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参加全国瞩目的中考的那个礼拜,其实我们都有点紧张。尽管我跟他都是抱着“平常心”来看这个考试,不过,既然参加了,当然要全力以赴,顺便测试一下自己的实力。我很认真地问儿子:“要不要我去陪考?”儿子很快地回答:“不用啦!”
“假如我没去陪你,你会不会觉得妈妈不关心你?”我故意用开玩笑的口吻说。儿子根本不当一回事:“你少来了!”过一会儿,我想起另一个问题:“那你中午要去哪里吃饭、休息?”儿子说:“我会跟同学去找地方吃,你不用担心。”我一听,觉得应该赶快贡献我丰富的陪考经验:“这样不太好吧?上次姐姐考大学的学科能力测验,中午光是在麦当劳排队买午餐就花了半个钟头,搞得累死了!考场离家这么近,为什么不回家休息呢?”我觉得我的提议十分理想,可是儿子直摇头。
为什么儿子不愿意接受我的好意呢?我想了一下,立刻明白:“又是青春期那种想独立、怕爸妈啰唆的心态作祟吧?”突然,就像漫画书里为了表示“突发奇想”时,通常会在那人的头上画一个灯泡一样,我的脑海里也亮了个灯:“假如我们家可以像餐厅,儿子就可以回来休息了,不是吗?”于是,我笑嘻嘻地说出我的构想:“儿子啊,明天你还是跟同学一起来我们家吧。我帮你们把午餐买好,等你们回来我就‘闪人’,绝对不唠叨,连‘考得好不好’都不问你。”儿子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说:“真的吗?你真的会闪人?”我笃定地点点头。
这有什么难的呢?怕他们买午餐费时,帮他们先买好。几份麦当劳餐花不了多少钱,顺便帮儿子做做“公关”,也没什么不好;更何况,儿子一天到晚去同学家打扰,偶尔也该回请一次嘛!知道他们同辈团体喜欢一起吃喝玩闹,就让他们拥有不被打扰的空间。考试当天的探问只会徒增压力,又有什么好问的?干脆什么都不问。总而言之,我完全心甘情愿这样做,一点也不勉强。
儿子开心地接受了我的建议,马上打电话给要好的同学,我从他的回答就可以猜得出他的同学问的是哪些问题:“对,我妈会先买好。”“嗯,我妈请客。”“她说她会闪人。”……果然是死党,关心的问题都差不多。我一边侧耳倾听,一边偷笑。
经常有父母向我抱怨说:“孩子都不肯接受我的好意!”我总是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让他们明白:“假如你的好意完全是从你的角度去思考的,那么,孩子不接受是很正常的。”怎样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呢?上面这个例子或许可以带来一些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