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6500000009

第9章 在巴黎拍片

一位作家朋友曾对我说:“写文章的人一个劲的追求知名度,这是很傻的,知名度远远赶不上‘知人度’,知人度高,才能走遍天下。”对这番话的正确性我从来没怀疑过,但对它真正有深切体会,是这次去巴黎。我和岳华同行。办理机票时,航空公司的小姐一见手执机票的是“大醉侠”,真是有求必应。在机票上签了两个座位。不偏不移正在紧急出口处,可以伸开腿睡觉,站起身伸懒腰,万一出了什么事故,跳伞也抢先。比起前次去美国真是不可同日而语。那次是十四位作家,什么张洁、李存葆、中杰英都是满有度数的,上了飞机老老实实和我一起挤在又窄又闷的座位上。隔壁一位日本女士带了位不满一岁的小朋友,那小朋友将来肯定是会成为男高音歌手的。哭起来嗓门又大,气力又足,从太平洋西岸一直哭过东岸。耳朵听着这哭声,两腿重如千斤,睡又睡不着,站又站不起,真叫受罪。一位女作家实在受不了,求空中小姐换位置。那是新加坡的飞机,空中小姐听她讲华语,又是女性,这才动了恻隐之心,为她换了个离哭声远些的座位。根本没问她会不会写小说。

这次旅行还有一个优越处,法航飞机上的酒好,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有,喝了甘醇的葡萄酒,伸开腿闭上眼,腾云驾雾,就有点半仙之体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因为便宜酒喝多了些,飞机停在孟买时,糊里糊涂随人群走下飞机去转了一圈,看到商店里有檀香木雕的佛像,就买了一尊。第二天醒来再看时,竟是一对印度青年男女在拥抱,春色浓艳。毫没有四大皆空的意思。

到巴黎是凌晨,出关的人很多,我和岳华分别排在两行,我这一行进展快,边防人员看看护照,冲我笑笑。说了句法国话。我冲他笑笑,说了句中国话,他盖了个戳我就出来了。他说的什么我一点不懂,我说的他也未必懂。恰好我身后走着的几个也是中国人,我便问他们:“刚才法国人对我说什么?”他们向我解释,为我翻译,但他们的话并不比法国话好懂。我费了半天劲只分辨出他们讲的是温州话。内容一点不明白。

我站在大厅等岳华。他那队排得很长,等他出来,已没有多少人了。我问他:“现在上哪儿去?”

他说:“哪儿也不去,等朋斯先生来接我们。”

我问:“你和朋斯先生很熟?”

他说:“没见过,不过不要紧,中国人总会互相认出来。”

我这才知道朋斯先生是中国人,而且他也没见过。

我们的飞机提前到达了,天还刚拂晓,巴黎人大半还在睡觉,我百无聊赖地站在大厅看人、看狗。一个法国人运了一箱大小七条狗,狗长得都不像狗样儿。方脑袋、圆脑袋、三角脑袋,身上的毛剪成各种形状,染成各种颜色,有点像我在美国和日本看到的庞克头发。这时有人用甜甜脆脆的上海话打招呼:“侬阿是岳华先生?电影上见到过的,还是格漂亮来……”

朋斯先生和太太到了。

朋斯先生中等个儿,戴一副近视镜,满脸是忠厚祥和的笑容。令人想起狄更斯笔下的皮克·威克先生。朋斯太太聪明漂亮。先生不大说话,只是笑着点头,握手,抢行李。太太一直嘴不停地寒暄,问好,道歉晚来了一步。说一口地道的上海闲话,不大地道的香港白话,夹一两句我听不出地道还是不地道的英语或法语。我们在一片热诚中上了汽车,朋斯先生驾车拉我们直奔巴黎。

我对巴黎的第一眼印象就很好。不是因为它建筑壮观和繁华,是因为它清静。八月份巴黎大部分人都去南方洗海水浴晒太阳去了。又是清晨,街上看不见人。偶然过一两辆车,也是懒洋洋的。在北京拥挤惯了又到香港更加拥挤了几天,到巴黎觉得格外的清静、整洁、从容。远远的看见了铁塔,从凯旋门近处转了个弯,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也睡意朦胧。

朋斯先生把我们送到雨果广场附近僻静的街,这街上有几家三星级旅馆。我们住进挨近广场的一家。三层小楼,房间不大,壁纸和家具的颜色有点俗气,令人想到左拉笔下的巴黎小旅馆。我估计这旅馆年龄也决不比左拉小。洗过脸,朋斯先生领我们走出旅馆,来到直通凯旋门的一条街上。伸手掏钥匙,打开一间咖啡厅的门,屋里空无一人,所有的椅子都四脚朝天放在桌上。朋斯太太回身把门关上,朋斯先生放下几张椅子请我们坐,就到柜台后自己动手煮咖啡。我问朋斯太太:“怎么店里没人?”她说:“他们休假去了,店主是我们朋友,给我一把钥匙,要喝咖啡就自己打开门来煮,喝完锁上门走开就是了。”

