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电影、电脑、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溺于这些,而对传统的文字阅读提不起兴趣。学生不爱书,不爱阅读,不能正确阅读,无疑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有人对此大声疾呼: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孩子远离电视、电子游戏厅和网吧。孩子签名“告别网吧”的行动,搞得热火朝天,然而孩子并没有如大人愿的去爱书,去爱阅读。为什么会这样?问题不在于要不要给孩子一个“纯净”的没有电视、电子游戏厅和网吧的环境,而在于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爱书不爱阅读。这才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特别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真正该深思和反省的。
孩子为什么不爱书不爱阅读?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城市中的情况不太熟悉,因此,我就农村中小学的一些实际情况,作一点自己不成熟的思考。
1.缺乏必要的图书和阅览室。
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大多没有像样的图书室,即使有,图书数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都达不到起码的供全校师生阅读的要求。不少情况是,学校的图书室只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为了争创什么“教育强区”“市、区示范学校”而勉强设立的。只有在检查前后,图书室才象征性地开放几天。平时,图书室都是铁将军把门,作关门大吉状。虽然老师们也要求孩子利用零花钱,去新华书店买课外书,但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孩子阅读量。没有全天自由开放的学校图书室,校园文化建设中就少了读书的良好氛围。有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下,一界学生带动一界学生,形成良性循环,孩子们就自然爱上书籍,爱上阅读。
2.课堂教学中阅读的功利化教育。
不可否认,虽然我们强调“素质教育”许多年了,但由于农村师资力量有限,农村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中,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的情况普遍存在。试问:生活中,又有多少农村中小学教师自己是喜爱书籍,喜爱阅读,经常读书充电的呢?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听到的最多的仍是对一篇文章字、词、句、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老套重知识点的教学,而缺乏对整篇文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独创感悟和体验、体会。这样的死板的、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功利化的重知识点的应付考试的语文教学,哪能让孩子产生阅读的快感呢?而从来没有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的人,自然产生不了对书籍的爱和痴迷。
“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不像古人所说的那样,一个人一日不读书,会造成面目可憎的可怕结果,但不爱读书的人,确实不如爱读书的人有气质,有风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人的生命是一棵树的话,那么,阅读就是那浇灌这棵生命之树的活水。要让阅读点亮学生生命,要让阅读照亮孩子的人生,我们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免费提供给孩子足够多的好的图书,有义务和责任让孩子从小体验到自由读书的乐趣。
世界上有一个民族,历史上一度长期失去家园,没有国家领土,长期在世界各地流浪。然而,这个民族却不因没有国土而被其他民族所同化而消亡。这个民族,就是犹太民族。何以如此?犹太人是世界上有名的有智慧的民族,他们之所以创造了这样的生存奇迹,原因之一是他们对书籍的爱,这种爱有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他们为了让孩子从小就爱上书籍,他们特地将蜜糖粘在书页上,然后,让刚学会说话的幼儿去舔书,接着问孩子:书是什么滋味?孩子当然回答:书是甜的!就这样,犹太人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永远地烙下了“书是甜的”的印象,从而一辈子爱书籍爱读书,这良好的习惯伴随一生。
让我们向智慧的犹太人学习,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在课堂上告诉我们的孩子:书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