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青
我没有回报过社会。父亲时常教导我和姐姐,仁爱始于家庭。因而,我慷慨地给予家人和朋友关爱,但没为别人做过什么。我一直很钦佩那些人——他们自愿花时间和金钱救助身处困境的人们。当然,我也富有同情心,当看到报道红十字会拯救遭飓风袭击的灾民时,我的心都碎了,要知道,除了身上的衣服,这些难民失去了一切。我从未主动地援助过任何人,也从未捐过款。
我常因此感到不安,即便如此,这种负罪感也没能激发我做任何关爱他人的事。我宁愿不去想世间的苦难,所以,看电视时,只要有“援助儿童”的广告,我就换频道。眼不见,心不烦——这就是我对待世间苦难的方式。
内心中,我常为自己找借口,比如我对他人疾苦过于敏感,倘若过分关注,自己也会深感痛苦。我很清楚,自己不可能救人于危难。卷入他们的生活,只会让自己像他们一样沮丧、心烦意乱。我告诉自己,那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他们也不想得到别人的同情;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安慰,对,是精神慰藉,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别人给予希望。而我从不相信自己能给谁希望。
数月后,我22岁的侄女打电话给我,她的声音非常甜美,总让我内心深受触动:“姑姑,血库打电话问我献不献血。你可以陪我去吗?”我同意了。
我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献血是在十年前的海湾战争时期。那时,我最好的朋友是流动陆军外科医院的护士,我是因她才献血的。我还寄给她一个装满糖果和日用品的包裹,这些都是她在前线不可能有的。我记得我还为此很开心。
去血库前,我不知道会以具体人的名义献血。那里有一个公告栏,上面都是儿童医院小患者们的照片。两年前,正是在这家医院,我身患癌症的女儿离开了人世。因此,我很同情这些与绝症抗争的孩子们。有一张照片是一个9岁的黑人小女孩,由于药物缘故,她的小脸有些肿胀,但那漂亮的脸蛋似乎会说话。她叫亚里克西斯,正与病魔作斗争。她生命的大部分几乎都在与癌症抗争,我了解到,她的病情曾两次好转,但现在又恶化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于是,我请求以她的名义献血。
我不晕针,整个献血过程无丝毫疼痛。血库要赠我一个毛茸茸的小动物和一件T恤,我婉言谢绝了。我献血并非有所图,仅仅只是想献血。一个半月后,我又来献血。再一个半月后,我第三次献血。我觉得这是我力所能及的,因此我暗自发誓,只要身体健康,就经常来献血。我几乎不看电视,但我坚持在上班前打开电视。虽然并没坐在电视前收看,但我能听到播放的内容。一天早上,我听到播音员报道一个名为亚里克西斯的小女孩。我立即上前看,想知道报道的是不是我在血库认识的那个小女孩,的确是她。
亚里克西斯在抗击绝症的过程中死去了,我非常伤心。我听着亚里克西斯的故事,泪流满面。报道说她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孩子,对这一点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在血库的那张照片上,我从她的眼睛里就看出来了。她有着天使般的面庞,微笑中满是乐观和勇气。我看她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她。
那天早上,我得知她的故事和死讯并非巧合。她现在是一个天使了,她觉得让我知道这一切很重要;于我而言,我的献血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她,对那些在生命边缘挣扎的孩子们,却是极了不起的。
我从未见过这个了不起的孩子,也没接触过她,然而,她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她的精神触动了我灵魂的最深处,令我无法忘怀。我喜欢把她当做我女儿的好朋友,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她们很快乐、很健康,像所有小女孩一样,她们嬉笑着,玩闹着。
我的医疗师总对我说,尽管我做的事不占用太多时间,不花费太多气力和金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所做的没有价值。对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们做的每件小事都意义深刻。
心灵寄语
勿以善小而不为。点点滴滴的善行加起来,价值就不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