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6800000024

第24章 什刹海的形成

自公元1151年开始,北京逐步发展成为金、元、明、清四个封建王朝的首都。虽说金中都仅是拥有中国淮河、秦岭以北半壁河山的金王朝的首都,其城市规模、历史地位和政治影响都不能与全国江山一统的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相比,但金中都毕竟是北京城的前身,燕京上升为一代封建王朝首都的开始,因而不可轻视。从此以后,北京与全国的联系就越来越广阔,越来越紧密了。

国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封建皇帝生活起居和处理国事的地方。以六部、五府为代表的庞大的封建文武衙门及其大小官僚,以内官监、御用监为代表的专为皇室服务的内官系统及众多太监,以国子监、翰林院为代表的全国最高学府与文化机构,都集中在京城。在京城内外及附近长城沿边还驻有大量军队,以卫戍京城安全。皇室贵族、朝廷臣僚,士林举子、卫所军卒等,都需要国家供养,或支付俸禄(米),或供应口粮。这大量的俸禄米粮北京地区是供应不足的,只能从全国各省征收,特别是从长江中下游的鱼米之乡即江苏与安徽(江南)、浙江、江西、湖广等省征收大米(粳米、糯米等),又从河南、山东、直隶(河北)等省征收小麦、小米、高粱、黑豆等杂粮。正如《元史·食货志》所说:“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代是这样,明、清也是这样。所以,元、明、清时每年都要从江南及中原各省份征收数百万石米粮,以供京师所需。但缴纳这些米粮的省、府、州、县,近的距北京数百里,远的上千里乃至几千里,这么多的粮食怎么运到京城来呢?走陆路,人用车子推,或赶牲口驮吗?近处当然可以,但路远了,谁能受得了那个累!吃得了那个苦!主要的办法还是走水路,用船运。水路有海路与河路之分,元、明时都曾有过海运漕粮的事,清代也有人主张海运。但是,在古代那种只能装载几百石的小木船、帆船的条件下,海运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大海中风涛莫测,每年都有粮船被大海的狂涛巨浪漂没淹溺,也有的船被浪涛毁坏后而将漕米抛弃。为避海运的风险,元、明、清三代便大力开凿运河,修筑运河堤闸,疏浚运河河道,以保证漕运畅通。

可以这样说,有了北京作为国都的需要,才有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与漕运。有了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和漕运,才能使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联系起来。

什刹海是怎么形成的?又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这个问题是研究什刹海文化首先要触及的问题,也是论述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到现在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科学的说法和结论,还有待深入研究。

根据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什刹海与北海、中海等地原是高梁河的故道。《水经注·水》说:水(桑干河,今名永定河)流经蓟城南后,“水又东南,高梁之水注焉”。水出蓟城西北平地泉,东注,经燕王陵(现在首都体育馆南路北段西侧高地)北,又东经蓟城北,又东南流,《魏氏土地记》曰:“蓟东一十里有高梁之水。其水又东南入水也。”按这里所谓源出蓟城(在今广安门内外一带)西北平地泉的高梁河,即指出自今紫竹院泉水,东流经白石桥、高梁桥下的高梁河。流经蓟城北之后,又转向东南,从蓟城以东十里流去。显然,高梁河的河道流势与什刹三海、北海、中海的分布形态十分相近。因此,可以断言,什刹海与北海、中海这一串洼地,原来就是高梁河的故道。又《水经注·鲍丘水》引《刘靖碑碑文》说:“高梁河水者,出自并州。”上文已经说过,高梁河水明明出自蓟城西北平地泉,怎么会出自并州呢?大家都知道,古代并州主要是指今山西省地。原来,高梁河本是古永定河的故道。古永定河又名治水、桑干水、洋河、卢沟河、浑河等,从京西三家店流出西山后,进入平原地区,改道泛滥,迁徙无常,北起清河,向南依次是坝河、高梁河、凉水河、凤河、龙河、天堂河、永定河、小清河等,都曾是古永定河的故道,只是时间或早或晚,或先或后而已。这样一来,也就不难理解“高梁河水者,出自并州”这句话的本意了,因为高梁河就是古永定河的故道。因此,也可以说,什刹三海及北海、中海这串洼地,原是古永定河的?故道。

那么,是什么时候在这条古河道洼地里积水,形成整体上形如括号右半边似弧形的一串湖泊的呢?