朋斯先生早年在上海和香港的电影圈,是颇有名气的摄影师,后来洗手不干,来巴黎开饭店开酒吧和咖啡厅。再后来则不开饭店也不开酒巴了,并且连咖啡厅也卖了出去。这间咖啡厅原来就是他的。买主是朋友,保留了开门自煮咖啡的权利。这次来巴黎拍片,翰祥约他当临时摄影师。朋斯先生重友情,也留恋他的老行当,欣然答允,重作冯妇。只是说:“我没得机器。”

岳华说:“我们去租。”

朋斯说:“八月份,统统休假了,租不到。”

岳华说:“找一架电视摄影机。”

朋斯说:“没有玩过那个东西,怕玩不灵光。”

他们约好睡一觉后去租机器,朋斯先生就锁上门送我们回旅馆。他有一辆新的雷诺车,车身可以升高,朋斯先生表演给我们看,他很为这辆车骄傲。朋斯夫妻在巴黎多年,除去那辆车外别处法国味很少,上海味十足,朋斯太太身上总带个小录音机,并且反复放《苏三起解》。我问:“谁唱的?”她说是她自己唱的。她是巴黎票房票友。我问她有小孩子没有?朋斯先生悲痛地说:“我们的孩子上个月死了……”我抱歉说:“对不住,我不该问。”朋斯先生从上衣口袋掏出一张照片说:“这就是我们孩子的照片,满漂亮吧?”

我郑重接过来看,照片上是一只小狗,满漂亮的小狗。但看不出是公母。同时我也为朋斯夫妇感到一点安慰,这样的儿子我相信还可以再得到一个,不致使这两个善良的人成为绝户的。

睡醒一觉后,朋斯夫妇果然来接我们。我们先把太太送到票房。她说有两个从北京来的琴师要给她们说戏。在票房门口我碰上北京来的母女二人,女儿早来定居了,似乎是京剧界的。老太太刚来,一听我说北京话,就跟我谈得很亲切。老太太不喜欢巴黎,觉得什么也不对味。她说:“您瞧瞧,满街都说外国话,咱说中国话倒成外国人了!我怎么也转不过这个弯来。”我问:“您也常来听他们唱几段吗?”她说:“我就来听听中国话。尽管他们说事跟我多不挨边儿,可我全听得懂!比唱的还好听哪。”

我们到拉丁区一家出租机器店问了一下,那里说九月份以前不可能有机器出租,但打听到圣母广场附近还有家出租店,这时大家已经饿了,决定先去填肚子。顺便看望岳华的老朋友刘先生和刘太太。

刘先生开的中国菜馆叫“锦丰园”,中等门面,他隔壁一家同样的门面房屋大敞着门,似乎在搬家。有几个黑人坐在便道上弹着吉它唱歌。这时已过了中午开饭时间,又是休假月份,店中只有一个法国学生在吃馄饨。一个中国青年陪他聊天。刘太太和刘先生意外地看见岳华和朋斯先生,高兴得笑不拢口,忙招呼我们坐下,先弄来点小吃和饮料陪我们谈天。刘太太说:“我才买来韭菜,我给你们包饺子吃,尝尝是不是家乡味!”刘太太说话倒是我的原籍味。一问之下方知她是徐州人,而刘先生则是台湾人。攀谈几句之后,大致知道了刘太太的情况:四十年代末上学的时候,随校迁到台湾,在台湾和刘先生相识、恋爱、结婚,随后到了巴黎。几十年下来,事业颇有发展,两个孩子都长大了,一个在工作,一个大学将要毕业,坐在旁边吃馄饨的那个法国青年就是他小儿子的同学。隔壁那个门面房也是刘太太的,她租给了几个黑人作生意,但那几位却赖着不交房钱,刘太太无法只好告状。

我说:“唔,房子腾空后,餐馆可以扩大一倍面积,您的生意更有发展了。”

可是刘太太说:“我不想再扩大,现在收入很好,做两年我们该领养老金了,孩子们也不需要我们资助,我们要歇一歇,过点清闲日子。”

这使我很意外。我认识几个定居美国的朋友,他们只要有机会就扩大自己的事业与收入,很少见这种“知足常乐”的超脱精神。我对刘太太顿生敬意,并且怀疑这是法国与美国不同之处,记得以前听老师讲过:法国人追求安逸,乐于享受。与美国人那种事业竞争高于一切的作风有所不同。我觉得有些道理。

我和刘太太谈话间,岳华去打电话,拨了许多号码,终于找到了那位称作肥仔的朋友杨安明。韭菜饺子上桌时,肥仔来了。

肥仔实在是个可爱的朋友。没见到人我先见到车。这是辆满不错的雷诺跑车,可是天知道怎么弄得这么邋遢,好像不是这里少螺丝就是那里少个零件。若真一查却又什么也不少。肥仔本人和他的车一样,质地很好却邋里邋遢,他上身穿一件硕大的圆襟衬衫(这衬衫很可能原来是白色的),黑裤子,脚上一双塑胶拖鞋后跟已经磨得很薄了。戴着副黑架近视镜,满脸笑嘻嘻,仿佛还没睡醒,问我们:“什么时候来的?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声音很甜,而且懒洋洋。道地的上海口音普通话。这句话没说完又对那吃饭的法国学生说了两句法语,那学生笑了,随后又向门外的一个孩子喊了句阿拉伯语,那孩子正偷偷在捅他的汽车,一听他喊就跑了。这时坐在门外的几个黑人就笑着大喊。肥仔探出头去又用英语喊了句什么,这才笑嘻嘻挤进我们桌前坐下来。刘太太说:“巴黎好像没有一个人不认识肥仔,一样去买东西,他都会比我们便宜些。”

