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古代的军事家曾说过:“善于打胜仗的将领,用兵时必须找出敌人虚弱与雄厚坚硬的地方,而避开危险的地方。”其实这不但在适合政治战略,经济战略也是这样。不仅在国家的谋略上是这样,就是对个人的事业、功绩,以及竞争性的人来说,也是这样。总得要审视好虚实的情况,了解虚实的变化趋势,能因应为用,才能算是完善的法则。
如今,面对越来越激烈市场竞争,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让任何一个企业都很难独自应对竞争和风险。所以当面对这些竞争与风险的时候,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去有效的解决这些困难是非常关键的。
合纵就是一种应对危险的有效方式,寻找与企业具有互补性资源的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是应对这竞争和风险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建立战略联盟不仅可以使企业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为市场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减少融资和开发风险,制约并削弱竞争对手,使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庞大。我们都知道,进入市场经济的社会,市场竞争已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联盟与联盟之间的竞争。所以建立优质的战略联盟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乃至走向卓越的关键所在。
古有六国合纵以攻秦的联盟,它有效地了阻止了秦国入中原扩张兼并达15年之久。今天,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成功的企业就是运用这一有效策略使自己立于了不败之地。
Enron公司是位于休斯敦的一家天然气及电力公司,当垄断地位被破除而面临自由市场竞争时,带给Enron公司是一系列问题:首先它要尽量争取能源消耗大户,这就是说要求公司必须通过取得更廉价的电力并减少损耗来降低价格;然后还要安装节能照明设备及HVAC能源供应系统,以期望可以为一部分客户每年节约100万美元的费用,借此来求得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不仅如此,公司还需要建立一套监控用户耗电量的中心实时控制系统来更好地操作上述复杂的系统。面对这困难重重的问题,Enron公司深切地知道建设中心实时控制系统并不是自己的专长,如果由自己来做,就会花上几年的时间和无法计算的资金。通过深思熟虑后,最终它选择了决定与摩托罗拉、ABB等几家公司建立合作联盟;摩托罗拉设计无线调制解调器和无线电传输器,ABB制作电表,而Enron公司来负责开发数据收集软件。
通过这一联盟将他们在各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的技术、知识汇集在了一起,这一强大的系统很快得以建成。结果果然不出所料,Enron公司不仅巩固了数据收集软件开发方面的核心能力,而且具备了为加利福尼亚的数十家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战略联盟的优势再一次得到有利的证明。相对于垄断刚刚被打破时Enron公司所面临的内外交困的情况,现在的Enron公司无异于重获得了新生。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面对市场化的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不仅仅是竞争,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以求得双方共同的发展。
美国的微软和英特尔公司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尽管微软公司和英特公司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但它们仍然认为有必要结成联盟。因为双方都认为各方所具有的资源具有极大的互补性,联盟的结成将会使两家公司有效的进行资源互补,让自己的企业更加强大。
通过联盟后的经营来看也有力证明了这一点。微软公司生产的软件,因为有了英特尔集成芯片的支持,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和可靠;同样,英特尔芯片也因为微软软件的热销而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种战略联盟不仅在短期内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在较长时间内这种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当英特尔生产出速度更快的集成芯片后,微软的软件因有了更好的载体而显得更有价值;微软推出功能更强的软件后,英特尔集成芯片的需求量就迅速上升。正是在Wintel联盟支持下,两家公司一举占据了世界电脑业的大半江山。
可见,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是并存的,只有通过合作将双方的资源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后,才能不断的壮大自己,不断的推动企业向前进。
随着电脑产业的逐渐成熟,1970年IBM推出了370系列大型主机,横扫日本市场。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日本没有屈服被退缩,在日本政府的协助和支持下,日本开发银行和其他银行都以低利率向日本计算机厂商提供信贷,以保证日本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这样一来,IBM所对抗就不仅仅日本电脑厂家,同时还要与日本政府竞争。为了集中日本一切计算机产业的资源,共同对付强大的劲敌,日本的电脑厂商组成三大战略集团,即:富士通与日立集团,三菱与冲电气集团,NEC与东芝电器集团。
他们在各战略集团还被赋予明确的分工:富士通与日立集团的主要作战方向是开发能与IBM兼容的大型计算机主机;三菱与冲电气集团将集中资源研制较小型的能与IBM兼容的电脑;而NEC与东芝集团的主攻领域则是设计出与IBM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希望能够独树一帜。
此外,三大集团又共同形成一个联盟,试图在国际市场上与IBM分庭抗礼。计算机战略集团在日本政府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厂商间的合作与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计算机产业的水平与美国的差距大大缩小,成为了国际市场上IBM的强劲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