在北魏(396—534)大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著的《水经注》中,只字未提蓟城(在今广安门内外)北有一串水泊。《水经注》是一部全面记述我国早期河湖水道及相关历史文化的巨著,对其科学价值与学术影响无论给予多么高的评价都不为过。郦道元是涿县人,对涿县周边包括幽州(今北京)地区的河湖水道的记述极为翔实。例如,他对蓟城(今北京)西郊的西湖(今莲花池的前身)是这样记述的:“水(即今永定河)又东,与洗马沟水(即今凉水河上源的北支)合。(洗马沟)水上承蓟水(应是从蓟城西北隅的蓟丘向西流的一条小河),西注大湖。湖有二源,水俱出(蓟)县西北平地,导泉流结西湖。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国)之旧池也。渌水澄澹,川庭望远,亦为逰瞩之胜所也。”既然郦道元对于蓟城西郊的西湖(今莲花池前身)能记述得如此详尽细腻,那么,如果当时蓟城北郊已有什刹海、北海、中海等这么一大串水泊,郦道元是绝对不会不知道的,也不会忽略不计的。但是,《水经注》除了说蓟城北有高梁河流过外,只字没有提及蓟城北有湖泊的事。据此可以断定,至少在北魏以前,什刹海这片水泊尚不存在。

在什刹海附近地区,已发现多座唐代坟墓。例如,1977年在北池子大街草垛胡同发现唐“故承务郎、试左武卫兵参军、前守代州县尉孙府君(孙逵)墓志铭并序”,该《墓志》称:于开成三年(838)葬孙逵于“幽州幽都县(县治在蓟城北)礼贤乡黄城”。按这里距北海、中海甚近,但未提到附近有水泊的事。1995年,在西华门内北侧又发现唐“崔公墓志”盖和“博陵崔府君夫人墓志铭并序”。志称“唐贞元十五年(799)葬于幽州蓟县东北五里燕夏乡之原”。按西华门内北侧距什刹海、北海也不甚远,但该《墓志》也未提到附近有水泊的事。这两则重要史料说明,唐代在幽州城北似乎也没有如今什刹海等一串湖泊。

《宋史·宋琪传》记载,宋琪是幽州蓟县(即今北京)人,后晋天福六年(941)中进士。宋太宗时,先后当过谏议大夫、刑部尚书、平章政事、吏部尚书等大官,但官运也不是很顺,有落有起。端拱二年(989),宋太宗赵炅打算北伐辽国,收复幽燕之地,于是让群臣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在宋琪所献的计谋中,特别提到桑干河水冲着燕城(即辽南京城)的西北角流去,然后绕着西城墙而转向南流。大军如果到了城下,可于燕丹陵(不详确址,当在京西老山附近)东北拦河筑坝,横挡此水,使桑干河水灌入高梁河,高梁河两岸狭窄,容不下桑干河水,必然造成泛溢。可在驻跸寺(在今京西公主坟环岛西北隅,后改名普慧寺)东边将泛溢的桑干河水引入郊亭淀(在广渠门外有大郊亭、小郊亭地名,即郊亭淀所在),三五天便弥漫百余里,将燕京城隔在水南。我军可于城北临时造浮桥以通北路。如果辽国援兵来解救燕京城的危困,已有宽宽的水泊相隔,谈何容易!这样一来,已成孤垒的燕京城,十天内必被攻克。辽南京管内以及山后八军,听说燕京城失陷,必然都归降于宋,这是形势造成的必然结局。