岳华问肥仔现在做什么?他说供应巴黎各中国餐馆原料。这件事只用他早上的时间。我问他:“你要开车给各家送货,一个人忙得过来吗?”他说用不着他送货,告诉菜店、肉店、鱼店要什么,要多少,送给谁家就行了。我说:“这样的采购,各餐馆自己不可以办吗?”刘太太说:“有许多东西别人买不来,只有肥仔才能抢到手。”我问肥仔:“那么剩下来的白天、黑夜还有好多时间,你做什么?”他说:“没事干。事情是有的,不爱干。钱够用了,挣那么多干什么?”刘太太又来补充说:肥仔不断地有新计划,但多半没实行。只有买房子是他的乐趣。买了卖,卖了又买。肥仔并不反驳刘太太,只说好多事干到一半没了兴味,他在枫丹白露买了一大块地,计划挖成水塘养中国金鱼。可是8年过去了,塘也没挖,地还在扔着。不过这几年地价上涨,也许比他真养金鱼赚的钱还多些。他还买了一幢房屋,专门接待中国来的留学生,中国学生住房免费,有的学生毕业了,回国后和他保持通信,请他回国参观。他打算去,总在打算中,但始终不动身。刘太太说:“肥仔,你该成家有个太太,您的生活就正规了。”肥仔说:“我已经托回去的留学生为我找寻了。一找到合适对象,我就去见面,我现在不急着回去。”我问他:“为什么要从国内找对象?”他说:“法国姑娘交交朋友可以,娶来作老婆还是要中国人,我们这里的老徐教授,回去找来个太太,过得好美满呀!”

他提起老徐,又引起大家一个新话题。他们说徐太太是当今巴黎华人社区中法语讲得最好,又最会持家的。岳华说打了电话,他家里没人接。肥仔说:“不要找他,我明天开车去把他拉来给你就是。”

吃过饭,肥仔开车拉我们去找旅馆,为翰祥等大队人马打前站。岳华前些年在巴黎住过一家旅馆,是和一位碧眼黄发的女郎一块住的。他想再住那里,可想不起那旅馆在哪条街上,就这样肥仔还是拉着我们找到了。实在不如岳华说的那么好。房间壁纸和地毯都是桃红色的,像《娜娜》中写的那种,房间低矮,楼梯窄狭。甚至走步重一点地板都颤抖。我们把它否定了,我说岳华所以对它有好印象,可能和旅馆本身无关,他说我这大哥不厚道。

肥仔又把我们拉到另一条街,这街很僻静,在闹市的身后,也是二三层的旧式旅店。周围不断有些阿拉伯流浪汉转来转去。我觉得有某种危险性。肥仔咧开嘴大笑,说是“我是叫你们看看,还有比刚才那个旅馆更神秘的地方。这地方当然不能住。今晚我们不找了,去夜总会听歌去,正经事明天再说。”肥仔拉着我们又一次过塞纳河,钻进一个很深的地下停车场。然后乘电梯升到楼顶,进了一家夜总会。

这是一家华人夜总会。歌星、乐队、侍应生和客人全是华人。似乎所有的人都认识肥仔,肥仔一一点头问好,然后找个角落坐下来,点了饮料和食品,也点了歌。歌星大概是香港或台北来的,肥仔点了两首歌。扔下一千法郎。但歌星正式唱他点的歌时,他却仰在椅上打起瞌睡来了。我推推他。他说:“他的歌我都听烦了,没趣味。”我问:“那你为什么还要点?”他说:“熟人,不好意思了。”我说:“你常来?”他说:“每天都来坐坐了。”“天天来都在这里打瞌睡?”“是的。”“那为什么要来?”“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别处也一样没意思,可花钱比这里多。”

肥仔睡完一千法郎,开车把我们送回了旅馆。

这一天跑得很累,第二天上午我们决定休息一下。8月份的巴黎雨果广场清静到通街不见人影,不见车迹。广场上有家饭馆,在露天摆了几副桌椅,我们连吃饭带看街,客人除我和岳华外只有一位中年女人,带着一只狗,但她一个人却要了比我们俩还多的饭菜。并且不声不响地把它们全吃了进去。而我们看到的街景也就至此而止。周围几家商店全休息。走了好久才碰到卖水果的小店。我看到有牛油果很新奇,就买了几个。剥开尝尝,真正味同嚼蜡。岳华看了大笑,说这东西不是这样吃法,应当用来做菜。我想不论做什么我也不会再吃它了,剩下几个就扔在旅馆的垃圾桶内。

中午睡了一会,电话响了,岳华接完说:“徐教授就要来了。”

徐教授是下午三时左右来的。

这几年我也算走了十来个国家,最普通的衣着见了,奇装异服也见了,但从没见过徐教授这么普通而又这么奇特的装束,他穿了一身纯粹中国大陆农村家庭缝制的灰布服、地道的中国布鞋,连头发也是中国农村青年农民式的,若说普通,十年前大陆上八亿农民中除去妇女和孩子,其余都是这样的服装这样的发式。奇特的是当今在大陆农村都已少见的装扮竟出现在巴黎,在全巴黎的各色人等中,我敢打赌徐教授这一身是绝无仅有的,真正的奇装异服。

