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99900000010

第10章 六亿神州尽舜尧

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心系人民,心系民族,心系社会主义建设,心系国家繁荣发展。

让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人民幸福,是他毕生的宏愿!

在他的革命实践中,在他创作的许多诗词中,都体现了这个鲜明的主题。

1956年5月,我国城市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不久,毛泽东南下视察工作。由于连日天气闷热,他叫来卫士长李银桥说:“我们走吧,到长江边上去,去游长江!”虽然大家轮番劝阻,甚至呈上了“不宜游长江”的报告,但毛泽东决意要去。

5月30日,毛泽东到达长沙,在长沙游了湘江。31日早晨,从长沙飞抵武汉,刚在东湖宾馆住下,他就提出:“走,去游泳!”

下午两点,毛泽东在武昌江边汉阳门码头附近下水,那里,正在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八号桥墩。只见江面上波浪翻涌、寒气阵阵,气温只有摄氏20度。

毛泽东安详地躺在江面,在滔滔的江水中,时而仰游,头枕波峰;时而侧泳,奋臂击浪;时而潜身水下,转体戏水;时而踩水慢游,如闲庭信步。他边游边同护游的游泳选手和警卫人员说说笑笑,特别开心。

同时下水的王任重等人,身体不适,都返回船上。游到长江汉水汇合处时,一个浪头打来,只见毛泽东吐出一口水来,诙谐地说:“长江的水好甜啰!”

当日毛泽东顺流而下,游了两小时零四分钟,游程近30华里。

6月2日,毛泽东再次畅游长江。6月3日,天气不好,江面有风,气温不到20度,他又一次下水。

忽然,堤上有人发现了他,惊叫起来:“毛主席!毛主席在江中游泳!毛主席万岁!”人们顿时涌向江堤,刹那间,数万人雀跃欢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听到群众欢呼,直起上半身,踩着水,挥手致意,并用他那宏亮的湖南乡音高喊:“人民万岁!”

长江,自古被视为舟楫难渡的天堑。从1956年到1966年的11年间,毛泽东先后18次畅游长江。

就在这次武汉游泳期间,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诗人开篇即像乐章的序曲和前奏,以流水对写明诗人行踪及行程之速,给全词笼罩了一层心旷神怡的气氛。

长沙是诗人的故乡,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诗人数十次到过武汉,如此开头,不写胜景,不说古迹,而独举长沙水和武昌鱼,更显亲切和轻松。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刻印线装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中,对“长沙水”和“武昌鱼”作了这样的批注:

长沙水: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武昌鱼:三国孙权一度从京口迁都武昌,一些官僚豪绅,反对迁都,造作口号云:宁饮扬州水,不食武昌鱼。那时的扬州人心情如此。现在变了,武昌鱼是颇有味道的。

长沙水和武昌鱼,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诗人留心生活,撷取生活之浪花,匠心独运而成。

5月30日,毛泽东来到长沙,下午游过湘江,回到湖南省委的蓉园。毛泽东仍无倦意,拿起报纸来看,服务人员给他泡来一杯浓茶。毛泽东端起茶杯,轻轻地喝着,感到茶水格外馨香,余味绵长。毛泽东很有兴致地问:“这茶怎么这样清香?”

服务人员答:“这是用长沙白沙井的水沏的。”

毛泽东深有感慨地说:“美不美,家乡水啊!”

谁也没有想到,一杯香茶,已让诗人开始酝酿着这首著名的词章。

今天人们吃到的武昌鱼,就是湖北鄂州樊口产的鳊头鱼。

据曾经在长江轮上为毛泽东烹饪过武昌鱼的厨师回忆,毛泽东当年回到武昌东湖宾馆时对他说:“杨师傅哎,你做的武昌鱼味道蛮不错。这武昌鱼还有典故哩!岑参有‘秋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在巴陵道’,马祖常有‘携幼归来拜丘陇,南游莫忘武昌鱼’……不吃你的武昌鱼,我是写不出诗来的。”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了刚写好的新诗《水调歌头》,送给了杨师傅。

诗人在游泳中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

在万里长江之上游泳横渡,是非常需要高超的技能和勇气的。毛泽东以伟人气度,自信而自由地舒展于浩淼的波涛之中,与无垠的江水,辽阔的楚天构成了一幅广大无尽的搏浪图。诗人极目眺望的“楚天”,是指楚国的天空,武昌这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

