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3500000002

第2章  灯影里的酥油茶(1)

第1节 灯影里的酥油茶

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了。午夜12点的丽江,温度比白天低了许多,我们裹紧身上的披肩,坐在酒吧的露天座上聊天。

酒吧的小妹过来问我们要点什么。我们三个人要了一大壶酥油茶,女友木青又点了一盘奶扇和一个果盘。

我们坐的那家酒吧,桌椅就摆在河边上,河水窄窄的,河的另一边也是酒吧。整晚都有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在那里独坐,也点了吃的东西和酥油茶,只是雕像一般,动也不动,在那里想心事。

想必她是失恋了。和男朋友一起到云南来玩,路走到一半,两个人吵起来了,男友回了原来的城市,她却赌气一个人继续往前走,一个人来到这里,喝闷酒、想心事,手机就放在身边,却一次也没响过,看来是真的不行了。

酥油茶被装在一只细腰大肚的陶罐里送上来。单是看见那只罐子,我就爱死了,那只陶罐实在太美了,就像一个妩媚丰腴的女人。送上来的三个杯子也和陶罐同一质地,摸上去粗粗的,轻微磨着手。

我不喜欢太细太光滑的东西,过于细致就少了力度,而力度这东西对艺术来说就像人体的骨骼一样重要。它是支撑物,还是向前的冲力和向上的升力,写作小说时,常常会感到有种力在向前牵引,至于那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还不清楚。想起这个时间如果在北京,正是我坐在电脑前写小说的时间,现在悠闲地坐在这里,宛若坐在小说的意境之中,什么是虚构,什么是真实,界限竟有些模糊了。

酥油茶实在是好喝,幽香,微咸,还有股浓郁的奶味,不知北京的超市里,这东西有没有得卖。听说在超市也可买到酥油茶的干粉,回家用开水一冲就可以喝了。要真是那样就太好了,但味道恐怕有所差别吧?要喝丽江最地道的酥油茶,还得泡丽江夜晚的酒吧。灯影里的酥油茶,味道最浓,最香。

夜风很凉。天空中看不到什么星星,倒可以看见隐在黑暗之中不肯退去的浮云的影子。夜深了,不停地有人走来走去,大概是关店以后回家的人,还有三三两两结着伴儿调笑的女孩,笑着闹着,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

我看见那个男人走过来,他穿着竖条条衬衫,我认得他,刚才我们在他店里买了戒指和银项圈,那只银亮的项圈要是配上粉裙子,一定很美。

男人刚才热情的脸不见了,换上一副阴郁的脸,他急匆匆走在暗夜里,是要回家了吧?

河下面那个女人,仍一个人喝闷酒,手里多了一支烟。

在热闹的灯影里,看到的满眼都是寂寞。2003年,我在云南。简爱咖啡屋,这实在是一个很文学的地方啊!

第2节 丽江粑粑

在丽江,即使是深夜12点,也能吃得着热得烫嘴的粑粑。这很令人感动。我一向是一个喜欢在深夜里游荡的女人: 在网上,在自己的小说中,在书房,在街上,在酒吧,在小吃店。我在云南没有一天是12点以前上床的,但第二天照样早早起来,冲着澡,然后到自助餐厅去吃早餐。

去云南时因为包里放不下,只带了一盒CD,那是一张合集唱片,其中收入了莫文蔚的歌。喜欢她《盛夏的果实》,常裹在一块大流苏披肩里,坐在灯下一边写当天的笔记一边听她的歌。

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时间积累,这盛夏的果实/回忆里寂寞的香气……好喜欢那种模糊的、淡漠的声音,平时我在北京家中写小说,到了午夜,总是要把音响的声音关到极小,怕吵到别人。在云南,戴着耳机,可以把音量调到恰到好处,旅行中总是可以很放肆地听歌,笔记记得东一笔、西一笔,也没关系。

那天听莫文蔚的歌,随手翻看地图。那是一张牛皮纸的手绘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画得像迷宫。我只喜欢看汉字,看画和英文都不怎么舒服。一眼就看见了地图左下角的那几行字:“丽江古城十件事”。那第一条是说:“一、到万古楼听鸟叫,与丽江老头搭话。”这一条好像不太适合我。我很快找到了第二条:“吃一碗黄豆面。”

时间已接近午夜,不知小吃店还是否开门。我们决定还是要去看看。我们住的地方百鹤宾馆,距离古城只有步行5分钟的距离,我们三个女人出门,一路说笑着,像白天一样喧闹。走在清凉的街上,街头泛着荷叶一样的绿光,有穿得极少的、不明身份的女子,快速从街头走过。走过去又走过来,不知道她们要干什么。两条裸露的胳膊光光的。