他的口音是山东味的普通话,性格也是山东式的直爽和执拗,他和我握过手,拉起岳华和我就走,说:“先去办事,有话路上说。”走出旅馆。他领我们去乘地铁。从地铁站出来,他领着我俩东奔西跑。找到一家租机器的地方,又看了一家旅馆,然后到唐人街的太平洋酒家,肥仔正懒洋洋的坐在那里等我们,我们要了点啤酒和小菜,肥仔不等侍者送菜,自己到肉柜前割了些香肠、叉烧之类,切成一大盘,先端过来。他说:“我既是这里的东家又是供应商,吃东西钱要照付,但可以自己动手。”

和老徐相识了几个小时,现在才有时间坐下谈家常。他家是山东临沂北乡的汤头。40年代中我在这一带地方工作,在他那村子住过,有这么一点因缘,话题多了,壁垒就少了。他是40年代上中学:由临沂而青岛,青岛而上海,一步步移到台湾,在台北戏剧学校受完教育,到大鹦剧团工作,20年前由台湾转到法国,在这里大学教中国文学。我认识的不少法国朋友,都听过他的课。在法国汉学界也算是名人,我问他:“你在法国如此多年,何以还是这身国粹打扮?”

他说,他穿的衣服全是太太亲手做的,头发也是太太给剪的。太太8年前离开中国山东农村。这装束、这发式全是当时最时髦的。她一心想把自己的丈夫打扮得最时髦、最漂亮。老徐爱他的太太,只要太太看着满意,自己没理由反对,于是就成了现在这模样。巴黎这地方对服装是持有兼收并蓄,见怪不怪,越奇特越有价值的观点。老徐这身打扮从没有人认为不时髦,我听了真想把这消息传达给国内那些以洋化、港化为标准的朋友。

提起太太,老徐的脸像开了朵细瓣菊花:太太名叫兰英。他由衷地说:“我们兰英真好,有了她,我什么都变了。整个家像个家了,她带孩子,还给服装公司绣花,买菜做饭,做衣服理发,从没叫过苦,我娶了她,经济上也改观了,以前一个人生活,也那么多工资。虽不贫乏,可也不富裕,现在我买了幢房子,还有积蓄。”

肥仔说:“最重要的是给你生了三个儿子!”

“那当然,那当然!”老徐毫不谦虚地说:“现在两个在上学,一个还小。会说点话,法国话,两个大的能说点中国话,复杂的不行。在法国孩子也是份财产,生三个孩子,国家每月给母亲和孩子各两千法郎的补贴。等于我一年写本书,而且是销路较好的书。”

我说:“只对母亲和孩子给补贴不公平,父亲也付出劳动了!”

他说:“对父亲也有优待,我乘公共车一律收半价呢!兰英车开得很好,可我还是乘地铁,安全、便宜,比别人便宜一半。”

兰英是他们邻县,莒县人,莒县我也住过,这地方很贫瘠,但是出名人,刘石庵就是此地人,近代有位丁肇中先生。丁家是大户,丁先生有位族人叫丁铁修,抗日战争时带着武工队只身打据点。日本人闻名丧胆,后来负了伤被日本军队捉住,用尽酷刑,毫不动摇,终于又被中国军队救了出来。他的事在家乡像传奇故事般到处流传。丁先生有位堂妹和我在一个剧团演过戏,而且就演丁铁修的故事。一说兰英是那里的人,自然倍感亲切,我要求去他家看看,老徐说:“今天晚了,明天一早我来接你们,到我家吃中饭。”

老徐有两处住房,一处在塞纳河边距拿破仑·波舒巴特的墓地不远处的一幢楼上。他在这里租了三间房子,房东老太太到过中国,十分善良,老徐结婚后,兰英来到法国,第一位法语教师就是这位C夫人,C夫人教兰英法语,发现这个学生这么勤奋、这么聪明而生活在巴黎又是这么孤独,于是自愿地当了她的保护人。从兰英生下第一个孩子开始,她又兼了孩子们的教母、养母和家庭教师,一句话三个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和她生活在一起,她管他们吃、住、玩、清洁卫生、入学前的幼儿教育。孩子们管她叫奶奶,老徐和兰英在不在家孩子们无所谓,可这奶奶若不在就没了主心骨。老徐当然很感激这位房东,实际上也是拿她当亲眷看。可山东人的怪脾气实在难改,有时一犯脾气就几天不上C夫人屋子去。他去不去无所谓,孩子们和兰英照样和C夫人一起度生活。老徐要保持他“独立性”,又在圣母院广场附近买了一处房子,这是一幢高层建筑最下一层,把着街角,两个门开在两条不同的街上,如果开商店,无疑这是个好地点,但老徐把前面的铁合页门一关到底,从后门出入,这屋子地面之上,是一大间和一小间,大间有近三十平米,小间十多平米,外加厨房和卫生间。而地面之下还有同样大小的地下室。地面上这间大屋内,放着一个长餐桌,一套沙发,一架电视机,还有个书柜,但没有写字台,在小间里面放了一个折叠单人床,在床、桌、柜之间是各种有用和没用的杂物,如玩具、儿童画册,小孩的衣服、塑料盒子等等,好像还有个儿童车,而偌大的地下室里,几乎什么家具也没有,只有一架录音机和多得数不清的画册和儿童玩具,根据这些陈设,你怎么也猜不出这间屋子做什么用。给我只留下一个印象:房子是巴黎的,用具是现代西方的,生活方式绝对是中国山东农村的。

