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冰雹大如网球的雹暴
2007年10月9日,澳大利亚东部城巿利斯莫尔在一天内两度降冰雹,冰雹的体积有如网球般大,有房屋玻璃窗及汽车挡风玻璃被击裂和打碎,1人受伤。专家警告冰雹过后可能会有更猛烈的风暴到来。
据文汇报报道,两次猛烈冰雹暴横扫新南威尔士省北岸,并离岸向海面方向移动。重灾区是利斯莫尔巿,伸展至新南威尔士省与昆士兰省边界沿岸地区。期间利斯莫尔停电15分钟。
澳洲气象局职员表示,利斯莫尔部分地区降雹量有5~6厘米,并担心冰雹暴持续。傍晚时分,气象局发出大雷雨警告,担心破坏力强劲的风暴会卷土重来。
澳大利亚急救服务部门称收到300宗求助报告,而且陆续还有新的求助报告到来。利斯莫尔一所学校逾100个窗户遭破坏。幸好正值假期,校内无人上课。教堂、警局及医院也受破坏。
最强劲的一次冰雹暴发生于下午2时,约1小时后,第二次的冰雹体积更大。期间只有一宗受伤报告,一名70岁老翁在第一次降雹时从屋顶堕下。副总理威尔飞往利斯莫尔市,视察灾情。
2.雾都的劫难
1952年12月4日,伦敦上空的冷高压导致大气湿度增加,风力微弱,污染物难以扩散,呛人的浓厚烟雾弥漫全城5天之久,几天内死亡人数比平时增加了4000人,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数据表明,死亡高峰与二氧化硫及烟尘的浓雾高峰基本一致。类似的烟雾灾害随后又发生过几次,对英国人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几十年来,英国相继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环境法》、《空气质量战略草案》。英国还根据国内、欧盟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设立了污染控制定量目标,要求工业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8种常见污染物的排放量。
很多去过英国的人都说,慕雾都之名去英国的人们可能会失望,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无数英国文学作品中曾经描绘过的沿街滚滚而下的黄雾已经消失了踪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不要亡羊补牢,而要未雨绸缪,说实话,“雾都”的帽子可不像文学作品中那么浪漫,那可是一顶黑帽子,而且一戴可就好多年啊!
3.百年不遇的洪灾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达9.90米。沿江苏南地区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由于沿江潮位高,内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10.28米,居历史第三位;滁河晓桥站最高水位达11.29米,超出警戒水位1.79米。
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达8.23万立方米/秒,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为历史第二位。南京站7月29日出现最高潮位10.14米,居历史第二位,在10.0米以上持续17天之久。镇江站8月24日出现8.37米的高潮位,仅比1954年低1厘米,居历史第三位。
这场洪水虽已过去,但各种议论纷至沓来,更有甚者将其归于“人祸”。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虽然这场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但造成的损失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小得多。
经分析,此次大洪水主要是由气候异常、暴雨过大、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荆江以下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分蓄洪量对比表明,1998年洪水总体上小于1954年,在本世纪已发生的3次全流域性大洪水(1931、1954、1998年)中列第二位。
1998年长江中下游的洪水位大大超过了1954年的实测水位,高洪水位形成的主要原因:①1998年分蓄洪量与1954年相比大量减小,1954年长江中下游分洪溃口总量达1023亿立方米,而1998年只有100亿立方米;②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建国以来,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面积减少约1万平方千米,洞庭湖、鄱阳湖因淤积围垦减少容积180亿平方米以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各级政府和广大军民全力抢险,夺取了1998年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总结经验主要有:汛前准备充分;统一指挥、决策正确;军民联防,全力抢险;水库调度,科学抢险;依法防洪,严格执法。灾后反思,应抓紧做好以下工作:加高加固堤防,消除堤身隐患;加强河道整治,保持行洪畅通;建好分蓄洪区;做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抓紧建设防洪水库;加强长江上中游的水土保持;提高防洪现代化技术。