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5800000024

第24章 第23则 上善若水——道家的“上善若水”与企业家修炼

早在2500多年前,有一次伟大的对话,它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可谓至关重要,但这次对话有时只不过被当成一个历史故事被后人演绎。其实,这次对话是中国文化史中的大事情,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哲学思维习惯,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做人准则和理想人格目标,这次对话对当代中国企业家们的意义尤为重要。

这次对话发生在中国两位最伟大的先哲之间。据史书记载,中国儒教的代表人物孔子与中国道教的代表人物老子,在黄河之滨,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境内,进行了两位圣人平生唯一一次对话。这次对话可谓是中国古代史上两位伟人之间关于思想的直接碰撞,但对话的主题却是一件东西,一件我们经常见到的东西,即被老子称为“万物之本”的水。据传,当孔子问及老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时,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子迷惑不解,问老子:“水有何德,可以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呢?”老子看看孔子说:“最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永远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是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就是因为它们愿意处于下游的位置,由此成为百谷的生命之源。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了,可水却能穿透最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力量能超越于它。水最不愿意与人争、与世争,总是默默无闻。水也最有包容性,它接纳一切可接纳之物,但自身却保持洁净,这是多么伟大的德行。有了水的德行,我们就可以成为圣人了。”孔子听完后恍然大悟,他离开老子后,三天不语,细品其中的道理,终成了一代至圣先师。

备受后人推崇的老子的《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字其实都是以“上善若水”及水的德行为中心来展开的。在老子关于道的哲学中,最接近于道的也是水。《道德经》第八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住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友爱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国家,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之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也就没有过失和怨咎。这是水的上善与谦下品质,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修身的最高哲学准则。

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有多少被称为成功人士的名臣良相,其实都是“上善若水”处世之道的忠实执行者,而“上善若水”的哲学理念也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的中心哲学思想。对中国企业家群体来说,“上善若水”的哲学理念和处世之道也应该是他们必须要遵循的法则,如背离了这个法则,他们就会中途夭折,甚至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通过研究中外企业的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但凡成功的企业家,所具有的素质和处世方式都离不开水的七种品性,这七种品性总结起来就是:水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仁爱性”,水具有川谷之于江河的“包容性”,水具有随机应变的“创新性”,水具有宁静致远、不急功近利的“平常性”,水具有不虚张声势、矫揉造作的“率真性”,水具有善利万物而不去争名争利的“淡泊性”,水具有能高能低的“谦卑性”。水的七种品性对于企业家来说,不管哪一种都是引导企业家自身修炼和企业成功的灵丹妙药。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利维特在他的畅销书《管理心理学》中,把沟通作为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来论述,沟通的中心思想就是让人们要像水一样具有包容性,而他整本书的中心论题也离不开水的七种品性。我们再看一看许多西方的管理名著,在论述管理的哲学思想时,其实都是在水的七种品性中展开的。

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道”的有形物质,企业家的修炼和企业发展就应该达到“水”之“道”。如果企业家具备了谦虚的美德,拥有了水的“仁爱性”,就会成功承担起企业家应该承担的责任,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建立起企业、员工与自然的和谐之道;拥有了“包容性”,企业家就会海纳百川,接受别人的建议,用真诚的心灵为员工构建一个幸福的管理环境和氛围;拥有了“创造性”,企业就会在变革中更强更大;拥有了“平常心”和“淡泊心”,企业家就会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就会拥有诚信和健康的人生,这样的企业家必定会王者归来、一生平安;拥有了“谦卑心”,企业家就能够虚心学习,不断完善自身。

中国企业家在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时,一定不要忘记我们的修身立命之本。就在国外众多学者和企业家学习中国管理哲学时,我们却盲目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一味崇拜国外的管理方法,把他们奉若神明。其实在中国,我们古圣先贤的每一句经典话语就是一个管理哲学理念。治理一个国家远比治理一个企业要难,中国人用传统的管理哲学理念把中国治理了五千年,现在还在延续,所以中国企业家们只需认真地向我们的古人去讨教和学习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浩瀚的中国哲学中,“上善若水”是我们中国企业家必须遵循的管理之道。

同类推荐
  • 厚黑高手:刘备的登龙术

    厚黑高手:刘备的登龙术

    《厚黑学》一书的内容涉及到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在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过轰动效应和重大影响,而且他的著作历七八十年之久,至今仍畅销不衰。《厚黑学》内容宏博,见解深邃,启迪心智,文笔流畅轻松,语言幽默隽永,既让人增长见识,深受教益,又让人从中获得一种非常特殊的阅读快感与审美享受。本书是“厚黑教主”、“影响中国20世纪的20大奇才怪杰之一”的李宗吾的力作。全书收录了李宗吾先生有关“厚黑学”的精彩文章,内容涉及到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研究领域。
  •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税收业务管理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税收业务管理

