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被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
他先去魔鬼掌管的地狱,看到的情景令他十分吃惊:每个人面前都有丰盛的佳肴,却没有音乐,更没有一张笑脸。尽管他们都坐在酒桌旁,但是人人都无精打采,皮包骨头。
他发现每个人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一把刀,刀和又的把手有四尺长,使用它们无法进餐,因此人人都在挨饿。
他又被带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样,刀和叉的把子也是四尺长,但是天堂里的居民都在唱歌、欢笑。
参观者困惑了一下,终于看到了答案。地狱里每个人都在试图喂自己,结果根本吃不到东西。天堂里每个人都在喂对面的人,而且也被对面的人喂,因为互相帮助,所以他们很快乐。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意义,其实质就是犹太人处世哲学中的“博爱意识”。犹太人认为人类是同一祖先繁衍下来的,因此每一个人都要爱整个人类,每一个人之间都要互相帮助。
《塔木德》对此的解释是:
神在开始时,为什么仅仅创造一个人呢?这是为了防止任何人说他自己的血统优于别人的血统。因为如果当初只造出一个人,那么溯源而上,每个人都会发觉大家都是来自同一个祖先;所以,也就不会有这一个民族比那一个民族更优越的说法了,因为实际上,大家都是从同一个亚当繁衍下来的。
其中,亚当的头,是出自乐园的泥土;他的身体,是来自巴比伦的泥土;至于他的双腿,则是网罗了全世界的泥土所造成的。
早在希腊时代,犹太人就用希腊语对“亚当”做了以下的说明——“亚当”这一个名词,是由四个希腊字母A,D,A,M所拼成的;第一个A字,代表希腊语的“亚那多雷”(东),第二个D字,代表希腊语的“第希斯”(西),第三个A字,代表希腊语的“阿尔克都斯”(北),最后一个M字,代表希腊语的“美森布里亚”(南),所以,亚当这个名词,是集合东、西、南、北每个宇的头一个字母,汇集而咸的。
总之,“亚当”这两个字,在犹太人心中,就是一件事实,那就是人的存在是世界性的,即四海之内皆兄弟。
因为有这样一个大人类的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犹太人客观存在受尽迫害、历尽坎坷,人生几乎就是奔波亡命,但是,一旦犹太人有能力主宰异族命运的时候,他们却并不会像当年遭受迫害追杀那样迫害侮辱其他民族。相反,他们能够以平常心对待其他人,甚至用爱心去帮助他们。
为此,犹太人有句名言说:“谁是最强大的人?化敌为友的人。”
犹太人认为,谅解和接受曾经伤害过你的人,才是最好的待人之道,这样就能得到希望中的回报。为此犹太拉比高度赞美那些“受到侮辱却不侮辱别人,听到诽谤却不反击”的人。
不妨再看几则犹太小故事:
爱心仁术
当亚历山大大帝来到以色列的时候,犹太人问大帝:
“您想不想看看我们所拥有的金银财宝呢?”
大帝说:“金银财宝我已堆积如山,我只想了解你们的生活习俗。”
大帝在以色列逗留期间,碰到一起纠纷案来找拉比裁决。
情况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另一个人那里买了一堆废物,却发现废物中有一枚金币,于是他对卖废物的那个人说:
“我买的是这堆废物,其中并不包括这枚金币,我把这枚金币还给你。”
卖东西的那个人说:
“我卖给你的就是这一堆,不论里面夹着什么东西都应该归你所有,金币你就收下吧。”
拉比沉思片刻说:
“你们俩一个有儿子,一个有女儿,既然你们各持己见,那么就让他们两人成亲,把这枚金币送给这对新人,这才是最公平的解决办法。”
然后,这位拉比请教亚历山大大帝:“如果在贵国发生这样的事情,您将如何裁决呢?”
大帝以轻松的口吻说:
“如果真是在我的国度里,既然他们都认为金币不属于他们,那就应该没收归我,这便是我的裁决办法。”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类社会中,有些地方以强权为公正,而犹太人不是这样,犹太人以仁爱求取公正。
仁爱之心
有一位拉比知道第二天早晨将有6个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一个重要的问题。
结果第二天早晨却来了7个人,这其中肯定有一个不请自来的人,那么他是谁呢?
拉比并没有说某一个人请离开,而是说:“谁不该待在这里,请快快离开。”
听到这话,大家面面相觑,其中地位最高者默默地站起来走了。
大家一致认为他肯定在邀请之列,但却走了,都多少有些惊异。
这个地位崇高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一个人如果未被邀请而来到会场,或者是因为某种误会而到场,那他听到拉比的话肯定会很尴尬,他必然认为这是一种耻辱。所以这位德高望重的人自己走了,他的主动离开解除了他人的窘境。
地位崇高的人有一种自信,知道他走了既不会影响自己的声誉,也保全了他人的面子。
地位崇高的人心胸开阔,具有仁爱之心,首先替他人着想,把恩惠施于他人。
地位崇高的人不怕屈辱,万一被怀疑,他也能够忍受。因为他懂得以仁爱之心助人,才是真正的崇高。
贫穷是可怕的痛苦
一个虔诚的人继承了一大笔财富。
有一次,由于有急事要办,他在安息日前必须暂时离开家一段时间,在回家的路上,一个穷人向他乞讨买安息日所需食物的钱。
虔诚的人生气地斥责这个穷人:“你怎么要等到最后一刻才买安息日的食物呢?你肯定是企图骗我的钱!”
他回家后,把遇到的那个向他乞讨的人的事对妻子讲了。“我得告诉你,是你错了,”他的妻子说,在你的一生中,你从未体会到贫穷的滋味,对什么是贫穷没有概念。我是在穷苦人家长大的。我多次回忆起小时候,安息日快来了,而我的父亲仍然为家人四处寻找食物,哪怕是一点点干面包。你对那个穷人有罪。
虔诚的人听了妻子的话,赶紧跑到街上寻找那个穷人,他仍然在寻找安息日的食物。富人给了穷人安息日所需的面包、鱼、肉和葡萄酒,并请他宽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