诗人凭借驾驭风浪的本领,根本不怕风吹,不怕浪打,那种宽松愉快简直胜过在庭院悠闲散步的感觉。充分表现出革命家那种不把大风大浪放在眼里的心胸,那种征服大自然的气魄。

诗人即景生情,不禁想起古代哲人孔子的话,感叹流逝的岁月就像这滚滚东去的江水,勉励人民要珍惜时光,抓住机遇,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如何建设好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放眼江上,船帆往来,龟蛇二山静穆,不由得激荡起诗人心中宏大的志愿,诗人勾勒出了两幅壮丽的画卷和宏伟蓝图:

第一幅“宏图”,就是当时正在长江“天堑”上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诗人游泳时曾从刚出水的桥墩旁穿过。

在湍急的长江上架桥,将旷古以来被大江南北隔开的龟、蛇两山连接起来,这是“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大手笔之一,也是中国桥梁史上的破天荒之举。

毛泽东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桥飞架南北’,只有我们今天才做到。”

精彩还在后头!

在滔滔江面上,毛泽东奇特的思维,载着他奇特的想象,穿越了现实,穿越了历史,穿越了人与神的界限,飞到了天荒地老的长江三峡,由眼前江面上大桥工地建设的繁忙情景,联想到长江的治理和利用,因而脑海中浮现出另一幅“高峡出平湖”的更为壮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蓝图。

当然,这幅三峡建设蓝图,决不是诗人兴之所至的突发“奇想”,而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早在毛泽东参加“五四”运动的时候,就听说孙中山有在长江三峡拦江筑坝、防洪发电的《实业计划》。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也开始思考,如何将长江“水患”变为“水利”的问题。

1952年5月,他在颁发给荆江分洪工程的军民锦旗上,题写了“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的题词。

1953年2月,他在“长江”舰的甲板上,向被他称之为“长江王”的林一山详细询问有关长江的历史水文资料。林一山,时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毛泽东同林一山讨论了综合利用长江流域的水利资源问题。从而,一个修建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的构想,渐渐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当时,毛泽东凝视着那张治理长江的规划图,举起右手,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圆圈,问道:“修这么多水库,都加起来,你看能不能抵上三峡一个水库呢?”

林回答说:“抵不上。”

毛泽东指着三峡口说:“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呢?就是说先修那么一个三峡水库,怎么样?”

这是一个惊世骇俗的设问!

1954年11月,毛泽东在广州讨论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

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要把三峡工程列入计划,但按照我们现在的物力、财力,又不能列入五年计划,只能列入长期计划。我是看不到了。”这时,毛泽东对在场的邓力群说:“将来建成时,要写一篇祭文告诉我。”

如今,历史证明了毛泽东的科学预见:自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之后,现在长江上已有无数座“长虹”飞越天堑了!而被称之为“世纪工程”的三峡大坝,从1994年动工,历时12年,于2006年5月全线建成。毛泽东50多年前的“三峡梦”——“高峡出平湖”,终于变成了光辉的现实!

如果在险峻的巫峡上筑起大坝,对巫山望霞峰上的神女来说,该不会有什么影响吧?而当你看到这样巨大的变化,一定会惊奇吧!诗人借神话传说中的神女出场作证,其意趣之高远,诗味之隽永,真是匪夷所思,教人拍案叫绝。

这首词作,还有一个“一盒三五牌香烟换来一幅墨宝”的故事呢。

1961年9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

9月23日晚上,毛泽东在武昌东湖会见蒙哥马利,并共进晚餐。蒙哥马利送给毛泽东一盒“三五牌”香烟。

24日下午,毛泽东和蒙哥马利再一次会谈,又邀请蒙哥马利去游长江。毛泽东游了一个多小时。

夜晚,蒙哥马利正准备行装,打算第二天启程回国,毛泽东前来看望。

毛泽东对他说:“为你送行,送给你一件礼物。”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宣纸。

陪同人员告诉蒙哥马利:“这是主席1956年写的一首诗,叫《水调歌头·游泳》。主席亲笔写了自己的诗词送给外国客人是极罕见的事情。这是主席早晨四点钟起床后写的,上面还飘着墨香呢!主席不但署了名,而且还写了‘蒙哥马利元帅’。”

这幅《水调歌头·游泳》手书,也许是英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件毛泽东书法作品。

蒙哥马利端详着遒劲有力的汉字,喜出望外,连声向毛泽东道谢,握着毛泽东的手久久没有放开。毛泽东说:“不要忘了,我们还要在长江进行游泳比赛呢!”

