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
——海明威
面对前嫌,我们可以选择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摒弃前嫌,重归于好;一种是耿耿于怀,势不两立。很显然,前者是值得称道的,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有一次,楚庄王大宴群臣。
在座的大臣中,有一个臣子平时就垂涎于王妃的美貌,但总是没有机会下手。
正好这次宴请时,王妃就坐在楚庄王旁边,陪同楚庄乇向群臣劝酒:那个大臣心中窃喜,想寻个机会找王妃开开心。
说来也巧,正饮酒间,蜡烛突然燃尽,室内顿时黑暗下来。此时王妃正在向大臣劝酒,那大臣便趁着黑暗,拉扯着王妃的衣袖,调戏王妃。王妃恼怒之际,顺手扯下了那人的帽缨。
接着,王妃告诉楚庄王:刚才有人调戏她,被她扯下了帽缨,一会儿蜡烛点燃后,那人是谁便可一日了然,出乎意料的是,楚庄王不仅没有发怒,让人快快秉烛,而是发出一道奇怪的命令:请大臣一同做一道游戏——趁蜡烛未点燃之际,各自将自己的帽缨摘下来投入火中。
群臣照做了,烛亮之时:群臣帽缨全部没有了。那个调戏王妃的大臣,得以保住了性命。
后来。楚国攻打郑圆。在这次战役中,楚庄王发现有一员战将勇猛异常,为这次战役立下大功。
到底是谁如此不怕死,肯为楚庄王卖命呢?后来楚庄王一询问,才知道这个人就是那个被王妃扯去帽缨之人。
楚庄王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受恩者以义报恩,这样的胸怀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韩信被刘邦封为大将军后,农锦还乡。当年侮辱他的恶少知道后,吓得赶忙上门向韩信请罪。面对当年欺压自己的恶少,此时的韩信有理由,也有能力将其置于死地,但韩信没有那样做,他亲手扶起了跪在地上的恶少,好言安慰一番后,得知恶少会使枪弄棒,韩信便把他招到自己帐下,后来成了一名骁勇的士兵。
试想一下,当初韩信如果不屈辱忍耐,定要拼个鱼死网破,恐怕他后来也无法统帅百万大军,功成名就;他如果是冤冤相报,后来他的帐下就不会多了一名奋勇作战的士兵。
这样的事例虽属偶然,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出,不计前嫌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种处理彼此积怨的好方法。不论在同事之间,还是在家人亲友之间,摒弃前嫌化解已有的矛盾,恢复和谐的人际关系,你就能在生活中感觉到更多的快乐。
一般人和别人有嫌怨,尤其是受了伤害,本能的反应就是报复。然而,报复虽能发泄怒气,减轻心中的负荷而痛快一时,但永远不能平息伤痛,甚至会激化矛盾,步入“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恶性循环中。要解决这类问题,只有一条路一宽恕。宽恕能使你“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不过分地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从而把自己塑造得更加完美。
宽恕需要勇气,需要爱心,需要付出。如果不能宽恕别人,就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宽恕。
§§第二辑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应该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