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级癌症——艾滋病
艾滋病,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它是英语缩写AIDS的音译,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然而,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T4淋巴细胞,致使人体抵抗能力过剩,从而产生疫苗,以供它使用。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内脏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抵抗各种疾病的载体。
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剩,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艾滋病病毒代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个人感染了HIV 以后,这个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功能是击退疾病。经过几年,HIV 削弱了免疫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等。一旦有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
艾滋病代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他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状。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艾滋病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体液的交流而传播。体液主要有: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其他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和汗液,存在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唾液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汗液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艾滋病病人接触过的物体也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但是艾滋病病人用过的剃刀、牙刷等,可能有少量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毛巾上可能有精液。如果和病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就可能被传染。但是,因为性乱交而得艾滋病的病人往往还有其他性病,如果和他们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即使不会被感染艾滋病,也可能感染其他疾病。所以个人卫生用品不应该和别人共用。
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离开人体,如果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几分钟就会死亡。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这种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人们的日常的活动来传播,而且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目前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四种:性交传播、血液传播、共用针具的传播和母婴传播。
性交传播
生殖器患有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或溃疡时,会增加感染病毒的危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通过性交,艾滋病病毒就可能经血液或者精液传染。
血液传播
如果血液里有艾滋病病毒,输入这个血的人就会被感染。有些病人(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取的某些成分制成的生物制品,如果这个制品含有艾滋病病毒,这个病人就可能被感染。但是随着全世界对艾滋病的认识逐渐加深,基本上所有的血液用品都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的检验,所以在发达国家的血液制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共用针具的传播
使用不洁针具可以使艾滋病病毒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另外,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在有些国家,政府还有专门给吸毒者发放免费针具的部门,就是为了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母婴传播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但是,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有关抗艾滋病的药品,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就会降低很多,甚至完全健康。有艾滋病病毒的母亲绝对不可以用自己的母乳喂养孩子。
2.沉默杀手——糖尿病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它的特点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但近年研究证实,伴有情绪反应的应激可诱发糖尿病的发生,加速糖尿病的进程。
因为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所以国外把它称作“沉默杀手”。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几乎占90%以上,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
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机体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岛素得以“复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使血糖能够重新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摄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达到长期稳定和全面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使人体可长久享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
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自身免疫系统缺陷、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糖尿病的诱因,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还正在研究之中。
糖尿病可以引起并发症,它的并发症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并发症包括感染、糖尿病高渗综合征和乳酸性酸中毒;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肾性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病变、皮肤病变、肌肉关节病变。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3.糖尿病病人能不能吃糖
这是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其实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果糖,吃点蜂蜜对糖尿病人还是有些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