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从1数到100,数起来心顺气畅,反过来,从100倒数至1,就有些别扭了。薪酬也同理,打工一族都靠工资生活,都会有纵向比较的心态,倘若在下一家公司就职,工资待遇不升反降,自然就会产生“剪刀落差”。心理失衡的员工还会一心一意地和公司“过日子”吗?
三年前,司机因为另有发展而辞职走人了,于是,公司在当地的人才网上发布了相应的招聘信息,一时间,应聘咨询电话不断,甚至有求职人员直接找上门来“问津”的。我对此一一做好书面登记记录,以便从中挑选出最佳人选。
看报名的人也差不多了,我暂时中止在人才网上发布招聘司机的信息,并把9位应聘者的简历给总经理审视。总经理似乎对司机人选已有答案,他把我报送过来的第一手资料放在一边,说:“司机的人选我已经想好了,叫小包,他原来就在我们附近的企业上班,驾驶经验丰富,他明天会过来,到时候,有关薪资待遇及岗位职责方面的事宜你先去谈一谈。”同时,总经理还把小包的联系电话给了我。
第二天,小包如约而至,我在装配室让他填了入职登记表,以便了解他的情况和期望。在入职登记表原工资和现工资要求的空格栏里,小包写出的数字让我大跌眼镜,原工资3000元,现工资要求2600元。我对此很惊讶,小包写的2600元的数据跟总经理给我的底码一模一样,我意识到工资问题总经理已经预先跟他商定好了,现在无非是走一下流程而已。2600元和3000元,这是一道幼儿园小朋友都可以计算的不等式,这个不等式里面肯定另有隐情,我对此也不能刨根究底。小包填好“简历”后,我把他安置在我的办公室,组织分工调整后,车辆管理亦划归在人力资源部,在接下来的相处中,我便对小包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没有派差出车的时候,小包会谈论他的“过去”,比如,他会说原来的公司的司机同事现在怎么样了,还下意识地感言原来厂里的老同事今年四月份又调薪了,言里言外,我感觉小包有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纠结情绪,可也不好过多地关注这个敏感的话题。
但说归说,每天上班,小包还是比较的准时的,也难怪,人都有怀旧情结,小包念叨他的经历和见闻,也是他的思维中的“内存信息”饱和后自我删除的一种方式吧。
发现小包异常是在他入职后的第22天,这是一周中的第一天,按理说,每周的第一天早上上班,除了24小时制的门卫外,小包来得比任何人都早,他会在厂门口转悠,或者在门卫室看报纸。时针已经指向上午9时,但还不见小包的身影。这时,采购部的小张拿着一张派车单找我,要司机出趟车,去商店买一个车间用的工具,很着急。小包会不会在路途上出了什么状况或者家里临时有事情?小包曾经告诉过我,他家里有一个七个月大的儿子,该不会是他的孩子头疼脑热,上医院就诊了吧?我赶紧打他的手机,提示是“你拨打的手机已关机”。紧接着,公司财务总监刘姐要到银行办事也要求司机出车,看小包不在,便马上打我手机查他的岗,我告诉刘姐,司机今天估计是家里有事了,我也在联系他呢。
我赶紧为小包做辩解,可心中却对小包反常的举动充满了“问号”,半小时后,小包打来电话:“岑老师,我儿子发烧了,现在还在人民医院挂吊瓶,不好意思,今明两天要请假了,等回来后再办理书面补假手续。”
第三天早上,小包提前上班,一切都回归正常。在办公室,我一语双关地询问小包:“小孩病好了吗?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从小包对答如流的回话中,我相信小包真的是“家中有事”。
又过了一星期,小包在工作日又出现了“你拨打的手机已关机”的状况,这次,我根据自己的直觉推断小包是在“骑马找马”——应聘下一份工作了。整整一个工作日,都不见小包的踪影,我内心也纠结,司机岗位是专职的,每天都有出车任务,当时因为考虑是总经理亲自推荐与敲定的人选,也没有对他做背景调查,想不到小包这么不稳定,而且还玩起了“躲猫猫”,这多少让我感觉小包有点“操之过急”和“不近人情”了。职场如营盘,对打工族而言,每个新服务的单位都是其中的一个“驿站”,在“驿站”内想停歇多久,取决于自己的意向及驿站主人的好客程度,但职场都有“游戏规则”,且不说潜规则的水有多深,就拿显规则来讲,劳动者试用期内辞职需提前三天告知对方的惯例应该不打折扣地执行。更何况,小包的岗位具有特殊性。
谜底终于在这天晚上揭晓,晚上六时许,我饭后陪女儿弹钢琴,小包一个电话打来,首先向我道歉,果不出我所料,他说:“原来公司的车队长在召唤他‘回槽’,工资加到了3200元,白天他就去老单位上班了,在熟悉的工作环境中做事上手快,人际关系也简单,所以……”我善意地打断了小包的话,告诉他:“员工试用期辞职是不需要太多的理由,错就错在你不辞而别,于情于理应该尽到提前通知公司的告知义务,你突然袭击,我们都没有思想准备,公司正常工作日的用车秩序因你的不作为而搅乱了,换位思考,你感觉如何?”
我一番鞭辟入里的提示让小包连声说“是”。末了,我在电话中真心地祝愿他“回槽”后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