按照地图上所讲的,我们找到“大石桥小吃店”,但发现已经关门了,我们没有吃到黄豆面,却在旁边一家店里吃到了正宗的丽江粑粑。

我们坐在很矮的小凳上,点了一份粑粑。

也不知道粑粑到底是怎样吃食,方的、扁的、圆的还是长的。小灯低矮地垂着,旁边还有两个人在吃米线,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看上去很年轻,大概是恋人,闹了别扭还没和好呢,劲儿劲儿的僵在那里,米线全凉了。

这时候,脸儿黑黑的一个女孩子,端着一个不甚起眼的小碟子上来了。碟子里装着一些黑乎乎的东西,看上去就像最普通的葱油饼。

“油煎粑粑。”女孩子说。

那圆形粑粑已被事先用刀切成几瓣,伸出筷子夹起一块,放到嘴里,无数层被油浸透的酥皮,嚼在嘴里又香又酥,咸咸的,一种以前从未吃过的味道。从形式上看,那东西有些像饼,但味道却比饼要浓烈得多。过去我记得贵州苗族管类似于年糕的东西叫做“粑粑”,就以为丽江粑粑应该是一种糯米的东西。现在才知道,丽江粑粑是用小麦做成的,更接近我们汉族人的“饼”。

这种“饼”太好吃了,特别是在午夜,吃到又烫又香的粑粑,滋味实在是很特别。想像着一个系着白布围裙的老爷爷,在夜晚红红的炉火旁做粑粑,胸中就涌起一阵感动。

后来,又在高级酒店里吃到一种也叫“丽江粑粑”的东西,又干又硬,凉而无味,与小店里老爷爷做的粑粑根本不是一回事。

第3节 上海菜

上海菜是“占领”北京较晚的一种菜系,但声势浩大,似狂风席卷而来,一夜之间便在这座庞大的北方城市登陆了,其速度之快仿佛有一位杰出的指挥家在暗中指挥着,或用伞兵空降,那些会做上海菜的大厨们身背伞包从天而降,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进入北京大街小巷。某一天早晨,当你一觉醒来,迷迷瞪瞪地走在街上,那满街的招牌会让你疑心自己走错了时空,这边是“黄浦江”,那边是“夜上海”,招牌挂得比上海还上海,以前川菜的馆子仿佛缩小了一号,招牌也有些旧了。

我对上海菜看得比较家常,因父母都是60年代初从上海分来的大学生,所以家中一直保持很纯粹的南方传统。我母亲到现在包饺子仍然破皮儿漏汤,朋友之间打电话一如既往地讲着温软亲切的南方话,我母亲对上海的情感常常溢于言表,她常常回忆起上海的树木和天空,街道和那些充满诱惑的玻璃橱窗,唯独对上海的饭菜极少念叨。生活习惯是可以人走到哪儿跟到哪儿的,在我看来,馆子里的上海菜和家里的饭菜几乎没什么两样。

这是妈妈在我1岁半时为我设计的“明星”造型,这张照片曾被妈妈放大,摆在收音机上许多年。

爸爸妈妈的大学时代在上海度过。他们很爱上海,因为那座城市写满了他们青春的心跳回忆。半岁时的我,颇似一个洋娃娃,夹在爸爸妈妈中间,倍感幸福。

上海菜精致,细腻,体贴入微,从味道上说比较平和,不以怪取胜,是最有人情味儿的一种菜。在北京的上海餐馆很多,布置的格调有些大同小异,木桌,竹椅,温馨的格子桌布,墙上挂着仿旧的老照片,照片是人画出来的,上面画着想像中的30年代旧上海的淑女名媛,穿旗袍,拿团扇,梳着女学生式的娃娃头,那些画大抵如此。还有当时电影明星的旧照片,效果那么清晰,想必也是临摹出来的吧。吃上海菜有种回到家的感觉,不生猛,不辛辣,是淡而有味的感觉。很“猛”的东西或许一时间很唬人,但终归不会长久,这与艺术上的道理是相通的,“味道”是要人细嚼慢咽才能品出来,吃上海菜人会觉得很放松、很散淡,有种对名利看得很淡或者说不以为然的感觉。

在北京的上海餐馆,大都要放一些30年代的老歌,这倒有点过于千篇一律了,且不说那哥呀妹呀的老歌翻来覆去就那么几首,从录音效果上说那种不立体的单调音色在现在听来简直有些滑稽,声音是扁叭叭的,细而纤弱,听着听着仿佛要断气。我想当时的上海人也不见得只迷这一种声吧,张爱玲就说过,中国的流行歌曲,从前因为大家有“小妹妹”狂,歌星都把喉咙逼得尖而扁……可见那个时代就有人讨厌这种“断气歌”了。

