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人生乐趣。
——罗素
生气,几乎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乐观加豁达的态度,那么生活中令他生气的事俯拾皆是。
不过,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生气,大都为他人、他事造成,错误并不在自身。令你生气的人已经走得老远了,你还为他生气,何苦来哉?令你生气的事已经过去许久了,你还为它生气,何必呢?有时,心胸容忍不了,生起气来。却不知,生气是有害身体的,有些疾病正是通过生气发怒而突然爆发的,正如哲人康德所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在公开场合,人来人往,总免不了磕磕碰碰,稍微不如意就生气,就给他人脸色看,这会破坏美好的心情;好朋友之间,免不了失约误会,因此而生气,这会伤害友谊和暴露自己的缺陷;在单位里,免不了矛盾纠葛,因此而生气,这会带来不良的心理和境遇,因为没有一个上司和同事喜欢爱生气的人。
然而,更重要的是,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在惩罚自己的时候,又达不到纠正别人错误的目的。这种生气,别人感受不到你心中的不满,你也不会由此而心情愉快,两者的效益是零,既然如此,就不必怒气冲冲,使自己伤神又伤身。
与其让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还不如让自己高尚的言行来显示别人错误的低下。与其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还不如让自己良好的美德来显示别人礼仪的缺陷。明朝宰相夏原吉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个楷模。
夏原吉,湖南湘阴人,是明宣宗时的宰相。为人宽厚、豁达,素有君子之风。
有一次他巡视苏州,婉言谢绝了地方官的招待,只在客店里进食。厨师做的菜太咸,使他无法入口。他仅吃些白饭充饥,并不说出原因,以免厨师受责,随后巡视淮阴,在野外休息的时候,不料马突然跑了,随从追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夏原吉不免有些担心。
此时刚好有人路过,夏原吉便上前问道:“请问你看见前面有人在追马吗?”
话刚说完,没想到那人却怒目对他答道:“谁管你追马追牛?走开!我还要赶路。我看你真像一头笨牛!”
这时随从正好追马回来,一听这话,立刻抓住那人,厉声呵斥,要他跪着向宰相赔礼。可是夏原吉阻止道:“算了吧!他也许是赶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择言。”便笑着把他放走。
有一天,一个老仆人弄脏了皇帝赐给他的金缕衣。吓得准备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对他说:“衣服弄脏了。可以清洗,怕什么?你就安心留在府里吧。”
又有一次,一位刚进相府不久的年轻仆人,在给他收拾书房时,不小心打破了他心爱的砚台,躲着不敢见他,夏原吉便派人安慰他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
因此他家中不论上下,都很和睦地相处在一起。
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寄居途中旅馆,一只袜子湿了,命伙计去烘干。伙计不慎,袜子被火烧去,伙计却不敢报告。
过了好久,才托人请罪,他笑着说:“怎么不早告诉我呢?”就把剩下的一只袜子也丢在垃圾桶里。
他回到家乡以后,每天与农人、樵夫一起谈天说笑,显得非常亲切,不知道的人,谁也看不出他是曾经做过朝廷宰相的人。
《菜根谭》一书中曾说:“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这句话旨在说明做人要有平和、谦让的美德。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人一步。只要心中常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人生就会快乐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