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决策是确定经营项目、目标、规模、地点和方式的过程。选择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和运用智慧的过程,是一个分析、比较和权衡的过程。任何选择都以追求效益为指向,任何选择都必须考虑现实市场需求,任何选择都不能离开主客观条件。只有把主客观情况综合思考,权衡利弊,找到最佳契合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选择就是决策,选择需要智慧,选择需要技巧。
事实表明,把外地成熟的经营项目、经营方式拿来本地使用,或采取连锁、代理经营等方式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创富方式之一。对于刚刚进入市场的创业者来说,“拿来主义”也是一种稳妥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初,李晓华到广州进货时,看到街头有人用美国进口的冷饮机卖冷饮,生意很好。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这种产品,当时北方还没有。她立即想到把这种产品带到北方,夏天卖冷饮一定会有市场。于是她花3000多元买了一台冷饮机,运到北戴河海滨浴场,开始卖冷饮。夏日里,人们看见这种冷饮机,感到很新鲜,纷纷排队购买冷饮。一时间这成为一大景观。就这样,一个夏季做下来,她的一台小小的冷饮机就赚了5万元,这为她后来的发展积累了第一桶金。
卖冷饮并不是李晓华的发明,她不过是把南方刚出现的新奇产品,拿到北方来做,结果开辟出一个新市场。这种易地复制经营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是对于先进产品人们总是情有独钟;二是存在市场空白点,市场空白是易地复制经营者扩张的基础。只要引进的产品或服务是新颖先进的,又是当地没有的,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快可以见到效益。
淑萍开泥画吧也是如此。淑萍毕业后,一直在琢磨选择一种自己既喜欢又赚钱的项目。一天,她回天津探亲,看到一间小店里挤满了人,有站有坐,手里捏着五颜六色的泥巴,在已经印上图案的画布上尽情地涂抹着,做好了再配上店里送的镜框带回去做装饰品。她觉得新奇,也交了20元材料费玩了起来,很快做成一幅作品心满意足地拿回了家。
当时在大城市里陶吧比较多见,而这种泥画还很少见。淑萍从小养成了思索的习惯,看到新鲜事物就容易联想到经营,此刻她打起了彩色泥巴的主意。她想,这个泥画吧比陶吧还好玩,也更简单,成本也低了许多,只要买一些彩泥,进一些画板和镜框,就可以开展业务。当时淑萍所在城市还没有这样的店,如果开一家,一定会很火爆。于是,她一连去了泥画吧几次,向那里的师傅学习,了解进货渠道,经营策略。回来后她就辞了工作,开了一家“绿茵泥画手工坊”。经过精心布置,小店很快开张了。小店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顾客,一个上午就有20多人来玩泥画,那些青年人花上20元,精心做一幅画或送给心上人,或放在家里欣赏。小店从早到晚,顾客盈门,很快投入的2000元就变成了2万元的赢利。
到外地旅行、考察,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与所生活的城市不同的生活习俗和异样现象,在为此惊异的同时,不妨认真思考一下,就可能得到某种经营启示。除了经营项目以外,有时他人成熟的经营方式,也可以克隆模仿,从而快速成长。
翁联辉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非常关注近年来风靡国内外的特许经营模式。他发现特许经营的核心是拷贝成功。拥有好的品牌和模式,连锁加盟是一个把蛋糕迅速做大的捷径。翁联辉在创业之初认真分析研究了自己的经营方向,经过权衡和斟酌,将目光锁定在“特色馄饨店”,走克隆特许经营之路。他做过大量调查,发现很多人都爱吃馄饨,这种食物物美价廉。再者,街面上的馄饨多以肉馅带汤为主,过于单调。实际上,馄饨有多种吃法,可以煮着吃、蒸着吃、炸着吃,甚至还可以先煮后炸着吃。最后,他决定将自己的特色馄饨定位到100个品种。此后,他又以打工者的身份到一家日本人开的便利店做店长,学习日本人的管理方式。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他的第一家“吉祥特色馄饨店”在上海人民路开张了。
果然不出他的预料,小店一炮打响。干净明亮的店堂,顾客第一的理念,皮嫩馅鲜的馄饨,新颖丰富的品种,经济实惠的价格,一下就把顾客吸引过来,出现了顾客排队就餐的盛况。他知道,要把事业的“蛋糕”做大,就不能仅盯在眼前的小店上,小店再扩大依然也是小店,必须开连锁店。于是,他开始实践自己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搞连锁经营。连锁的特点就是统一:店面设计统一、技术统一、产品配方统一等。可是,馄饨店与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不同,还没有连锁经营的先例,翁联辉想了很多招数,比如,为了所有连锁店馄饨味道一致,他建立了中心厨房,将馄饨统一配送。他的连锁经营做起来后,很快赢来了丰厚的回报,开业一年后,他就拥有了50余家连锁店,年产值达2000万元。翁联辉的战略构想一步一步地付诸实践,实现了目标。
翁联辉的成功就在于应用了现成的管理模式,做连锁经营。这种完全统一的克隆经营,将繁杂的业务变得简洁规范,让人们相信每一家店都是正宗的。这种口味的统一,赢得了顾客对任何一家连锁店的信任,奇迹也就在这种信任中滚大了。此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易地克隆经营模式是一种快速见效的生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