我问老徐,这栋房子他平时作什么用?他说这里离两个孩子的学校近,他们中午下学可以上这儿来吃饭和休息。晚上全家回那边过夜。白天全家和孩子们一起到这儿来。孩子去上学,他就在这儿备课、读书,兰英可以在这儿绣花、洗衣、做针线。不过也不是每天大家都过来。总之要有一个大人陪着过来。如果他们俩都没有空,也有房东夫人陪两个大孩子过来的时候。善心的“奶奶”中午为两个孩子做中饭,晚上再把两孩子带回去。

我和老徐由肥仔开车送到这里,肥仔和在太平洋酒家一样,自己下厨去浇水,煮咖啡。老徐利用这个时间把扔在地上的画册、报纸和各种塑料盒子收拾了一下。这时后门外有了脚步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子用力推开门,大叫着闯了进来。接着又跟进来一个和这孩子一模一样除去喊叫的声音外,其它都小了一号的孩子。再后边就进来一位妇女抱着个又小了一号,和前边两个孩子长相分毫不差的孩子。

这妇女就是兰英了,她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我肯定见过这个人,甚至从她孩童时代就认识她!因为她的衣着、神态、语言都是我多年来看惯听熟了的。我简直不相信这是在巴黎,连在北京也很少见到,只有在十年前的山东山沟里才能碰上这样的妇女。

她上身穿一件白底碎红花大襟小褂,下身是浅灰裤黑布鞋,头发齐领口,不吹不烫,只在左侧卡了一个金色的发卡。她的身材是标准的中国美人形,健康、端正,一切都相称而不夸张。老徐对她介绍过我,所以进门来头句话就说:“友梅大哥还没到吗?”这样纯粹的山东乡音我已多年没听到了,听了无限亲切。我正要回答她的问话,第二个孩子和肥仔谈话的声音大了起来。他俩都用法语。二孩子靠在肥仔身上,肥仔搂着他。孩子说很长一串话,肥仔简短的问了句什么,孩子又指着他妈妈大声说了几句,这时兰英装出一副嗔态,冲他们俩说了起来。她的法语那么悦耳、自然。虽然我听不懂意思,但听得出完全像她说山东话一样地道,何以见得?我是从语气、语感、神态上断出来的。这三个人说法语都很自如,小孩是不停嘴的述说;肥仔半开着眼——我怀疑他已有一半在睡着——附合着孩子说些什么同情话,兰英一边在做事情——将怀中孩子交给老徐,理正自己衣服,从手袋中掏出青菜,走到洗手间去洗手,拿着青菜到灶间去洗做……一边假嗔的反驳着肥仔和孩子。老徐在一边笑,我问老徐他们在谈什么?老徐说孩子在抱怨这两天蚊子太多,把他咬得浑身是疱;肥仔说蚊子总是要咬人的,主要是妈妈没替他们把门窗关好和没有用杀虫药去杀它们;兰英申述不应当把一切责任全归于她的理由。

我要求孩子们说中国话,不然我们至少有两个人不能参与他们的讨论。大的和中的两个孩子拍拍手接受建议,他们一张嘴我才知道,他们的中文也是道道地地山东土话,他们管“躺着”叫“切着”,称“我”为“俺”,一句长长的这种山东土语,中间还加上不少法语词汇,岳华听了苦笑说:“我听他们的中国话比听法国话还要费力气。”

兰英就在和我们的答话中,洗了菜,合了面,拌了馅,并且动手包饺子,我们要大家动手,她说用不着,这几个人吃饭不够她忙的。

老徐在巴黎住了10年,一度在华人社区以“风流才子”闻名,黄发白肤的女朋友交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打定主意:要成家还是找中国姑娘。中国一般地方还不行,必须是故乡山东人。1978年,首次去探亲。他刚到山东省城,还没有回到老家,县里已经有人知道他有意“找个媳妇带出洋去成家”,并且替他认真筹划了。

那时候中国的社会风气和今天还不同。今天有亲戚在海外定居,和有亲戚当官一样,成了值得自己炫耀,他人羡慕之事。而10年前谁家有亲戚作了“外国人”,可跟有亲戚在蹲监狱差不多,是个令人侧目,自己也怕提起的事,好人家的女儿谁会嫁给个假洋鬼子呢?