如果说,《游泳》是毛泽东为了国家发展大计,要求彻底改变长江“天堑”的交通状况,变水患为水利,那么《送瘟神》则是他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要求尽快消灭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使广大农民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1958年6月30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刘庄,毛泽东坐在一张藤椅上,看着当天的《人民日报》,有一篇报道吸引了他的注意,这就是题为《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的长篇通讯,还同时配发了《反复斗争,消灭血吸虫病》的社论。

毛泽东仔细地看了又看,心情激动。

三年前,正值农村夏收夏种的大忙季节,毛泽东从北京出发,一路南行,调查访问,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他来到浙江的余杭地区,看见池塘边的一株老樟树下,一个农民仰天躺在那里,腹部鼓胀,颈部粗肿。警卫人员上前问他,那农民流着眼泪说:“好不容易盼到解放,土改分得了田地,可惜好日子不长,自己得了这‘鼓胀病’,有田不能种,成了废人!”他声泪俱下,极端难过。

毛泽东听了,心情十分沉重,对警卫人员说:“血吸虫病对人民的危害很大,一定要想法帮助人民解除苦难,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由于毛泽东的重视,中央血防小组和国务院卫生部,先后多次组织专家考察团去余杭、余江搞血防工作。江西省卫生厅也几次抽调医生到余江去免费为疫区人民治病。

经过多种试验,余江人民终于找到了填旧沟、开新沟,彻底消灭钉螺,根绝血吸虫病的措施。

这对毛泽东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

毛泽东兴奋不已,欣然作诗《送瘟神》:

七律二首

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送瘟神”,就是把旧时传说中散布瘟疫的恶神送走。

这首“连章体”律诗成于7月1日,恰是中国共产党诞辰37周年。

此时此刻的毛泽东,心情激动,以至于浮想联翩,一夜无眠。

旧社会,血吸虫病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再多的青山绿水也是枉然,即使有像三国华佗那样的名医,对小小的血吸虫也无可奈何。因为反动统治者都以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为满足,根本不关心百姓疾苦,不会去治理“小虫”的问题。

由于血吸虫的危害,成千个村庄野草丛生,到处是衰弱不堪的病人,粪便满地;上万个家庭萧条冷落,只听到冤死的鬼魂在哀鸣。

据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余江县蓝田坂方圆五十里,过去由于血吸虫病为害,在近五十年内,三千多人因患血吸虫病死亡,有二十多个村庄完全毁灭,有一万四千多亩田地变成了荒野。

千村薜荔,万户萧疏,就是这种事实的高度概括。它既是疫区惨状的写照,也是旧中国广大人民受难的缩影。

这时,思绪万千的诗人,诗情插上翅膀,飞天巡河,神游大地,纵览无限宇宙,在太空中遇见牛郎。牛郎是民间之神,百姓之神。他自然关心他的家乡,打听瘟神为害的情形。那也只能回答他:时间之波尽管逝去,人民悲哀、瘟神得意的情形,仍然同你在家乡时一样,一直在继续啊!

在苦难中煎熬的人民,何时才有出头之日?

来了!毛泽东来了,共产党来了!

走了!小虫走了,灾难走了!

在社会主义社会,阳光明媚的华夏大地,到处都是春风吹动的杨柳;六亿中国人民,个个都是唐尧虞舜那样的贤能之人。

春天的蓬勃生机,象征新中国的欣欣向荣,与旧中国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毛泽东用“尧舜”来歌颂当家作主、勤劳勇敢的六亿中国人民,对劳动人民的首创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智慧非凡的炎黄子孙,敢于战天斗地,让春雨随着我们的心意翻作波浪,让青山按照我们的愿望变为桥梁。

人民群众劈山治水,改造河山,这是何等的声威!

在高与天连的五岭山上,银锄起落,这是何等的豪情!

三河岸边,铁臂挥舞,使大地摇撼,这是何等的声势!

在大智大勇的中国人民面前,小小虫疫,何足惧哉!

这时,瘟神无路可逃,只能让我们焚化纸船,点燃蜡烛,送他“上天”!

在诗歌艺术的土壤里,浪漫主义是不会凋谢的奇葩,现实主义是永远鲜活的常青树。《送瘟神》是毛泽东诗词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又一杰作!

《送瘟神》前后两首,如同两幅对比鲜明的画卷:前者阴暗凄苦,后者春光明媚;前者沉郁悲愤,后者昂扬豪放。二者相连,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强烈对比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效果。

诗人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让科学与神话联姻,“坐地”“巡天”,出入古今,看大千世界,听宇宙来风,见牛郎,送瘟神,静态动化,物态人化,悲人民之所悲,乐人民之所乐,尽显奇思壮采。

1956年12月,毛泽东曾对人说:“韩愈很会写文章,他写的文章有两篇是好的,有一篇是《送穷文》。我们也要写《送穷文》,中国几十年才能把穷鬼送走。”

