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齿龙又叫“畸齿龙”、“奇齿龙”。拉丁文的含义是“口中生有不同类型牙齿的恐龙”。异齿龙最早发现于南非和阿根廷,后来在我国也有发现。是鸟脚类恐龙的早期代表之一。
异齿龙的外观
异齿龙长约1.2米,重约2.5公斤,头长约10厘米。前后肢各有4指(趾),前肢第一、二、三指上有爪,可以抓握植物;后肢第一趾变小,第二、三、四趾发达。后肢的小腿骨(腓骨与胫骨)愈合到跗骨处,非常像鸟,有利于快跑。异齿龙通常四肢着地站立着进食,只有在遇敌逃跑时才两腿着地奔跑,奔跑中为了平衡身体,尾巴会甩来甩去。
异齿龙的生活习性
异齿龙生活在半沙漠化的环境里。是一类活跃、敏捷、两脚跑得很快的植食性恐龙,主要取食地表或灌木丛中的植物。古生物学家推测,异齿龙在吃食物时,会用喙一点点啄下树叶或根茎,并集中在口的两边,然后集中咀嚼,咀嚼时下颌轻微向后挫动,颇像现代的牛和羊进食时的模样。
异齿龙的牙齿
异齿龙有3种不同类型的牙齿:生长在嘴两侧齿脊上的边缘有锯齿的颊齿;长在门齿后面的像犬齿一样的较大的长牙;长在颌骨前面的像哺乳动物门齿般的小牙齿。这3种类型的牙各有用处,颊齿用来咀嚼植物;像犬齿的长牙可以咬断植物,挖出地下的根茎。有的标本上没有发现长牙,这可能意味着像犬齿的长牙是雄性的标志,也可能是作为防御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