农民自有农民的心计,他们一下就把视线对准了兰英。

兰英人好,心好,模样俊,能干活,可是命运不好。她爷爷的爹爹是“地主”,尽管她生下来时整个中国大陆已没有一个地主了,可“四人帮”仍要她为祖宗的剥削行径负责。把她从青年农民的队伍里区别出来,列入黑五类子女中去,让她在众人的歧视、蔑视、敌视下生活。村民背地里同情她,尽量不难为她,但谁也不会拿屎盆往自己头上扣,去和她家攀亲戚。所以尽管已经过了当地姑娘们习惯的结婚年龄,她连个对象还没有。老徐的到来,人们认为这是天赐良缘!一个地主子女,有人要就不错,还会嫌人家住在外国吗?对于老徐方面呢,大家想在外国地主资本家还没打倒,兰英的出身不会引起老徐的顾忌。

果然,人们一提,双方就表示愿意见面一叙。见面谈了一上午,两边就都笑嘻嘻心满意足的把婚约定下来了。并且讲好,老徐回到巴黎就给兰英办移民手续,护照签证一到手,立刻来接她,他的工作忙,可能本人来不了,请个朋友来代他接,只要有徐的亲笔信,兰英就跟着去。

几个月后兰英果然就到了巴黎。我问兰英:“就见了一面,你怎么就敢答应老徐?你怎么知道他不会骗你?”

兰英说:“这人一看就是实在人,出去几十年,还不忘乡下老家;他不嫌弃我我还嫌他什么?”我说:“你以前出过远门吗?”兰英说:“连俺们县城我都没到过,没坐过汽车。”

“那你怎么敢上巴黎这么远的地方来?”兰英说:“嫁鸡随鸡哩,不管多远,他在那里那里不就是我的家吗?”

我说:“你也没问巴黎什么样?”老徐在一边插嘴说:“她问了!巴黎远还是新疆远?坐飞机头晕不?”

我笑道:“她没问问巴黎的生活能不能适应?”

兰英说:“不问那个,再困难也不会比监督劳动我在村里的处境更难,再辛苦也不会比监督劳动更辛苦,没有受不了的罪。有个贴心人有自己的家,别的啥也不怕!”

兰英到巴黎后头一个困难当然是语言关。老徐想,她连小学也没上过,中国字还不认识几个,这法文她能学会吗?出乎意料,她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成巴黎华人社区中法语冠军了。她说她就是用两手抡镐头开山种地的劲头来学法语的;老徐补充一句:她没进中国学校,反而是件好事,她没有任何负担,不用改变思维习惯,现在她给家里写信要用法文写,写好请老徐译成中文;看香港来的电影,有法语对白能看懂,中文字幕就一窍不通了。她用开荒种地的精神去学开车,结果车也开的很好,学会法语和开车两项本领,就完全打开局面了。她本来在农村就学会多种手艺。自己做豆腐、腌咸菜,给丈夫和孩子缝衣、理发。有余暇还为一个服装店做手工绣花。她绣的花很受欢迎,收入不比她丈夫少,如今丈夫一提到她,就说:“自从有了我们兰英。我生活比以前好了,还有了储蓄了!她比我强!”

过了三天,李翰祥先生率队来到了巴黎。

这一队共六人。导演夫妇、李小姐、夏副导演、我内子。还有同路来度假的李导演的外孙女。李太太不辞辛苦为我们操办伙食,李小姐扮演片中女主角柳娘。加上我和岳华,全部工作人员只有六人。这和国内外景队那副浩浩荡荡,大车小车排成阵势相比实在小而又小。到西方拍片可以就地雇临时工,租车租机,自然是方便和节省。但也和香港影界的精打细算作法有关。李翰祥先生有个特点:个人生活讲舒适,交朋友一掷千金;但在制片成本上精打细算。自己私房钱放手花,公用投资分厘必争,这是个好作风。

我们从休假的巴黎人手中租了辆小面包车,岳华当兼职司机,把全队人拉到我们的旅馆吃早饭,岳华报告了准备工作的情况,随后就拉着全体人员和行李去找旅馆,最后选定的仍是朋斯先生最早看好的那家旅馆,地处塞纳河边,铁塔近旁。这是个公寓式的旅馆,有厨房可用,李导演几年前曾和李太太在此住过。房间分好后,李太太四处一看,大声叫道:“真有这种巧事!”用手指着墙上一颗钉子说:“这还是我住过的那间屋子。这钉子是我钉来挂画的!有此为证。”

安排行李之际,我辨认了一下方位,这旅馆应是在巴黎的西北方向,东边是日光大厦,西邻是铁塔、拿破仑墓地,南临塞纳河,最近的一条桥就是有自由女神塑像的那条。要说明的是。我所讲的“东西南北”全由我们的直觉而定,假定面前的塞纳河在南面,以左右为东西。

吃过中饭,我们就去看外景,头一站是“红磨坊”。我看过“红磨坊”的照片,与照片相比,实地要差的多。那个“风磨”实在简陋,完全是块布景片。街道气氛,有点像纽约的四十二街。比四十二街窄些,也拥挤些。由此我们转往香榭李射。八月份的巴黎,百分之八十的人大概都集中在这两条街上。不过巴黎当地人很少,从服饰、语言、肤色分辨,多是外国游客,8月份巴黎人游出去。腾出巴黎让外国人来游。大家就这么游来游去。世界热闹起来,交通业买卖兴隆通四海,满不错。