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的多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的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两千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所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千米缩减到2145平方千米,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除此之外,这次的洪魔肆虐和1997年爆发的百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也有密切的关联。厄尔尼诺的强大暖湿空气带来了强降水,造成长江流域洪峰不断。紧随着厄尔尼诺来的拉尼娜现象又使应当按期北移的副热带高压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使一度相对缓解的长江干流汛情再度紧张起来,以致长江全线告急。长江洪水泛滥和地球温室效应之间的密切关联使专家们不无担心——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话,地球上的降水量将增加3%~15%,大雨和洪水的增加与地球温室效应是并行进展的。
1998年的长江洪水无疑在向人们示警: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
4.1934年震惊世界的沙尘暴
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与加拿大西部的辽阔土地。风暴从美国西部土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高3.2千米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0吨/立方千米。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刮走,风过之处,水井、溪流干涸,牛羊死亡,人们背井离乡,一片凄凉。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黑风暴”也称沙尘暴或沙暴,在美国发生过若干起,主要是由于美国拓荒时期开垦土地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
可悲的是,人类的拓荒并没有因为沙尘暴的发生而偃旗息鼓,沙尘暴也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前苏联以及南美的一些国家都因毁林垦荒、植被破坏而屡次受到过风蚀的侵袭。
5.肆虐的魔鬼——日本的台风灾害
2004年10月21日,当清澈的碧空再次覆盖日本列岛,日本才战战兢兢地从22年以来最凶猛的台风中爬出来。在它突然转向东京东方的海面之前,破坏力惊人的台风“蝎虎”已经杀死了至少78人,并造成14人失踪,这是自1982年造成95人死亡的台风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根据日本火灾及灾难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把将近半个日本列岛搅得天翻地覆的台风“蝎虎”还造成了301人受伤,淹没了40338幢房屋并彻底摧毁了其中的2706幢。
在数百处山崩的地方,搜救者疯狂地挖掘以搜索此年第十次台风中的幸存者。
10月20日,呼啸的狂风掀翻了一列货运列车,将车厢吹到了稻田里;折断了很多大树,有的砸到汽车上;“撕掉”了古老庙宇的屋顶;还把3艘远洋轮船抛到了岸上,其中一艘训练船上有167个人。这艘船被卡在防波堤上又被凶猛的巨浪不停地狠狠抽打,船上102个年轻的海员训练生度过了惊骇的一夜后于10月21日获救,其中15人受伤。
在日本四岛中最小的岛屿,汹涌的海涛冲破了混凝土防波堤淹没了海岸边的房屋。当地居民报告说,看到了有六层楼高的滔天巨浪。
洪水泛滥致使正常的空中交通中断,直至10月21日下午前无法恢复。
10月21日早上,直升机和橡皮筏将37名老年游客接到了安全地带,他们已经在一辆旅游车的车顶上挤作一团地站了9个小时,这辆旅游车被高达房顶的洪水困在港口城市舞鹤附近。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们不停地用手机打电话求助并整夜引吭高歌。
“当时太可怕了,但我们挽在一起互相鼓励。夜里太冷了,我又害怕车会翻掉。”62岁的TsutomuNish imura说。
当水灌进车里涨到座位那么高时,乘客们纷纷打破车窗爬到车顶上。一位男性乘客对NHK电视台说:“我们站在车顶上,当水涨到膝盖高时,我浑身发抖,到现在我的膝盖还在疼。”
此次台风中最大的凶手是泥石流,有一些地方整个山坡突然滑坡将房屋埋没。很多受害者都是老人,他们没有留意要求转往安全区域的警告。在某些地区降水量高达0.61米的暴雨浸泡了土壤并使山坡变松。
21日,搜救者在京都以西的Hyogo地区救出了几个幸存者,其中包括一名男子和他的两个孩子,他们的家被泥浆和树封住,他们被困其中几个小时,这名男子的妻子死于灾难中。
“蝎虎”从容不迫地横扫了日本的南部和中部,它的宽度达800千米,是日本国家气象局开始对台风分级以来最大的台风。
气象专家称,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今年日本台风肆虐并造成严重损失。第一,由于太平洋中邻近日本的水域的异常的温暖气候,今年的风暴季节被大大延长了,一些气象专家认为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第二,多次的台风使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底抬高河床,令河流变浅造成洪水来得更快。第三,在日本这个70%的领土是山地的国家,平地异常珍贵,乡村的房子经常是建在陡峭的山坡下。第四,今年多发的暴雨和数次小地震使山体变松,更加容易发生滑坡。第五,日本山地上种植的大量快速生长但根系很浅的树种,如雪松等,这些树在爆发山体滑坡时对土壤的固定作用很差。
根据日本火灾和灾害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此年日本前9次台风已经造成102人死亡,1991人受伤和13人失踪。日本财务大臣谷垣祯一称,当年前9次台风已经造成了约67.2亿美元的损失。
