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12700000038

第38章 为什么“13”这个数字如此不受欢迎

美国人德赛写过一本书叫做《恐惧与乐趣》,在书中,他淋漓尽致地讲述了“13”这个数字所代表的不祥之兆,混淆传说与历史现实,将“13”这个数字所能引起的恐惧全部跃然纸上。

恐怖传说

在西方国家,“13”是一个非常不受欢迎的数字,超过80%的高楼没有第13层,医院和宾馆基本都没有13号房间,电影院在第12排和第14排座位中间往往安排的是过道,甚至连街道上的门牌号也没有排13.在法国著名的十四行诗社交名流中,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能够成为宴会的第14位客人,就可以摆脱不幸的命运。

人们为什么如此忌讳数字13呢?这得从耶稣说起。

达·芬奇有一幅名画叫做《最后的晚餐》,画中共13个人,是耶稣及其弟子。这是耶稣最后的一顿晚餐,因为在这天晚上,其中一个弟子犹大为了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了当局,使得耶稣最后受尽折磨而死。

犹大是最后一个,也就是第13个来赴晚宴的人。当天恰逢13日,晚宴上有13个人,这一连串的“13”给耶稣带来了不幸和苦难。从此,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而且是出卖和背叛的同义词。

在北欧的神话中,也有关于13的故事。

在哈弗拉的宴会上出席了12位天神,大家其乐融融,交谈得正愉快。这时闯进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邪神洛基,他的到来,断送了光明之神柏尔特的性命。

原来,这位才貌出众、人见人爱,给人们带来无限喜悦的光明之神柏尔特曾做了一个噩梦,预感到自己将遭人暗算。众神都为之着急,他的父亲奥丁便派出了传令官,传令禁止一切鸟兽草木伤害自己的儿子,却偏偏忘记了檞寄生。没有被邀请的洛基用带有檞寄生的利箭最终将柏尔特射死了。

光明之神一死,整个世界都陷入了黑暗和哀伤之中。因为洛基是第13位到来的不速之客,因此13便成为了不幸的数字。

黑色星期五

13已经被视为很不吉利,如果13日恰巧赶上星期五,那么那天便成了黑色的恐怖的星期五,凶险异常。

传说犹太教以星期五的日落起到星期六日落止为休息日,也称为安息日。每到这一天,就有12个巫婆聚集举行狂欢夜会,而撒旦是第13个魔鬼,会在狂欢夜会进行到高潮的时候出现。

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偷吃了禁果,而他们的儿子该隐也是在星期五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弟弟亚伯。“诺亚方舟”故事中毁灭一切的大洪水也暴发在星期五。

所以,恰逢13日的星期五,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糟糕的日子,连那些不惧战场上血流成河的人,都会在这样的日子里小心谨慎。比如拿破仑在这一天绝不用兵,而俾斯麦遇到这样的日子,也绝不会在任何文件上签署名字,哪怕只是一份例行公事的文件。

集体无意识

如果你问外国朋友:“为什么你们那么不喜欢13呢?”他也许会愣一愣,然后回答说:“我也很难找出原因来,这似乎是一个从小就知道的道理,因为我的家人不喜欢,朋友不喜欢,学校以及住所周围的人都避讳使用这个数字,这更像是个约定俗成的习俗。”

世界各地的人都有迷信的事件,说不上什么道理,却一直代代相传。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集体无意识”。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分为个体和非个体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后者包括了祖先生命的残留,以及祖先意识的传承,它的内容能够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因而称为集体无意识。它是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是因为有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

集体无意识是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可以说它是无处不在的。它能够让人在不知道为什么忌讳13的情况下,将忌讳进行到底。

同类推荐
  • 青少年人格塑造:马加爵案件的心理学思考

    青少年人格塑造:马加爵案件的心理学思考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从案发,抓捕凶犯到法院宣判马加爵死型,引发了们诜我猜测、分析、评论、和关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马加爵的非逻辑性作案动机更成为人们尖注的集点,本书作者深入马加爵曾经生活过的家乡、学校及其相关部门,收集、采访了大理马加爵及其与之相关的原始资料,从心理学视野入手,通过其成长历程,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其杀人动机形成的非偶然性做了客观、理性的解答。同时对马加爵的作案动机提出了新观点并进一步对马加爵杀人动面背后的心理因素及其人格缺陷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解读。 本书不仅仅对马加爵,而是通过对马加爵一案的分析,提出了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跟专家学心理分析

    跟专家学心理分析

    本书中,心理专家将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心理分析,让你也成为“心理专家”,更好地认识自己,读懂他人,消除困惑,打理生活。
  • 博弈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1)

    博弈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1)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这本书是为家长和教师而作的,他们可以从书中对儿童教育的新的洞见中获益。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书出版70多年来,在欧洲特别是在美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今的中国,对于为人父母者或者教师,或者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们,它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本书的出版有益于从深层次提高我们对儿童教育的方法,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的人,更好地挽救问题儿童。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Ⅲ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Ⅲ

    人是生活在具体的环境和人群之中的,就不得不去面对不可避免的人际交往。面对这些事情,有些人并不能得心应手,反而经常会陷入尴尬的境地。越习以为常的事情,越难处理好,该不该借钱给别人,该不该做个老好人,如何去说些善意的谎言……很多人不知道这些问题到底应该如何处理?生活是烦琐的,虽然很多事情看似无足轻重,不值一提,但是却往往让人分外牵挂。有人在为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头疼,有人在为买房子而卖命地挣钱,还有人在为是工作还是考研而犹豫不决,也有人在吃与不吃之问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面对无处不在的烦恼,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热门推荐
  • 法制读本

    法制读本

    本书是“新世纪农村青少年必读”的其中一本。策划的宗旨是结合农业、农村和农村青少年特点,贴近农村青少年,贴近生活,解决农村青少年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法律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鼓励农村青少年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采取以案释法、以德释法的方式,既有常用的法律法规条文,又有对法律条文和典型案例的解释。 其内容涵盖了农村实用法律法规知识,浅显易学、文图并茂,非常适合农村青少年使用。
  • 逸往情深别无他续

    逸往情深别无他续

    老人常说难得糊涂,可人最可怕的就是一直糊涂,可最最可怕的就是一直清。也许他们就是活的太过明白,所以那些迷茫,那些痛苦才会接踵而至。等到他们历经一切看清自己看尽对方,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么糊涂一世又有何妨呢?
  •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

    诸方门人参问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镜水舫

    镜水舫

    世人皆痴,耽于情爱,浮生一梦,不过镜中月水中花。千年情缘,藏于画舫,待你一一揭开。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鬼体戏子

    鬼体戏子

    传说,三生万物。也有传说,在此之后,三就找了一个继承人,自己则在外游历,探寻更高的境界。三确实在找继承人,只是从没有一个人入得了它的法眼。直到那一天,那个阳寿未尽的鬼,鬼蛇,也就是林萧闯入了它的视野……我让你见妹妹,事情结束,你跟我走!成交!接下来,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 邂逅,相逢,重生

    邂逅,相逢,重生

    一次转校之间的碰撞,数年的牵绊由此而生偶然的相遇,意外的相逢,一切的一切来的总是那么的猝不及防,下一刻你永远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能做的,也只是珍惜现在,活在当下!只努力把此刻发生的此时经历的过的有意义!
  • 绝美丫头的帅气校草

    绝美丫头的帅气校草

    这是一个绝美的丫头,这是一个帅死人不偿命的校草,他们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
  • 研堂见闻杂记

    研堂见闻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