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蜂”导弹是美国空军专门用来对付集群坦克的一种机载武器,也是最早实现智能化的反坦克导弹。就是说,这种导!弹具有“自我思维能力”,当导弹从发射管发射后,每个导弹上的毫米波雷达扣缸外线跟踪器便自动开始工作,使导弹不仅能追踪辐射热的物体,而且配备的识别装置和微处理器使它能区别开哪些是伪装物,哪些是坦克。特别是导弹上的计算机,使每个“黄蜂”导弹都能自己选择一个坦克跟踪,一旦被选择的坦克已被别的导弹跟踪或已被击毁,它还会机敏地飞向另一辆坦克,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弹无虚发、发射后不用管的导弹。
那么,这种发射后不用管的导弹又是如何研制出来的呢?
1980年,美国宣布要增加国防预算,大力研制新型战略洲际导弹、飞机和坦克,用来对付未来战争中可能出现的集群坦克。由于当时北约国家在西欧的坦克数量比较少,如果用坦克来对付集群坦克,那就得生产足够数量的新型坦克,这需要很大一笔经费。以美国M-1型坦克来说,当时每辆造价达120万美元,几千辆这样的坦克就要几十亿美元。
为此,美国政府大动脑筋,最后设想,如果用导弹一对一地歼灭集群坦克,一定是合算的,所以就决定要研制一种名叫“黄蜂”的新型导弹,用来对付集群坦克在数量上的优势。他们还算了一笔账:“黄蜂”导弹每枚造价只需2.5万美元,相当于M-1型坦克造价的1/48.将来打起仗来,用一枚“黄蜂”导弹去击毁一辆坦克显然是值得的。但问题又出现了,要想用一枚“黄蜂”导弹击毁一辆坦克,就得要求“黄蜂”导弹命中精度必须达到百发百中,为此,美国采用了现代高新技术,很快就研制成功了具有智能的“黄蜂”导弹。
“黄蜂”导弹采用毫米波雷达和红外线跟踪器制导。毫米波雷达是一项新技术。一般的雷达使用的是厘米波,虽然厘米波可以透过云、雾、雨、雪探测目标,但需要甩大型天线来提供导弹探测器所需的分辨率,而且易被敌方电子设备干扰和发现。毫米波雷达就不同了,它可以使用小型天线,这样就不易被发现,而且抗干扰的能力也较强。另外,在“黄蜂”导弹上还装备有识别装置和微处理器,使它能识别不同的目标,并能自动追踪目标,直到将目标击毁。
“黄蜂”导弹主要装备在美国F-16战斗机上,一次可携带2个发射吊舱。这种导弹既可单个发射,也可一次连续发射12枚,发射完毕,将吊舱抛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