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中法战争中的失利,使詹天佑彻夜难眠。正当他暗自为前途叹息不止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好消息——“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了。詹天佑欣喜若狂,他想:“这可好了,祖国的铁路事业有希望了!”
1888年,詹天佑接到老同学邝孙谋从天津发给他的信,信中问他愿不愿意北上担任中国铁路公司的工程师,如果愿意的话,他可保荐。这正是詹天佑求之不得的事情,他立即辞职北上。
詹天佑赶到天津,担任了中国铁路公司的工程师。但是这个公司的本钱是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来的,因此受英国势力的控制。总工程师就是一个英国人,名叫金达。这个金达看不起中国人。对詹天佑当然也十分冷淡,只让他做了一个分段工程师的助手,负责塘沽至天津之间的铺轨工程。
詹天佑马上搬到工地去住。工地上,成队的工人一面劳动,一面齐声喊着雄壮的号子。这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使詹天佑感到从没有过的兴奋和快乐。他情不自禁地脱掉外衣,换上了工作服,拿起工具和工人们一齐干起来。
工人们从来没见过工程师和他们一起干过活,现在,看到詹天佑和他们一起抬土、打夯、垫碴、铺轨,而且样样都干得在行,都深受感动。大家伸出大拇指,异口同声地说:“詹工程师真是咱中国人的好工程师!”
在詹天佑的指挥下,工程进度非常迅速,只用8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预定任务。
这使担任总工程师的英国人金达很吃惊,从此,他开始嫉妒詹天佑,深怕詹天佑从他身边冒出来,砸了他的饭碗。于是,他想方设法刁难和压制詹天佑。正直的中国工程师都很气愤,要找金达说理。詹天佑却对同行们说:“技术业务是实在的东西,他们压不住我们,不要理睬他们。”
詹天佑的话不久就应验了。
1892年,铁路向东修筑到了滦河岸边,需要在河上建造一座大铁桥。可是,滦河水流湍急,架桥十分困难。金达接连请了英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的工程师前来承包建桥工程,但这三国的工程师都因打桩失败而打了退堂鼓。
眼看大桥交工日期就要到了,金达又气又急。在他无计可施的时候,他才想起了詹天佑。
詹天佑怀着为中国人争口气的决心,把建桥任务承担了下来。他首先了解了外国工程师用过的各种打桩方法,分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接着,了解了滦河河道历史上变迁的情况,以及河水四季的流速。随后,又勘察了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经过缜密的调查和研究,他采取了两条有决定意义的措施:第一,改变建桥地点;第二,改变打桩方法,采用中国传统的造桥方法,配合必要的机器进行打桩。
詹天佑带领工人终于顺利地奠定了桥基。不久,一座铁路大桥就巍然屹立在滦河之上了。
这使金达不得不深深地佩服。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詹天佑为会员。半殖民地中国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工程师,被膺选为英国工程研究会的会员,这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