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奇怪的青田奇石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位于距青田县城10千米的白羊山之上。这里地处瓯江中游,苍山南麓,青田石因产地而得名。青田石,是一种著名的雕刻材料。
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了青田石刻,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青田石,主要用来刻制图章、石碗、笔筒、笔架和香炉等。到了清朝,青田石刻由文玩、实用品发展到以人物、山水为主要雕刻对象。从浅刻、浮雕、立体图雕到多层镂雕,并充分利用石料上的“巧色”,使青田石刻的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郭沫若有诗赞颂说:“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匪独青如玉,五彩竟相宜”。
在工艺美术界,把青田石分为“冻石”和“图书石”两大类,而以冻石尤为著名。冻石半透明,洁白如玉,象冰冻一样,所以称之为“冻石”。古人往往以“凝脂”、“冻密”来形容它。按石质、颜色、纹理,冻石还可以分为20多种,如鱼脑冻、青田冻、紫檀冻等。其中最名贵的,要数灯光冻,它与福建寿山的田黄石、昌化的鸡血石,并称三大佳石。冻石,一般都做图章材料。书石,比冻石差一些,质地滑腻、细致、颜色有红、黄、蓝、黑、白、紫、褐等,是刻图章的原料。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的发展,青田石的用途日趋广泛,不仅作为雕刻石料、建筑材料和陶瓷原料的填充料,还用作分子筛、人造金刚石的模具和耐火材料等。
青田石,是一种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也称流纹岩质凝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还有石英、绢云母、硅线石、绿帘石和一水硬铝石等。颜色较杂,红、黄、蓝、白、黑都有,岩石的色彩,与岩石的化学成分有关,当三氧化铁含量高时,呈红色;含量低时呈黄色;更低时为青白色。岩石硬度中等,玉石含叶蜡石、绢云母、硬铝石等矿物,所以岩石有滑腻感。
2.蓝田玉之谜
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汉朝玉佩,以及西安茂陵附近出土的西汉武帝的大型“玉铺首”,经鉴定,它们都是一种蛇纹石化大理岩,又称为蓝田玉,是以产地陕西蓝田县命名。
但是陕西蓝田县,是否产蓝田玉,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在《汉书地理志》曾记载,美玉产“京北”,即长安(今西安)北面的“蓝田山”,其后至唐代的古书,都曾有蓝田产玉的记载。但到明代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却否认陕西蓝田县产玉,他认为世上的蓝田玉,出自昆仑山脉。1921年,我国地质学家章鸿钊先生在《石雅》中说,蓝田自古就是制玉之地,并非产玉之地,宋应星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可能蓝田曾产玉,但由于长期采掘,现在已无遗存,所以后人才说蓝田不产玉。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县发现蓝田玉。它是一种蛇纹石化大理岩。白色的大理岩中,布满了草绿色的具有滑感的蛇纹石,当含有其他杂质时,还可出现红、黄、黑等色。蛇纹石化大理岩是碳酸盐岩石,由石灰岩、白云岩受到热水溶液作用后,重新结晶而形成的。在变质过程中,含镁质的矿物(如白云石)可以变成蛇纹石。
3.纯洁的大理石
大理石,是一种高级建筑石材和彩石。在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中,采用大理石和彩石做石材的数量相当多。大理石,是因我国云南大理县点苍山产出数量多、质地优良而得名。点苍山大理石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早在唐宋的古塔和碑文中,就有许多精美的大理石工艺品。
建筑工艺上所说的大理石,在岩石学上称为大理岩,也是一种变质岩石。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有时也可以是碳酸钙镁。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有时也可以是白云石等。纯者不含杂质,有的往往含有铁、锰、碳和泥质等杂质。质纯的大理岩颜色洁白,当含有不同杂质时,可出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和花纹,磨光后绚丽多彩。大理石中,方解石颗粒清晰可见,但不同的大理石晶粒,粗细是不同的。
我国的大理岩有400个品种,比较名贵的有北京房山的汉白玉和云南大理的云石。
(1)汉白玉:纯洁雪白的大理岩,名为汉白玉,是一种著名的石雕材料,产于北京房山县。白色居多,方解石结晶较好,磨光后晶莹如玉,质地细致均匀,透光性好。故宫里有一块雕刻着龙和山水的汉白玉,就是产于北京房山。
(2)云石:是云南大理县点苍山产出的大理石。云石石质结构细致,磨光性好,块度大,石块中含杂质、斑点很少,透光度较好,是最优良的一种工艺大理石。当云石磨成0.03毫米的薄片,放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方解石呈条带状微晶,矿物颗粒很细,大约在0.1~0.5毫米之间,粒度均匀。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还含有少量的石英,白云母,磁铁矿、黄铁矿等矿物。云石中的花纹成分,为金云母、碳质、绿石、石英或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等。
4.四大名砚之一——歙砚
歙砚是我国著名的石砚,因产于安徽省的歙县而得名。歙砚始于唐代开元年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深得历代文人的好评。南唐李后主,评歙砚为“天下之冠”。
歙砚的原材料,为灰黑色的含石英粉砂黏板岩,它是泥质岩经变质后形成的岩石。其矿物组成为绢云母、石英、碳质、黄铁矿、磁铁矿和褐铁矿等,矿物颗粒都较细小,大约在0.005~0.01毫米之间。岩石硬度不大,小刀能划动,密度为2.89~2.94克/立方厘米。岩石形成于1350百万年前,属于元古界震旦系上板溪群的浅变质岩层。
由于歙砚石质致密、细腻、孔隙少,不损笔,而且砚石中含绢云母,使砚石具有发墨耐用的特点。砚石中的石英颗粒均匀分布,使歙砚具有“细中有锋,柔中有刚”的特点。
歙砚因为李后主而扬名天下,名声甚至大过了端砚。歙砚的正式开采,至南唐才开始,它的地点也是浸在水中,质地也因此而润泽。歙砚聚结而紧,发墨耐用,所以用墨研磨时,发墨益毫,涸墨之迟,噪声之低,必然出色,歙砚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点,即“多年宿墨,一濯而莹”,就是歙砚虽用之年久,墨膏满面,能涤之立净,总之歙确具备了“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二者相兼的优点。歙石是碎屑岩中的黏板岩,所以呈层片结构。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外力的作用不同,以及岩石本身的凝固程度不同,使岩石呈现不同的构造状态,形成了歙石的不同纹色和色彩。龙尾歙石色黝黑,微呈青碧,质地细腻,温润如玉,呵气成冰,利于研磨。歙砚有(纹),如同其砚之眼,所谓的罗纹砚,即称其石纹如罗谷葫者。纹有粗细之分,而细纹为砚之奇才,粗罗纹亦为上品,皆足以和端溪下岩媲美。而眉子砚,则是石纹如人,画眉而得名,与罗纹砚无异。歙砚之特性,亦如端砚,而歙重于发墨,做大字,端重于细润停水,写小字。罗纹的形成,是歙石中硫化银、铜、锰等矿物成分、黏土质,在岩石中作层状排列的缘故。罗纹中,最名贵的是犀角纹,鳅背纹及细罗纹,暗细罗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