    本书讲述了工商税金的管理、进出口关税的管理、出口退税的管理和税收筹划的理论。内容全面,系统而具体,重点突出,指向明确。
  • 管理大师语录

    管理大师语录

    《管理大师语录》选取了巴菲特、比尔·盖茨、乔布斯、李嘉诚、宗庆后、李彦宏等16位商界成功人士,精心汇集了体现他们真知灼见的精彩语录,以及其管理理念和经营智慧,力求将他们最精要的论述呈现给每一位立志在商业界、管理界出类拔萃的企业家、经理人以及每一位对管理思想感兴趣的人。
  • 港口物流学

    港口物流学

    本书是在编者多年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港口物流最新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尝试以港口物流基本概念和港口物流知识体系的研究确立与构建为突破口,以港口物流原理、港口物流实务、港口物流技术为知识主线,按照知识线条清晰、内容完整、条理性与实用性强的要求所编写的。
  • 非凡领导艺术是如何炼成的

    非凡领导艺术是如何炼成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领导艺术概论、领导者的决策艺术、领导者的组织艺术、领导者的用人艺术、领导者的管理艺术及领导者的公关艺术等。
热门推荐
  • 护花兵王都市

    护花兵王都市

    一个离开特种部队的兵王和一个没有原谅父亲的千金小姐他们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黄昏噩梦

    黄昏噩梦

    千年噩梦的苏醒,是诸神的黄昏,是魔鬼的祭奠,是黑铁一族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新世界,是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财富?不,新世界不过是另一个噩梦!……“我们在阴影里等待了许久,等待着噩梦的苏醒,那个时候,便是我们的饕餮盛宴!”
  • 逐光者傀儡

    逐光者傀儡

    该故事讲述了一位生在无光的世界的傀儡的逐光之路。
  • 史老三

    史老三

    提起史三外号“尿三”,在202国道旁的古城镇附近十里八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大家眼中的活宝。别看他心眼慢,每天只知道干活,总是笑嘻嘻的,却很有人缘。大人小孩儿都爱拿他取乐,说他傻,可无论是谁跟他开玩笑,他从来都是不烦不恼的。史三在别人的笑声中活着,在他们的忏悔声中永远地离去……
  • 大唐第一女侍从

    大唐第一女侍从

    长相思在长安。她出身名门,总角之年待罪掖庭,以为再无出头之日。一个女人,一次偶遇,她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开始了一段精彩绝伦的人生传奇。。。。。。
  • 重生之一品皇商

    重生之一品皇商

    苏凌前世被情蒙蔽,轻信于人,甘愿放下自尊嫁人为妾,只为呆在他身边为其谋求天下。功成名就时,心爱之人竟狠心算计,毁她清誉,夺她亲儿,让她不得好死。时光回溯,她重生及笄之年,小心算计步步为营,不仅将前世悲剧逆转血刃仇人,更成了不可一世的倾世皇商,却岂料被那看似纯良实则腹黑的十一皇子盯上了。陈熙——王妃之位与皇商之职相比如何?苏凌——虽为皇亲国戚锦衣玉食,却不如我当下快活自在。陈熙——那要是天下为媒,江山为聘,定要娶你为妻呢?苏凌——若是娶我的人是你,一生一世只爱我一人即可。
  • 重生虐夫:娇妻似梦

    重生虐夫:娇妻似梦

    她,是A市首富千金大小姐,争强好斗不服输。她,是宰相府不得宠的小姐,宽容磊落不争宠。他是市长的儿子,他是不得权的皇帝。强强对决,弱弱联合。却因喜央牵错了红线,上演一双穿越千年的爱恋。他说不管你是脑子进了水,还是来自千年以前,以后只有我能欺负你。他说我愿为你割舍后宫佳丽,甚至放弃天下,四海为家,只有你能一直陪在身边。娇妻似梦,萌妃莞尔。两个女人重生虐夫,么么哒。
  • 一张邮票的挂念

    一张邮票的挂念

    从校园恋到后来狠心背叛,当所有人都背叛了你,而忠于你的人却被你伤害,你该何去何从?一次次的陷害,污蔑,究竟是为爱而存,还是选择卑微的死去?
  • 墨寒清梦

    墨寒清梦

    江湖恩怨引发的妖神虐恋,最后他们又该何去何处
  • 藏在尘埃里的星星

    藏在尘埃里的星星

    她本不该存在于这里,于是只能去尘埃里;她遇见光,便以为是未来,那道光却刺到了她的眼,然后离开;在她生命中的另一道光,她却迟迟没有发现。后来,她看到,原来每一道光都曾保护过她,只是她没有看清自己要的光是什么,才会迷茫,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