两年之后,毛泽东就写下了这两首诗歌,真可谓珠联璧合,异曲同工。

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不仅关心祖国的经济建设,同样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他的诗词中,有一首题为《八连颂》的杂言诗,写得极具特色,诗趣盎然,民歌风味十分浓郁。

杂言诗

八连颂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

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

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

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

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

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旧中国的上海,是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大染缸”。帝国主义分子曾经断言:中国共产党将在这个“大染缸”中变黑、烂掉。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八连进驻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南京路。经过十几年的考验,这个长居闹市的连队一尘不染,克己奉公,热爱人民,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该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这年“八一”建军节之际,毛泽东挥笔写下了《八连颂》,热情讴歌好八连的英雄事迹,颂扬他们“拒腐蚀,永不沾”的高贵品格。从此,一个学习好八连的热潮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诗一开篇,就高调唱颂:南京路上的好八连的英名传遍天下。然后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赞扬解放军八连的干部和战士坚强的革命意志。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其根本原因,就是:一切为了人民!

毛泽东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要防止因胜利而骄傲、以功臣自居、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等情绪的滋长,要警惕别人用糖衣炮弹的攻击。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因而,毛泽东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提出了向好八连学习的要求:“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学习和自立的目的,就是要抵御外界的各种压力和侵蚀。

诗人连用了八句以铺排的手法,号召全国军民要做到“八不怕”。做到了八不怕,我们就能战胜一切敌对势力,像参天傲霜的松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毛泽东进一步要求广大军民要“纪律好,军事好,政治好,思想好”。这样,才能分清是非,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增强团结。这是全诗的重点。

最后,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作为全诗的结束,警策、有力,落地有声,蕴含着深邃的革命哲理,鼓舞着几代中国军民。

《八连颂》是一曲中国共产党思想和作风建设的赞歌,是一曲人民军队革命精神和光辉形象的赞歌!

红日从韶山升起,诗魂似鲲鹏展翅。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虽然已经离开他深深眷恋的这片热土,但他的思想,他的诗词,已经融进华夏大地,汇入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岁月迁延,不会磨灭毛泽东的诗篇,时光流逝,无法掩没诗人的光辉!

在毛泽东为我们留下的巨大精神宝库中,有一部辉煌的著作叫“毛泽东诗词”!

数十年来,毛泽东诗词一版再版,截止20世纪末,已被翻译成各种民族语言文字在全世界传播。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一座埋藏深厚的大金矿”,“不论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影响之大,无与伦比”,“毛泽东诗词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著名诗人贺敬之说:“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结晶”;“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史诗”。

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曾经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7年的逄先知说:“毛泽东诗词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时代精神。他为当代诗词创作和革新提供了范例。”

毛泽东诗词,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成为中国诗歌史乃至世界诗歌史上一座巍峨的里程碑!

同类推荐
  • 心的呐喊

    心的呐喊

    本书是作者的一个评论作品集,大部分作品发在《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和《人才信息报》的评论专栏里,并成为这三家报刊的评论主笔。
  •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这是一本全面、立体地介绍可可西里和藏羚羊的散文。作者把他五十多年,特别是最近几年间目睹的可可西里的变化和藏羚羊的命运以及自己的感受用灵动的文字记录了下来,不乏感人的故事情节,可读性强。阅读此书等于亲历了一回可可西里。
  • 与时代同行

    与时代同行

    立独行的思想者精神家园的守护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文化盛宴。本书回顾作者三十年的思想和文字历程,其中有一个转折点,从专业研究兴趣上说,从语言哲学转向了政治哲学;从社会文化立场的表述上说,从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变为既支持、又反思,在表示应当坚持改革的同时,更为注重改革中社会公正和人民利益的内涵。其中,不变的则是始终要求思想解放,继承和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启蒙、民主、科学、理性。
  • 历代碑铭

    历代碑铭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历代碑铭》中记载的这些凝聚着深邃而精湛智谋的碑铭,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历史大片,绘制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历史长卷。成为了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历史绝唱。
  • 文学理论向度研究

    文学理论向度研究

    本书以向度作为考察文学理论的全新视角,通过分析并探讨载体向度、本体向度、读者向度与文学之外的文论向度,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创新研究,可作为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等专业学生考研、专升本、自学考试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被评为“有见解的、内容扎实的、有益于我国文学理论建设的值得一读的一书”。
热门推荐
  • 武血尊者

    武血尊者

    李家庶出子弟李阳,因偷学家族武学,被家族指定为陪葬品,不想墓中得到奇遇,逃得性命,脱胎换骨,武学修炼一日千里,成功飞升神界,成为神界至尊。
  • 铭星夫妻有点萌