第二天开镜,拍了“八旗子弟”的第一个镜头:“邓友梅和李翰祥、岳华三人在香榭李榭闲逛。走进咖啡厅,坐在桌前闲聊。背后是一面玻璃墙。墙外远处是凯旋门,近处是丽都艳舞厅。满街的车,满街的人。满街的时装和欢声笑语。”朋斯先生把个摄影机放在我们对面桌上,开机拍摄,咖啡店的侍应生先有点莫名其妙,闹不清这几个黄种人搞什么名堂。随后就大感兴趣。等他明白过来这是用他的地方进行工作应当收费和制止时片已拍完,李导演说声“麦西”告别走了。当晚看样片,发现自然的街景,行动的群众演员画面十分精彩。导演先生还省下来场租金和临时演员的工资。不能不佩服李翰祥的妙招。我为这个片的投资人感到高兴。

这片的主要投资人谢老板,第三天从美国也赶到巴黎来了。

谢老板来的前一天,我们去逛了一下跳蚤市场。这里有几家古董店中陈列着中国鼻烟壶。李导演是“大内行”,至少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大内行”。我是“二内行”,也是自封的。“大内行”在一家店看中两个烟壶。正在讨价还价之时,肥仔和岳华跑来告诉我说他们发现另一家有个烟壶很不错,有位临时打灯光的华人小伙子还说:“你要买快去,不然李导演看见会抢去。”我去看看,是个料壶,内画“风雨归舟”和残荷,有三条小纹。要价二百法郎。我细看一下,题款是“乐元周氏”。我想法国人不懂中国事,周乐元岂是二百法郎能卖的?故意还他一百法郎,他痛痛快快卖了。当晚回来我们各自把所得珍品拿出传阅。只见翰祥买的一个是仿任伯年“苏武牧羊”图,画的颇精。题款是“一壶斋”。我告诉他“一壶斋”是王习三的画室名,他大为高兴。后来细看,有“子艺”二字。刘子艺是习三的登门弟子,也算名家。这个花了两千法郎,价钱公道。另一个是彩瓷的,虽不错,不算精。至于我那个,“大内行”说像是真的,但就是假的也值,一百法郎算什么呢?我们都很高兴。我回国后见到习三,拿壶给他看,他瞅了一眼,毫不迟疑地说:“假的!”并说:“中国写烟壶的作家,跑法国去买件假古董,传出去未免丢面子,您还是收起来吧。”从此我就把它入了库。

“大内行”的烟壶却有了出息。谢老板到了巴黎,我们一起去塞纳河。在船上,翰祥忽然要请他当特约演员,把那只好而不精的烟壶塞在他手里,叫他一边观看岸边风景一边闻鼻烟。开麦拉就对他拍个不停。银行家办事大概是挺认真的。又是头一次当明星,尽管不住打喷嚏,还是按导演要求把整个鼻子都抹黄了。片拍完后,翰祥说:“你投资拍片,又上了镜,应该留下烟壶作纪念,我可以忍痛把它让给你,上边贴价钱,我一个法郎也不多收你的!”谢老板很高兴,从此那烟壶就归了他。

“大内行”此后又买了几件东西,都是极真极好的。只有一件东西令我发生疑问。那是件孔雀蓝小罐,他说是元朝的,举出各种理由证明确是元瓷,我颇为怀疑。过了两天,有位古董行的朋友来访,他叫那位朋友鉴定这是什么朝代的?那朋友不说年代,只说这是波斯瓷器不是中国货。李大导虽不服气,却把这珍贵的元瓷送给徐教授作纪念了。徐拿回家给兰英看,兰英说:“这么好看的罐子用来放盐太可惜了,放别的又不适用,搁在桌上当摆设吧!”不过我认为翰祥眼光不会错,那东西可能还是元朝的,谁敢说元朝时波斯不会烧瓷器呢?后来翰祥在澳门开了间古玩店,名叫“古月轩”。我向他祝贺,并问他:“是你自己鉴定货品吗?”他说不是,另外请了专家主持店务。而他一位女儿在大学学的也是有关文物的课程。这当然就十分保险可靠了。虽然如此,我仍认他为“大内行”。

十一

在巴黎拍摄的重点是两个地方,一个是罗浮宫前边的古玩商场,一个是艾菲尔铁塔。罗浮宫前的古玩商场是个几层楼的大市场,布满了卖中西古董的小店。三楼上有一家店专卖中国古玩,收有烟壶。老板先生四十多岁,颇有风趣。我们稍一洽商,他立即同意利用他的店供我们拍片,并且现身说法演这个店的经理。剧情是我逛到这儿买古董,碰上李导演和岳华。他们和经理在讨价还价,评论烟壶的好坏,我插上一句话,几个人就认识了。问起我来巴黎的原因,我说来观赏巴黎珍藏在铁塔上的一只烟壶。这烟壶是李鸿章访法时送给法国的。小说里没这一段。这是李导演的再创造。纯系杜撰,那位法国古董商很会演戏,他说他的法国话。我们说我们的中国话,但配合默契、严丝合缝。放映时一定会造成效果,认为我们三个人都会说法语,或是那位老板懂中文。这是有准备的,倒还好说。还有一段是我进入另一个店,老板是法国老太太,事先我们没告诉她,摄影师躲在门外,老太太用法文问我话,我拿中文回答她。老太太毫无准备听得莫名其妙!笑嘻嘻的又说了一长串法文。我照样回她一大篇中国话。老太太哭笑不得,作了个怪脸,朋斯先生把这一切拍下来。晚上看样片,竟像我们两人谈得很热烈。我希望这一段不要剪去。但不要用原录音。因为我跟老太太说的是全不相干的话。而且一高兴还说了几句日文。我以为老太太是外国人,日文也是外国话,或许她能懂一点。可惜从表情上看她听日文和听中文完全一样,都是一副苦恼的笑容。

