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隐藏在计算机系统数据资源中,利用系统数据资源进行繁殖并生存,通过系统数据共享途径进行传染,并能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程序。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病毒把自身精确复制或有修改地复制到其他程序体内,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计算机病毒的危险性来源于可执行程序在系统中的传送,也来源于对隐藏病毒的数据文件的调用,而后者造成危害性往往更大。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计算机病毒是一段可执行程序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可存储、可执行的“非法”程序,和其他t合法程序一样,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运行,也可以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而不被人们察觉和发现。
(2)传染性
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重要特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通常,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再生机制,只要一接触就被传染。病毒程序一旦加到当前运行的程序上面,就开始搜索能进行感染的其他程序,从而使病毒很快扩散到磁盘存储器和整个计算机系统上。计算机病毒的扩散范围很广,速度很快。例如,一个PC机的病毒可以在几个星期内扩散到数百台,乃至数千台未连网的计算机中。
(3)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指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并开始破坏数据的过程不易为用户察觉,而且这种破坏性活动又是用户难以预料的。计算机病毒一般依附于某种介质中,有的病毒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进行传播和再生却不被人发现。在此期间,系统的备份设备(主要是磁盘驱动器)复制病毒程序并送到其他的部位。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与传染性相铺相成,潜伏性越好,其在系统中存在的时间就会越长,病毒的传染范围也就会越大。当病毒被用户发现时,系统实际上已经被感染,数据已经被破坏,系统资源已经被损坏。
(4)激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触发条件,如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一个病毒的传染机制使之进行传染,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计算机病毒的表现部分或破坏部分。一个病毒程序可以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在某个点上激活并对系统发起攻击。攻击是否进行可以与多种情况联系起来包括指定的某个时间或日期、特定的用户识别符的出现、特定文件的出现或使用、用户的安全保密等级及一个文件使用的次数等等。
(5)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目的是破坏计算机系统,使系统资源受到损失,数据遭到破坏,计算机运行受到干扰,最严重的甚至会使计算机系统遭到全面的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