第4节 黄豆面

从云南回到北京,深夜写作,写到一半的时候,常常会想起黄豆面来。单从字面上看,黄豆面很容易让人理解成用黄豆粉做成的面条,其实不然。黄豆面是用最精细的白面做成的,只因吃的时候,面上撒了一层刚刚炸好的黄豆,因此得名“黄豆面”。

据说在整个丽江古城,黄豆面做得最有名的,要数大石桥小吃店了。我在大石桥小吃店的门口拍下一张照片,可惜当时阳光太强烈了,只把一个“大”字拍得清清楚楚,其它几个字都隐在雪白的阳光里了。

我们是上午去的大石桥小吃店。头天晚上就央求导游小颜,能不能早晨不吃饭了,晚点儿起来,直接带我们去街上吃面。

小颜说:“好啊,我也最喜欢吃面了,一起去好了。”

纳西族导游颜丽军长得高高瘦瘦,走起路来像飞一样轻快。他是个很帅的小伙子,有一双黑亮而又幽深的大眼睛。他很健谈,走一路聊一路,还爱唱歌。

平时一般7点钟就起床了,今天睡了个懒觉。醒来一看,外面到处都是明晃晃的阳光,云南的早晨就像北京的中午,太阳火辣辣的。

一直是夜晚逛这座神秘的古城,白天到了这里,有些不认得了,倒像是又换了另外一座城池。那个陌生的“甩手粑粑”摊位,白天就从未见过。

我们进了大石桥小吃店,木楼梯窄得很,一行人咚咚咚上了二楼,二楼一下子开阔许多,溢满阳光的两个房间啊,让我怎么形容好呢?在这里,阳光就像水一样,蓄了满满的一屋子,人坐进来,就像潜入水中,光影恍惚。

小颜走进来跟我们说,面正在煮着呢,得稍等一会儿才能好。我坐在那里喝早晨的第一道清茶,说笑声传出窗外,引得路人驻足观看。这样悠闲自得的生活,的确是连神仙也要羡慕的。面终于端上来了,还未放到桌上,香气已绕鼻,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一只朴素的白瓷大碗,里面盛着酱色的汤、雪白的面,面上浮着一层炸得热热烫烫的黄豆,“黄豆面”因此而得名,名副其实。

新上来的黄豆面很烫,性急的人就尖起嘴来吹上面的汤。用筷子尖挑起一些面来先尝尝,那面滑爽极了,一不留神就溜进肚里。面条的形状扁扁的,但很劲道,咬在嘴里有弹性,面汤的滋味全都附着在面上,那汤不知是用什么东西煮的,既不太油,也不太干,全部味道只可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鲜。

导游小颜忙前忙后,结果被洒了一身面汤进来。他那天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跟着我们一起乐啊乐的,结果乐极生悲,西装被黄豆面汤画上地图了。细看,倒像一幅丽江古城的导游图呢。

第5节 沈阳水豆腐

我到沈阳去签名售书,吃到沈阳最好吃的一种东西,就是水豆腐。从北京到沈阳的火车是夜车,我与许多刚从新东方外语班出来的同学同在一节车厢,他们都是一些爽朗快活的人。他们说,沈阳有两个地方不能错过,一是五里河体育场,二是要去吃水豆腐。

我的责编就按照我的“指示”开车带我去转这两个地方。

五里河体育场外面的街道,在那个著名的足球之夜,曾经挤满了人,汽车已经不通行了,满街都是狂欢的人。中国没有狂欢节,中国的狂欢节都是因为某一事件临时决定的,因此这狂欢来得格外珍贵。我看见那宏伟的体育场的一角在蓝天下凝固了狂欢的瞬间,我感觉到力量、速度和美。

同类推荐
  •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4)

    林徽因全集之建筑(4)

    林徽因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青年时代求学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足迹遍访欧美,学贯中西。本卷《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中包含中山堂、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故宫三大殿、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天宁寺塔等、另外还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彩画图案》序等多篇文章。
  • 中国异体诗新编

    中国异体诗新编

    本书共选辑上起汉代,下迄现当代一百八十四家的异体诗六十一类,三百五十多首,依类分编。入选作品与《趣味诗三百首》无一雷同。原入编《趣》诗的车船名诗、针灸名诗、龟兆名诗、相名诗、围棋名诗、节气名诗、五行诗、六甲诗、翻韵诗、拆字诗、回文曲等,因未见续作,不再重列。但据此可知中国异体诗门类至少在七十类以上。 每首诗后有作者介绍、注释和说明。作者介绍列于首次出现的作品之后,同一作者在诸多门类中有诗作的,不再重出。注释着重疑难词语和本事、典故,力求简明。双关词语,词义易明的仅注与诗题有关的词义;词义难明的兼注双重意义;难句略作串讲。诗作全部注明出处。各篇说明着重阐明该篇的特异之处和主要内容、题旨。
  •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代音乐艺术的基本格局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似,是现代与传统之对立、变革与保守之间之冲突,这一逻辑在更早的时候表现为“革命”与“守旧”之间之对立。尽管性质不同,但关于音乐艺术的基本评价皆是以时间逻辑为标尺的,谁在“新”的序列中占据了前沿,谁就占据了价值的制高点。而近些年来,这种时间之神话——音乐艺术之流动性特征——越来越不明显了,日益明显的则是空间之丰富性与差异性之展开、地方性与地域民族性之扩张。
  • 山道绿草

