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女儿在读高中的时候,经常对班上(甚至是全校的风气)有人考试作弊而耿耿于怀:“他们靠作弊拿高分,我不作弊,就只好垫底;到时候去申请大学或‘推荐’时一定会比不过人家,真不公平!”我惊讶地问:“真的这么多人作弊?”女儿点点头。同样的问题,我也问过儿子,他不以为意地说:“初中、高中都有人作弊嘛!”请他猜一猜这些同学为什么要作弊,他耸耸肩,说:“大概他们的爸妈很在意成绩吧!”听到这里,我觉得十分开心,就对儿子胡说八道起来:“只有你妈最不重视成绩,对不对?下一次期末考试,拜托你考个最后一名给我看,好吗?”儿子用“你这个神经病”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就回头继续玩他的电脑游戏了,留下我,沉浸在“他们为什么会作弊”的问题里。
我自己做过中学和大学的老师,对于“作弊”这种行为,一向是深恶痛绝的。初高中学生作弊的段数通常不高,还容易应付;大学生呢,那可就“花招百出”了。多年来,我为了防作弊,在大学的课尽量不采取考试而采取写报告的方式来做评量;可是,自从网络盛行之后,学生很容易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文章,剪剪贴贴,凑成一份报告。怎样才能分辨出“这份报告是自己写的”,“那份报告是下载的”?这可真是难倒我了!直到现在,我还在挖空心思与学生“斗智”,真的好辛苦!
为什么学生逐渐地把作弊视为求学过程的常态了呢?是我们给孩子的压力太大,还是孩子不肯再为“学习”多付出一点?我们习惯娇宠孩子,孩子习惯“好逸恶劳”,哪边凉快哪边待;再加上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混乱无比:说要做“人民公仆”的,连退休后都要人民花大把钞票去“照顾”他;连政府的领导者都可以说话不算话、表里不一;口口声声说要做“为民服务”的民意代表,其实多数在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官员贪、代表贪、人民也贪;为了一点臭钱,抢得头破血流,还要合理化自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说,在这样虚伪脱序的社会,诚实的人是不是已经成了稀有动物,需要立法来保护了?从不作弊的学生是不是少到连手指头都数不完?
我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我很少点名,因为,你缺席是你自己的损失。我不要看下载的报告,因为,你浪费了纸张,我浪费了我的时间。假如你愿意对你选的这门课负责,就应该尽可能地来上课,并且‘自己’撰写一份报告。我敢保证,你会因此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段话,每学期我都会讲;但每学期我都会抓到几个“代签名”(同学缺席,有人代签)和“下载报告”的人。
别人是怎么教孩子的,我不知道,也管不着。不过,最起码我得告诉自己的孩子:“作弊就是一种欺骗。你骗得了一时,能一直骗到永远吗?就算你骗得了别人,能骗得过自己吗?”
假如您看到这里,也深有同感,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教教孩子吧:“你不必因为大家都作弊,就理直气壮地作弊。你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选择‘不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