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演讲家,无一不是具有活力和精神抖擞的人,有一般人所不及的爆发力,能把内心的情绪爆射出来,并强烈地感染听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演讲要具有鼓舞性。演讲者只有牢牢地吸引住听众的注意力,才能彻底征服他们的心。总之,演讲者要在演讲现场努力营造一种犹如磁场般的向心力。利器何在?就在语言中!
首先,你的语言必须不是废话。你必须明白,台下的听众不是为听你的废话来的,而是要倾听你的见解,有新意的见解!如果你想获得演讲的成功,你就得先竭力使自己的话确有非说不可的必要。
其次,你的语言必有独特的见解且付与情感。有一位练习说话的青年,他的脑子里有不少五花八门的题材,然而他每次讲起来,却是死板而了无生气,原因在于他无法将藏在脑中的题材和热烈的兴趣相结合、串连起来。也就是说,他缺乏一种精神的活力。他对自己要讲的东西,总觉得好像没有叙述的必要,自然,听众也就感觉不出它的重要性。人们常常为此而提醒他改进,但结果都毫无起色,只得请教于职业演讲家。
他们告诉这位青年,他所准备的方法是错误的,并告诫他,理智和情感必须互相沟通。在演讲时,不应该只是报告一些事实,还要带入自己对这些事实的态度和见解。
此后不久,这位青年的演讲果然有了新意,能够将有价值的意见讲出来了,并能以这意见来左右在叙述事实时的语言情感,在演讲的时候诱发出无限激情。
因此,一场高水平的演讲,绝不是只把一些单调的字句写在纸上,或是在报纸杂志中摘取一些人家的佳句,而应该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发掘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语句和热诚。
再次,内容必须是听众的兴趣所在而不是你的,许多人之所以演讲效果不佳,就是因为他们只注意谈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也许别人不仅不感兴趣,甚至还非常讨厌。如果把方法反过来应用,由你去引导别人谈他们觉得有意思的事情,例如关于他的特长,他的成就等。如果对方是一位已有孩子的母亲,你不妨跟她谈谈她的孩子。这样的做法,会给人家一种亲切的感觉。即使在谈话中,你的意见不多,你的谈话也将被人认为是成功的。
与人谈话时,要是只讲一些呆板式的理论,必定会令人生厌,讲一些普通事,也很难抓住听众。以小孩子为例,要使他们感到兴趣,就一定要讲一些关于人或拟人法的故事。如果你讲的是抽象不切实际的事,那七八岁的孩子肯定会在座位上顽皮起来,他怎么会坐得住呢?
如果演讲家讲述内容丰富的人生故事,那一定是非常丝丝入扣的。演讲者应该提出几条恰当的提纲,讲完之后,引用实例来详加解释。可能的话,最好还要讲述他们的奋斗史,讲他们怎样在奋斗中获得胜利的故事,因为“战斗”和“竞争”是大多数人都感兴趣的内容。
一个人在事业上努力挣扎而获得成功的故事,一定是永远动人心弦的。可见世上最好的故事题材,是每一个人在人生中的真实经历。谁不曾有过奋斗和挣扎呢?如果他的故事是真实的,讲出来一定可以和听众产生共鸣的。
第四,你的文字必须给听众以美感。在许多足以引人入胜的方法中,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技巧,常常被人忽略了,即使是一个演讲者,往往也不易感觉到,或是他们根本没有去思索过。这种技巧是指什么呢?那便是所谓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字句”。
一位出色的演讲家会使他的话语活灵活现,像一幕幕影像浮现在听众的眼前。而那些不善于讲话的演讲者,只是笨拙地用模糊平淡的一些形容,让你催眠入睡。英国一位大哲学家曾说过,能够像图画般鲜明的文字是有一种超能力的,足以吸引人们的注意。一般的作家以为叙述某一件事是多余的,可是莎士比亚怎样表达他同样的意思呢?他用了像画一般不朽的文字。他说:“把真金再镀一层,把百合再染色,把紫罗兰再洒上香水”。这真是如成语所说的那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林肯是惯用可视化语言的代表之一。当他在白宫被长而繁的各种报告所困扰的时候,他说:“如果我派一个人去代我买一匹马,我并不希望他来报告我那匹马的尾毛共有几根。”这是一句生动得像画一般的字句,恐怕会让你终生都难以忘记吧。
第五,研究你所要影响的那些人的建议。请听一位编辑的经验。他先将读者分类,然后派人与各类的读者交谈,咨询他们在报纸中应该注意哪些版面?最喜欢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将这些讯息加以综合分析,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去采访和编发新闻。他说:“我们正在黑暗中射击一些变幻不定的东西,倘若我印发了一份只有我自己喜欢的晚报,那读者会全部跑掉的!”
而另一家报纸编辑则常常混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漫步在市井小巷听人们闲聊,或是在人群边驻足休息,很敏锐地静听他们谈话的内容,从中往往能发现一些具有轰动效应的稿子线索。
这些成功的人,都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去研究他所要影响的那些人,就像那些商品生产者潜心研究市场一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要想使出高超的沟通能力去影响他人,或是想写出一篇演讲稿以真正打动听众的心,秘诀就是探索别人的意见,然后永远地牢记在自己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