓移不开眼。
  •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

    《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是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论文集研究范围是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中国与东北亚、东南亚诸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历史状况与历史意义,集中展示了历史学界在中国与周边诸邻国关系史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辉夜彼岸

    辉夜彼岸

    翩翩公子,窈窕淑女。辉夜一梦,彼岸花开。究竟是辉夜陷入花开的彼岸,还是彼岸开出堕落的辉夜。
  • 万古厄运

    万古厄运

    王子轩重生了。没有绝世的体质,只有绝烂的体质——万古厄运。这一世他要大海漫尽苍穹
  • 极色王葬

    极色王葬

    我应该可以称得上是生有逆骨,怎么会说是生有呢?我连以前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我算是个好人么?不算吧,应该算是个伪君子。开个玩笑,其实,我并不知道自己的过去以及自己是谁,目前只是一味着按照他们所说的活着就好了,但是,为什么感觉不对劲?到底哪里错了?到底少了些神么?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它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 EXO:爱在校园

    EXO:爱在校园

    “这可是你第二次了……”他死死地抓着她的手。一只大灰狼从国外回来了,小白兔遭殃了!一只懵懵又萌萌的小白兔被一只大灰狼抓着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这只小白兔的命运又是怎样?[微虐甜宠文]
  •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本书根据《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三版)》及考试大纲编写,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8年至2012年真题解析;第二部分是六套权威预测试卷。第一部分针对真题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解析,并将相关知识点列出,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第二部分系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内容涵盖了主要考试要点,每套题后附有参考答案和解析。相信通过本书学习,考生能尽快掌握考试要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书内容精练,重点突出,解析深刻、预测准确,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之结晶,可作为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复习之用,也可供建筑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