上艾菲尔铁塔拍片遇到了点麻烦。不仅要先向文化部登记,而且要收不少的费用。幸亏在法国外交部和文化部我各有几个朋友,他们听说要排我的小说,而且有宣传中法文化交流的段落,大力帮忙,广开绿灯。隔了一天就发下许可证来。不仅不收拍摄费,连登电梯的票钱也免了。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中国这项总结十分可贵,这次拍片,若没有巴黎朋友们的热心帮忙,决不会如此顺利。拍戏需用几只好烟壶,徐教授就借来一位收藏家的珍品,提着箱子陪我们东奔西跑。需用杂物、食品,要人领路翻译,肥仔义不容辞。肥仔自己对拍片没兴趣,开车把我们送到,他就找个地方去“吃点什么”!我的事少,他就总拉我去,他总能找到咖啡店和小吃摊档。并且总有胃口买东西,还价他也最内行。似乎巴黎摆摊的阿拉伯商人全是他的朋友。我们还请了位女摄影师和灯光助手,全是华裔,热情干练的很,这位女摄影师住在红灯区,我们要去见见世面她愿作向导。我问她为什么要住在那里?她说:“单女人住在这种地方最安全,到这里来的人是花钱的,不会发生暴力侮辱事件!”

同类推荐
  •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读过本书的这些故事以后,大家应该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礼让都是人重要的品德。只有礼让了,世界才会和平,社会才会和谐,人与人之间才会有爱。
  •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商到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宋元明清……一位帝王就是一部演义;一个朝代就是一部历史。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了。在五千年的岁月里,既有正直强国的明君,也有荒淫误国的昏君,既有贤臣良将,也有奸臣小人。于是,在纵横捭阖的政坛上,演绎了一场场正义与邪恶的笔锋之战。
  •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介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绵亘着一条由东南延向西北的长达千余公里的形似走廊的地带,这即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在这条走廊的西端镶嵌着一块如翡翠般的绿洲,这就是被誉为丝路明珠的敦煌。敦煌,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曾为古丝绸路上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我们民族的发展建树过不朽的功勋,今天又由于保存着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而驰名于世界。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地处中原,峻峰林立的少林胜地嵩山,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地质学上称之为世界上罕见的“五代同堂”,即五个时期的地质现象在嵩山表露齐全。嵩山不仅经历了地球40亿年来演变的轨迹,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各朝各代的兴衰。它集山岳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于一身,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之地。本书带你一起领略嵩山山峰之秀美,历史之厚重。
热门推荐
  • 再启荣耀

    再启荣耀

    拥有重生记忆的他再次走进熟悉的校园,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心情,这一次他能否重新走上荣耀之巅呢?
  • 破天炎武

    破天炎武

    浩大的破魔大陆,实力为尊的世界。身体内的混沌,被吸收的元力。十二岁的爆发,造就了他的一切……入神阶,灭邪魔,踏入大千世界。万民其天吼道:“恭送炎武”……
  • 九云记

    九云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冰羽殇

    冰羽殇

    她是魔界的公主,却一心想过与世无争的日子。可老天偏偏不放过她。圣树之下,他的剑直对她的心口。大婚之日,她血溅三尺,染红了圣树。可悲,一切不过是一场阴谋。而她不过是她阴谋里的一颗棋子。纠缠几世的情缘,错乱不堪的命运,纵横交织的爱情。这一世,他们该何去何从。此篇文文原来发过一次,叫梦中桃花绽放。由于种种原因,停发了。此篇补上。
  • 强化之强者之路

    强化之强者之路

    修炼之路荆棘满布、千难万阻,历经磨练终成一代强者!一个没有源魂,被认为是垃圾废材的少年,在强者之路上不断收集各种兵器,无论品质高低,收的到就收、收不到就偷、偷不到就抢.....
  • 末流高手

    末流高手

    无影刀、乾云剑、铁臂神拳风雷变,千军斩、游龙枪、千手销魂暗留香....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未来魔法统治者

    未来魔法统治者

    洛奇,胖虎,冰冰,冷漠,小伙伴们面对强大的黑煞,该怎么办呢。黑暗魔法力量的吞噬,整个大陆血流成河!他们的冒险开始了!
  • 脱杀原版

    脱杀原版

    在一个莫名其妙的时代,有一群稀奇古怪的人,生活在一片不可思议的天地间。故事由一场扑朔迷离的选美大赛拉开序幕,各路怪咖纷纷登场,一个从不杀人的掏粪大侠、一个目无君上的绝色掌柜、一个神功附体的二货少年、一个高深莫测的逗逼道长、一个率性可爱的青楼丫头......带我们畅享这奇幻世界中的无尽荒诞。
  • 修真高手在花都

    修真高手在花都

    天才绝艳的修真高手陈如峰穿越到现代都市,成为面临高考的高中生,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陈如峰纵横都市,彪悍的人生从此开始,各种美女扑面而来,挡都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