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儿童到学校里去,不是求学,也不是读书,乃是识字。大人看到初入学的小孩子总是问他:“你识了几个字?”小学生从第一天到学校里,就是识字。从小学升入中学,还是翻字典,问先生,努力识字。即使在大学里,还免不了有识字的工作。到底我们这样努力识字,已经识了多少字呢?中国究竟有多少字?识多少才够用?这都是有趣味的问题。
中国字都是单独的,所以数目很多。多得一个人读了半生的书,还有许多不识的字。有的国文教员叫学生背字典,结果也不能把中国字统统认识。
中国字虽然很多,但大部分已经是无用的死字(dead words)了,除了专门研究文字学的人,在这些字里钻研以外,我们用不着完全认识它——而且实际上完全认识也是不可能的事。
中国字中,虽然有一部分是死字,已经没有多少用处,但是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常遇到的,是很有用的,普通称为“常用字汇”。这些字我们应当首先认识,并且要识得十分正确。这是于阅读写作都有很大的利益的。
我们先来谈谈中国字到底有多少个吧!
中国的字数,历代不同,因为每个时代都有新的字产生。并且现在所有的字典,因为用的人不同,所以编印的字也不同。马瀛编的《平民字典》里,只有四千四百三十一个字,王云五的《小字典》里有一万五千四百三十一个字;《康熙字典》里有四万二千一百七十四个字;《中华大字典》里有四万四千九百零八个字。从民国九年新文化运动以来,欧美学术输入,中国的新字增加了许多。有人估计新旧字共总算来,总在四万六千个单字以上。这个数目恰好是我们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一。
何以说,中国字是随着时代增加的?这情形可以从下面历代的字典中看出来。
汉《说文解字》(许慎著)九三五三字
魏《声韵》(李登著)一一五二〇字
魏《广雅》(张揖著)一八一五〇字
梁《玉篇》(顾野王著)二二七二六字
唐《唐韵》(孙愐著)二六一九四字
宋《类篇》(王洙、胡宿等著)三一九一三字
明《字汇》(梅膺祚著)三三一七九字
清《康熙字典》(张玉书等著)四二一七四字
民国《中华大字典》(欧阳溥存等著)四四九〇八字
从这里我们知道中国字在魏朝和清朝增加得最多。这大概是因为魏、清两代和外族接触特多,吸收了许多外族语的缘故吧!
中国字这样多,要都认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曾经这样计算一下,如果一个人每天识五个字,不分晴雨,不论假日,不管生病与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要费二十五年以上时间,每日识十个字,也要费十二年半以上的光阴。
为了免除这困难,所以有一些无用的字,我们就不必学了。单把有用的字学会也就够了。但是,哪些字是最有用的呢?我们要识多少字才够用呢?这是我们要谈的第二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人花费时间来研究。民国九年陈鹤琴曾经把许多儿童读物、新闻纸、杂志、小学生课外作品、新旧小说、《圣经》等书里面的字,分析研究,得到语体文应用字汇四千二百六十一个。敖弘德也把国父的《留声演讲》、《中国革命史略》、《谚语选》、《新生活》及时报里的字分析研究,得常用字汇四千三百三十九个。李智曾估计说“最常用的四千字,得占普通读物的百分之九九点八”。可见一个人如果识四千个中国字就可以够用了。四千字不过占中国字总数的十分之一。可见中国的“死字”是怎么的多。
你知道你识多少字吗?这是我们要谈的第三个问题。
也许你以为可以识很多的中国字,绝对不止四千这个数目。我恐怕你估计得太多。不信的话,现在可以试验试验。
在下面有一百个字。这是用机会法从一本字典里抽出来的(原测验为中国心理学家张耀翔所编)。一百字中的每一个字,代表一百三十五个字。因为字典里总共一万三千五百个字。你先把一百个字,一个一个地认识一下,只要知道那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就是识了那个字。看看一百个字里,你共总识几个,然后乘一百三十五倍,就是你现在识字的数量。比方,一百个字里,你识(如果只知道读音,不知道意思,或是只知道意思,不知道读音,就算半个字)三十二个,那么,32×135=4320,你就共识四千三百二十个中国字。足够阅读普通的书报了。下面就是测验用的一百个字:
花、和、叩、切、全、居、奔、科、直、台、腓、职、谨、异、璧、纲、纣、猖、密、岛、邦、朵、侨、俱、俞、助、协、噜、汁、陭、喋、枯、狂、彊、桔、瘦、羹、蚤、药、荫、轴、辩、鲤、策、窝、放、消、漕、时、朏、烝、滥、旗、遥、亄、郯、蘸、錤、坺、增、挂、扦、揞、桀、樗、栊、殳、撬、泐、磟、莋、赚、饳、裖、閕、灵、缰、簸、蛊、瘰、湱、猿、焰、臞、葰、踅、鴂、眺、訿、獾、鎝、黳、馯、髌、鷵、韽
根据许多人的统计结果,初中一的学生,应当识四二六二个;初中二的学生,应当识四八八七个;初中三的学生应当识五一一四个;高中一的学生应当识五四七三个;高中二的学生应当识五六三二个;高中三的学生应当识五八六二个。你识多少个?诚实地测量一下吧!如果在标准以下,你应当努力识字,否则你的国文程度就有落后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