    铭星夫妻有点萌

    时隔三年,她又重新闯入他的生活。想让他尝尝她这三年来受的这些苦的滋味。“老婆,我好累啊,我不要赶行程了”不不不,这画风不对啊...韩铭姝明明是回来复仇的啊,怎么感觉自己和他重新结婚了一样。“我刚才说的话,简单来说,就是我喜欢你。”-易星辰“我们可能在错的时间遇到了彼此,所以现在才会有这一系列曲折的事情发生,还好,我们没有放开彼此的手,谢谢你,易星辰,还有,我爱你。”-韩铭姝“生活不是偶像剧,没有那么多曲折离奇的过程结局却又皆大欢喜,易星辰,我折腾不起了!”-韩铭姝
  • The Old Merchant Marine

    The Old Merchant Mar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鬼域大少

    鬼域大少

    漆黑之所,万恶之源,人们称之为“十方鬼域”一场荒唐的赌局,开启神域君临,鬼域臣服的万年格局。然而来自鬼域的一名落魄古族末裔,人称“大少”的阿楼兰—洛法,以其人生格言“地盘+财物+女人=地位”正悄然改变着一切“为了光复古族阿楼兰氏的辉煌,肆意掠夺才是唯一可行的王道……哈哈哈,杀唧唧!”呃……于是,一个装逼、自傲、开挂、奇葩的进击无厘头,就这样开始了一场专属于自己的热血物语?备注:由于某某站更新页面刷不出,所以来创创这写书了!新人一枚,坦求支持哦!
  • 我的青春只为遇见你

    我的青春只为遇见你

    莫小轩一个孤儿院长大的孩子,经过自己努力的辛苦的奋斗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学校,在这里他遇见了韩亦沫,两个人的恋情就这样的开始了,最后莫小轩因为知道了自己得了绝症以后就找了个人扮演自己的男朋友和韩亦沫分了手,自己就一个人独自的离去,去了那遥远的地方,回到了她生长的地方,韩亦沫开始不知道这件事情,可是最后当韩亦沫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莫小轩已经离开了人世,这一切的一切对韩亦沫来说都是痛苦的,这一切的一切以后,韩亦沫决定了也和莫小轩一起去那天堂。有了你的陪伴在什么地方都是好的。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灵起苍穹

    灵起苍穹

    风挽歌,《灵之苍穹》的第一大神!冷酷无比,杀人杀怪不眨眼!可是······你知道她的操控者是个萌萌哒的小萝莉吗?夙碧月,《灵之苍穹》的女神,美艳无双,柔情似水,能力超强。就是这个白莲花,居然偷了风挽歌的绝顶灵兽,还去厚脸皮地找她挑战,最后耍贱将大神给推下那异之空间!再次醒来,风挽歌真身穿越到了一个非游戏的异世大陆!可是,她从大神变成了一级的菜鸟君。好!从今天开始,萝莉的玩转异世生活开始啦!开酒楼,秀赌技,拼技能,还有两位大神是她姐,看她如何在这里混得风生水起。(小朋友写的,不喜欢勿喷!喜欢就入坑!也要多多支持!)
  • 校园重生:男神通缉令

    校园重生:男神通缉令

    她本是高高在上的商界女王,却意外在软弱愚笨的初中生身上重生。一朝重生,她风华毕露,叱咤校园。面对欺负原主的师生,她——“我是傻子,杀人不偿命的,怕不怕?”一把匕首抵着人的脖子,她垂眸低喃着。面对欺负妈妈的畜生,她——“敢欺负我妈妈,我让你连禽兽都当不成。”一声冷笑下,她已经一脚踹向了男人的两腿间。面对“傻子”“蠢蛋”的帽子,她——“这世上,只有我楚宁不想上的学校,就没有我考不上的。”狂言诳语后,她顶着全校闻名的“蠢猪”之名,,以近满分的成绩拿下全市中考状元桂冠。风华绽放的她,竟意外吸引了某个俊美男人的注意。当霸道尊贵如他,遇上冷漠疏离的她,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 梦里寻歌

    梦里寻歌

    他爱她却错过了,当再次相遇,他不管不顾,只想爱她,即使是断送星途,即使是失去现在所拥有的的一切,他还是只想爱她。她以工作为由,一直不肯承认爱他的事实,直到离开他,她才发现自己有多爱他,就算自己满身伤痕,她也要保护他。离开他的日子里,心心念念的是他,梦里也都是他。当再次相遇,他要为她放弃一切,她却拼命保护,为了保护他,她违心说不爱他,爱他的话只能在梦里诉说
  • 绝句代书赠钱员外

    绝句代书赠钱员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