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儿子要独自坐火车去南部的爷爷奶奶家。外表虽已发育,内心却仍然稚气未脱的他,让人有点担心,我一直忍不住想:“他会不会赶不上火车?会不会找错了月台?会不会在车上掉了东西?会不会睡过了头而错过该下车的站?……”
我家儿子一向不如姐姐那样独立,第一次靠“自己”完成这趟长途旅行,的确叫人不太放心。刚好那一天我排满了工作,一早就得出门,没办法送他到车站;特别托朋友送他,好像又太小题大做了。想来想去,决定让他自己去面对这个问题。
我帮他买好了火车预售票之后,把票放在显眼的地方,找了一个晚上,开始对他做“行前教育”:
“从捷运走到台铁的月台,你知道怎么走吗?”
“上车以后,行李可以放在架子上。”
“假如要上厕所,最好把贵重的东西像悦阅随身听啦,皮夹啦……随身带着,不要放在座位上。”
“快到站时就不要再睡了,免得睡过了头,错过要下的站。”
“……”
说了几句之后,发现儿子已经有点不耐烦了,我识相地闭起嘴。好吧!今天说到这里就好。
出发的前一天,我看着儿子自己收拾了行李,什么话也没有说。待儿子睡着后,我找了一张纸,仔细地写下我的叮咛:
亲爱的儿子,出门前请check:
1.车票带了没?
2.牙套戴了没?(他正在做牙齿矫正,每天都得戴牙套)
3.医保卡就放在车票旁边,要放进皮夹里。
4.火车上冷气很强,最好带件薄外套。
5.出门前检查瓦斯、电灯、水龙头是不是都关好了。
老妈留
想当年,我自己也是到了初中三年级,才第一次搭火车出远门(记得是去高雄找一位老师)。尽管有同学做伴,一路上还是忐忑不安。我猜,儿子应该也有一些不安吧?但他自己克服了。我的叮咛也许有用,也许多余;重点是,我没有强迫他接受,而只是用一种简单的方式,以写代说,做了善意的提醒。对青春期的孩子,看来这样大概就够了。
我很喜欢用随手可得的纸张,写下我对孩子的叮嘱、表达我的爱意。从经验中发现,这个方法很受青少年的欢迎。如:用口语传授各种食物加温的方法,常会让孩子觉得不耐烦。假如写下来:“鸡汤可以倒在碗里,进微波炉加热两分钟;卤味可以整锅在瓦斯炉上加热,但汤一滚就要熄火,免得越卤越咸。”孩子们“照表操课”,就不会嫌烦了,还能因此学到基本的烹调原理呢!
我常提醒自己“别做唠叨的妈妈”。但因为关心,多说几句其实难免;然而,我比谁都清楚,这个年纪的孩子非常讨厌父母唠叨,哪怕他们心里明白父母真的很关心他。怎样拿捏关心而不唠叨的分寸,坦白说,我还在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