关于宋琪的计谋,说穿了,就是利用当时的河道形势,人为地在辽燕京城北造成一道防阻契丹援军的水泊防线。这正好说明一个问题,即在宋辽初期,燕京城北郊还没有如什刹海、北海、中海等成串的湖泊。如果当时已有这么一串湖泊,宋琪作为幽州蓟县人,不会不知道。如果他知道幽州城北不远有这么一串湖泊,他也不会不考虑如何用来防阻契丹的援兵。但是,宋琪丝毫没有提到燕京城北有什么淀泊,只提到桑干河、燕丹陵、高梁河、驻跸寺、郊亭淀等。但郊亭淀是在燕京城东郊,不在城北,与后来的什刹海无关。

金代已有了什刹海与北海、中海等水泊,这是肯定无疑的。但当时不称什刹海与北海、中海,而是统称白莲潭。白莲潭是金中都东北郊外的风景名胜地。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在依托白莲潭建成一处离宫即太宁宫。同年五月下旬与六七月间,金世宗就到太宁宫度夏避暑。以后,改名寿宁宫,又改寿安宫,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改名万宁宫。金万宁宫有琼华岛(即北海白塔山)。山形、水影、宫殿、林木等构成白莲潭美丽的风光。

既然金代已有白莲潭,那么,白莲潭的形成必定在金代以前。上文已经说过,根据《宋史·宋琪传》的记载判断,宋、辽初期在燕京城北尚没有大片的水泊。这样说来,什刹海与北海、中海等一串水泊应当形成于辽代。史料说明,辽代是多雨的历史时期。《辽史·地理志》记载,在今通州区南部的辽漷阴县地,有一个“方数百里”的延芳淀。大家不妨想象一下,“方数百里”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如果这个水泊是正方形的,“方百里”就是每边25里。“方数百里”就是每边数十里甚至上百里。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湖泊呀!但是,这么大的一个延芳淀却不见于辽代以前的任何文献记载,说明辽代以前没有它。《辽史·圣宗纪》记载:统和十二年(994)正月初一日,“漷阴镇水,漂溺三十余村,诏疏旧渠。”按漷阴镇即辽漷阴县城所在,位置在今通州区南部牛堡屯镇的大、小北关与前、后南关几个村庄之间。在华北地区,大年正月初一日发大水,漂溺三十多个村庄,现在有谁能相信呢?但是,这是正史中的明确记载,实在是罕见又罕见的事。这件事有力地说明辽代是多雨的历史时期。正是因为这样,在辽漷阴县境才形成方圆数百里的延芳淀。不只是延芳淀,在顺义西南的天柱(今作天竺)、华林(今花梨坎),在朝阳区东北部金盏地区、黄港地区,在今昌平区西南部及海淀区西北部等地,辽代都有大型的湖泊水泽。可以说这都是辽代雨大水多的证据。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是辽代在燕京城东北郊的高梁河(古永定河)故道的洼地里积水成湖,形成了什刹海与北海、中海等一串水泊。在这里应当着重交代一下,在德胜门外之西,在新街口豁口以北以西,原来也是与什刹海联为一体的水泊,元代是积水潭的一部分,后来人称太平湖。20世纪70年代被填平,辟建为地铁车辆修理厂。

同类推荐
  • 突围中的农村

    突围中的农村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部引人入胜的书。它呈现的事实,它引发的思考,它展示的人格,都是一般书所难以具备的,并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逐字逐句的阅读打动了我,也相信会打动你。这部书对问题的感受为常书所不及……这部书对问题的思考为常书所不及……这部书作者的人格魅力为常人所不及……这本《突围中的农村》(李桂平编写)展现的事实,所引发的思考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过那些尽管精细却似曾相识、千人一面的著作。相信你可以读后收益不少。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世界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世界文明奇迹(读好书系列)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
  •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本书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介绍了河南人的过去和现在,一方面为河南人正名的同时,理性、全面地分析了河南人的生存、发展哲学。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热门推荐
  • 混源封天