    山道绿草

    本书为诗歌集,以古体诗词为主,有少量新词。主要内容或赞美祖国壮美河山,或歌唱新生活,或抒发人生感怀,或吟哦亲情、友情、爱情之美好,友情实意,凸现笔端,可谓“无边风景来天地,万缕诗情上笔端”。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热门推荐
  • 穿越柯南侦探之末雪

    穿越柯南侦探之末雪

    名侦探柯南的同人作品,将原著的某个剧情完全改变,从另一个角度讲,是几乎完全跟着剧情走,但还是希望有人打赏收藏
  • 只缘一眼情深

    只缘一眼情深

    青梅竹马在人群中第一眼就看到了你,从接近你到喜欢你,只缘一眼情深。
  • 复仇千金小姐

    复仇千金小姐

    她,原本是人见人爱的千金小姐,却蜕变成了世界第一杀手。十年的复仇信念让她跌倒又站起来,反反复复。如今她归来之日,定将掀起一阵风暴!
  • 夜少独宠:恶魔,放开我

    夜少独宠:恶魔,放开我

    【全文免费】大家都说他是个禁欲的男人,只有她知道,他其实禁不住!他人前扮演好哥哥的角色,人后却是不折不扣的恶魔,每晚翻窗爬进她的房里。大家都说她刁蛮任性,背着他胡作非为,只有他知道,她其实只想他的疼爱。他是夜氏集团的继承者,操控着一切,无人敢惹,却唯独对这刁蛮任性的小丫头束手无策。
  • 血月:大公爵

    血月:大公爵

    在神与恶魔还没有灭绝的时代,天降之星还是一个普通的雇佣兵组织,瑰羽玫还不属于天降之星的一员,直到有天天降之星任务时无意间得知一个几十年前的灭门惨案中的一个秘密,同时也被卷入了一场腥风血雨。随着瑰羽玫的过去慢慢揭开,一场史上最为强大的复仇杀戮华丽上演!
  • 三界诛魔

    三界诛魔

    赵枫,一个普通武学世家的少年。遭遇魔劫,家破人亡于瞬间。踏上修真路。纵横人界、灵界、仙界。三界除魔。仙魔不两立。。。。声明,更新稳定,绝不断更。希望各位大咖鼎力支持,我努力在努力的好好创作。QQ群135215637,大家一起共建三界。
  • 医妃冲天:王爷轻点宠

    医妃冲天:王爷轻点宠

    她,天小允,C市金牌医生,名流圈的第一情妇。她,南宫允,相府低贱的庶女,大婚之日被悔婚,成为家族的耻辱。穿越重生,她决定随心所欲地过活,再不让自己受委屈,挡我者死,害我者皆要付出代价!前世从不相信什么爱情,男人对她来说,不过是生活的调味品,可偏偏遇上了他们……霸道王爷,权倾天下;冰兰公子,绝代风华;纨绔少爷,富甲一方。一个有权,一个有才,一个有钱,究竟谁才是她的良人?
  • 迷行之路

    迷行之路

    几百年前,妖族三大派阀横行于中原大地之上,人类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这时,平日里大大小小行事隐秘的习道修仙的门派,全部挺身而出,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全力抵抗妖族的入侵,一时间,战火四起,硝烟弥漫,最终,妖族被彻底击溃,如今几百年后,中原上的百姓们早已过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但在这份和平的背后,却依然隐藏着种种危机。
  • 又到一年高考时

    又到一年高考时

    上世纪90年代时期的一个高考学生的迷茫!原创作品,按照原稿投稿,基本上没有修改,只是修改了一下错别字!
  • 谁拯救了地球

    谁拯救了地球

    十二万年前,金星上残存的十二个太阳神族人,来到了地球,超能时代拉开了序幕。。。。七万年前,主角的穿越之行,成了压倒超能时代最后一根稻草。一万八千年前,猎户座的流亡者的到来,成为末落的太阳神族的盟友。兄弟一样的情谊,只持续了两千年,接下来是六千年的战争。一万年前,伴随随着亚特兰蒂斯的沉末,猎户座的流亡者取得了胜利。。七千年前,深蓝的外星强者,在次踏上这片称为地球的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