6.城市的劫难——江西南昌遭遇雷电灾害
2007年6月25日14时左右,江西南昌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整个城市瞬间由白天进入“黑夜”。江西省气象台紧急发布雷电橙色预警信号,提醒市民注意防范雷电灾害。
23日开始的强雷电、强降水天气,导致江西遭受严重风雹雷电灾害,因灾死亡人数已达40人。截至27日20时,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造成江西35人因雷击死亡。期间还有2人因大风吹倒房屋被压死,其他原因死亡3人。
6月23日至26日,江西全省有51个县144个雨量站降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18个县23个站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因遭受严重的风雹、雷电灾害,上饶、南昌、景德镇等市受灾严重。江西全省有31个县、202个乡镇受灾,倒塌房屋1960间。
27日,江西强雷电天气还在持续。江西南昌、宜春、吉安、新余、九江、赣州的部分地区都发生强雷电。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的损失不计其数,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乃至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会受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我国雷暴活动也十分频繁,全国有21个省会城市,雷暴日都在50天以上,最多达134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高层建筑和电子信息系统应用的日益增多,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不仅是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7.亚洲褐云
“亚洲褐云”是一种西至印度、东至中国的褐色云层,在1999年的印度洋实验中首次被观察到。科学家们认为,褐云由悬浮于空气的颗粒和污染物形成,又因湿度适当而转变为薄雾或阴霾。它最初被称作“霾害”,首次出现是在印尼。印尼传统农业都是采取放火烧山取得耕地,再利用雨水扑灭火势。但1997年是厄尔尼诺年,当印尼农民放火烧山时,雨并没有出现,然而天气却异常干燥,结果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浓烟因气候的异常而无法扩散,停留在距地表数千米处,浓厚的烟雾显出灰蒙蒙的黯淡色彩,阻挡了东南亚的蓝天。
2002年9月,联合国公布东南亚上空有一层厚达3千米的“亚洲褐云”,并指出这可能是造成东南亚每年15万人健康受损、某些地区旱灾洪灾害甚至生命损失的重要原因。之后,“亚洲褐云”每年都会覆盖南亚、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部分天空。从全球范围看,因为将太阳光反射回太空,来自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燃烧所形成的褐云会降低周围大气层的温度。但是,这些浮质颗粒也能吸引太阳辐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周围大气层的温度。
印度洋上空悬浮着这一大片由煤灰和酸性物及其他有害悬浮粒子形成的云雾,即所谓的“亚洲褐云”,正加速地球温室效应的恶化,累积的高温造成喜马拉雅山冰川正以超越往年的速度加速融化。
卫星图片显示,“亚洲褐云”中的臭氧和其他污染物能扩散到非洲大陆,远远超过微粒构成的“褐云”本身的范围。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说,分布在大气上层的臭氧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有害光线,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但当臭氧在近地区域大量聚集时,对人类来说,它将无异于一剂毒药,会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除此之外,处于大气下层的臭氧也是一种温室气体,浓度升高,会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亚洲褐云”出现后,亚洲各国加大了环保力度。与人们的努力相反,“亚洲褐云”的规模不但没被控制住,却仍以惊人的速度在扩张。研究发现,亚洲国家不当的能源消费结构是“褐云”扩张的罪魁祸首。
在亚洲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高达80%是化石燃料、农业废弃物、木材和兽粪。正是这些人为因素,造成“南亚褐云”的快速扩张。
在人为因素中,化石燃料、薪柴和兽粪被用做能源是问题的关键。在化石燃料中,污染最严重的是煤炭。大量使用煤炭和薪柴做燃料,就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污染物,进而形成“褐云”现象。
亚洲国家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恰恰就是污染最严重的这几种。2000年,全世界煤炭总消费量四十二亿多吨,亚洲就消费了23亿吨。在薪柴使用上,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又占了全球消费量的一半。事实上,还有很多南亚人口仍以农业废弃物和兽粪为日常生活燃料。
亚洲地区使用污染较低的能源相对较少。天然气是最干净的燃料,使用中不仅没有尘粒问题,酸性物质也比煤炭和石油少很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炭的60%。亚洲国家每年的天然气消费量,仅为全球消费量的1/10.