    混源封天

    因为至亲,踏武道,逆天行,只为履行约定!神秘手环,历万险,行天下,只为破碎苍穹!绝世之体,助流羽,战大千,只为心中之人!封天,源体,妖魂,异兽,与他共闯天下险,过刀山火海,歌傲世豪志,立万古传奇!废体?不,世间无废体,只有废人,看他如何掌天下,逆苍穹,成就绝世传奇,一切尽在混源封天!
  • 万古玄帝

    万古玄帝

    天玄大陆,武道为尊。强者一怒,伏尸百万;圣者一怒,血流成河。少年杨乾,因挚爱背叛,导致满门被屠。且看一个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少年,如何凭借心中的那股执念,踏天路,征万界,屠神灭仙,百死不悔!【玄体境等级设定:壮魄期、淬皮期、熬筋期、练骨期、通体期、真玄期、灵海期、天火期、通玄不灭期】
  • “史式谈史”:古来冤案知多少

    “史式谈史”:古来冤案知多少

    本书内设有“古来冤案知多少”、“兔死狗烹谈韩信”、“苏东坡的乌台诗案”、“揭开岳飞冤案的内幕”、“功成祸至说于谦”等十一个专题的内容。
  • 绝世祭璃:至尊三小姐

    绝世祭璃:至尊三小姐

    她,是极品女杀手--“哭夜蝶”她,是极品废材三“少爷”紫冥羽晨“她,任务完成后被咖啡咽死;她,因女扮男装面容俏美却是无用之人,被大哥害死;一样的容貌,一样的倾城;不一样的灵魂,不一样的强悍。弱小的身躯迎来强大的灵魂。她,一舞倾城,迷倒万千粉丝。她,本是倾城。
  • 问情之一念为魔

    问情之一念为魔

    “你我相约定百年,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无论如何,忘川河旁,三生石上,会刻下我对你的思念。但……”她望着她,顿了顿,“倘若你不来呢。”他掠过她额间的一缕发丝,浅浅一笑:“怎么会呢?就算是我跳下去还活着,我也死了去找你。”他和她,前世鸳盟。他踏上了修仙路,她堕入了魔道途。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宿命,可否守得云开见月明?魔,是仙与妖的结合之物,拥有毁天灭地的力量。但据传说,这世间是没有魔的,一方面是因为仙与妖这跨种族的远缘杂交,很难孕育出生命来;另一方面是因为每一代的魔种,都会在仙佛两界的夹击下胎死腹中……这是一个关乎神魔与爱情的故事……
  • 穿越之妃本倾城

    穿越之妃本倾城

    本是一介孤儿,穿越成王妃,重来的一世,我定活的更好。穿越为妃,爱了就爱了,你说你要死?没她的允许,谁准!江湖险恶,四处谋生,天山雪莲?无论如何,她要定了!君临天下,她本应离去,最远的距离?她在你面前,你却不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万物本纪

    万物本纪

    被人废除族印,沦为自由人的少年,却一步一步逆反天意,不论陷入何种境地,顽强坚毅,永不屈服,用信念支撑自己,破碎万族统治,且看离廷如何带领自由人在人类、高山巨人、半妖、海之子、蛮古、妖精、魔、鬼、灵诸族共存的年代崛起于乱世之中!是被巨大的天命笼罩,还是有邪恶的存在幕后预谋?那些偶然惊现的通天巨塔,瀚海古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建立于什么岁月?万物的根源究竟出于何处?将在本书一一揭晓。
  • 一剑逆命

    一剑逆命

    千年前,被誉为灵域第一天才——千语,因勇闯天路而死。千年后,天才重生,携带无上剑魄,碾压诸天万界,打爆一切天才,哪怕是天路,也定当一剑斩断!
  • 都市红唇

    都市红唇

    灯红酒绿的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脚步,无尽的工作压力让我们很多时候都无法认真的选择。。。性与情、爱与恨交织在一起,一个普通未婚少女和一个成功已婚男人的故事就此展开。。。本书发掘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多角度描写人与人、人与社会繁杂的情感世界,使用正面描写了无爱婚姻中的主人公内心对真爱的渴望和当真爱来临时的矛盾心理,切合实际的表现了很多人不易理解的感情的实际需求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