8.1957年美国龙卷风
1957年5月20日,一场龙卷风以80英里的时速袭击了美国堪萨斯城。尽管在这次龙卷风灾难前,美国国家气象局就发布了龙卷风可能袭击堪萨斯城的预警警报,大多数的居民都及时躲进了地下室或相对安全的地方进行躲避,但还是造成了3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的惨痛事实。同时龙卷风所过之处还导致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灾难发生后,美国政府立刻对受灾地区实施了戒严,以便加快救灾工作,制止可能产生的抢劫案件。对受灾的无家可归者,美国政府进行了妥善安置,并对受灾地区进行了严格的消毒检疫,控制进出灾区的人员数量。
美国平均每天有5个龙卷风发生,每年就有1000?2000个龙卷风。美国的龙卷风不仅数量多,而且强度大。美国被称之为“龙卷之乡”名副其实。那么原因何在呢?这主要是和美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大气环流的特征有关。
美国东濒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面又有墨西哥湾,大量的水汽不断从东、西、南三面流向美国大陆。水汽多,雷雨云就容易发生发展。当雷雨云发展到一定强度后,就会产生龙卷风。
美国主要处在中纬度,春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即使在秋冬季,也常受其边缘影响,副高的西部边缘,是气流辐合上升最剧烈之处,在副高南部和西部是偏东和东南气流最活跃的地方,它把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大量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美国大陆输送,这又是产生雷雨云的充分条件。雷雨云不断地强烈发展,龙卷风就伴随而来。
美国龙卷风最多的是中西部,约有54%发生在春季。5月份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美国,它的西缘正好停留在中西部,这时,东南气流把墨西哥湾的暖湿空气从南向北大量输送。空气中有了充足的水汽,又有了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雷雨云就会强烈发展,经常发展成龙卷云而产生龙卷风。6月份大量的暖湿空气向北移到堪萨斯州、内布拉斯加州和衣阿华州,7月份移到加拿大,此后,美国的龙卷风数量就大大减少了。
据近50年来的统计,美国上空发生龙卷风的次数至少增加了35倍。有时没有龙卷云,但也会发生“龙卷”,这种特殊的龙卷称为“无云龙卷”,竟占美国龙卷的一半左右。这确实是一种怪现象,这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科学家认为,这是和奔驰在公路上的汽车数量增多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美国公路干线上经常运行的小汽车不下200万辆,卡车60多万辆,美国交通实行右侧道行驶,每当高速运行的两辆车错车时,就会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空气旋涡。数百万辆汽车产生的空气旋涡叠加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旋涡。这股强大的旋涡,一旦遇到有利的天气系统和大气温湿条件,也会诱发龙卷风。
9.庞贝城的悲剧
庞贝城是维苏威火山南面的近邻,这座城市因拥有火山赠予的肥沃土壤而物产丰饶,在公元79年,庞贝称得上是古罗马帝国最繁荣的城市。它在海滨拔地而起,山的周围有许多村落掩映在绿树丛中,阡陌相连,炊烟袅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突然大地颤抖,吼声隆隆,一场始料未及的天灾向庞贝城袭来。在24小时内,庞贝城和城里至少5000居民在维苏威火山的怒吼中从大地上消失。
公元79年8月24日下午1时,灾难突然降临,在维苏威山顶上出现了一股奇怪的烟云,火山云酷似巨大的柱子,向上伸展着,越变越大,越变越黑。紧接着,大地开始剧烈的颤抖、呻吟,房屋像断了膝盖的人一样瘫倒下去。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黑色的浓烟很快笼罩了天空,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有人点亮了火把像海沿岸方向奔跑,天空中不断有碎石砸下,很多人在逃跑的过程中已命丧在乱石之中。
火山喷发持续了18个小时,乌云黑暗渐渐隐退,白昼终于又出现,而此刻,这个城镇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庞贝城和其他附近的村庄消失了,它们被炙热的火山灰深深地掩埋在了地下。时至25日上午,天空依然昏暗无光。火山喷出的蒸气升腾至空中凝结成黑云,随即又化成倾盆大雨降落下来,雨水在山间沟谷中聚成洪流,裹夹着地面上厚厚的火山灰滚滚而下,庞贝城从此再无生机可还。
10.卫星看不见的城市
这座在卫星图上消失的城市是辽宁省本溪市。它的消失并不是挪了地方,或者像庞贝城一样被淹没,而是在它的上方,有一层厚厚的烟云遮盖了它,难怪,连卫星这样的千里眼都会失灵。
其实,本溪原来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那里不仅有驰名遐迩的太子河,还有被称为北国一绝的大水洞,这个大水洞可与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等媲美。洞中的石笋、石幔、石钟令人赞叹不已,洞中的小汽船令人留恋忘返。这样美好的地方为什么会“失踪呢”!
本溪,向来是以钢铁、煤炭和水泥而蜚声海内外,是中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正因为它的工业发达,伴随而来的大气污染才如此严重。据统计,本溪市每年排放有毒气体达857亿立方米。铁厂、焦化厂飞出的黑烟,炼钢厂排出的黄烟以及水泥厂流出的灰烟,三色巨龙在本溪上空翻腾盘旋,弥弥漫漫,遮天蔽日。不仅这些,还有数万辆的机动车日夜排放尾气,使原本就不堪重负的空气更加恶化。
这些烟尘染黑了天空,染黑了房屋,染黑了树木,染黑了人们的衣衫,更可怕的,是把人们的胸肺也染黑了。
11.毒云笼罩下的墨西哥城
墨西哥原本应该是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城市,又地处世界的最高处,得天独厚。可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墨西哥环境污染也日渐加剧,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墨西哥坐落在高原谷地的底部,四面环山,极少刮风,每逢旱季,无风少雨,大量有毒物质聚积在城市上空,形成一层厚厚的云盖,严严实实地笼罩着全城。这些弥漫在空气中的烟尘,墨西哥城的居民每天都在吸入,相当于每天被强迫吸两包烟,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