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的好,“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不敢作礼乐焉”,一个人再有本事和修养,也要按照其在体制中的位置行事。不管是单位还是企业,每一个工作岗位都会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优秀的执行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做不符合身份的事。
孔子的弟子子路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一年夏天,雨水很多,子路在做蒲(地方名)的“宰”(相当于今天的行政长官)时,担心洪水暴发不能及时下泻而造成水患,就带领当地的民众疏浚河道,修理沟渠。他看到民众夏天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非常辛苦,就拿出自己的俸禄,给大家弄来食物。
孔子听说了,赶紧派子贡去制止他。
子路大为生气,怒气冲冲地去见孔子,说:“我因为天降大雨,恐怕会有水灾,所以才搞水利工程;又看到他们非常劳苦,有的饥饿不堪,才给他们弄点粥喝。您让子贡制止我,不是制止我做仁德的事情吗?您平时总是教我们要有仁德,现在却不让我实行,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听您的! ”
孔子说:“你要真是可怜老百姓,怕他们挨饿,为什么不禀告国君,用官府的粮食赈济?现在你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大家,不等于告诉大家国君对百姓没有恩惠,而你自己却是个大大的好人吗?你要是赶紧停止还来得及,要不然,一定会被国君治罪的! ”
子路犯了一个错误:越位。在层级森严的时代,子路置国君的名义和职责不顾,自己周济百姓,百姓可能“只知有子路,不知有鲁君”,国君如果知道了肯定会责怪子路,并降罪于他。在企业也是一样,员工不好好守住自己的职责,却做上级该做的事情,就犯了越位的错误。
大部分的企业都将“职位说明”形成白纸黑字,在入职的第一天就明确告诉员工。这个“说明”的意思,就是规定你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权限。权责是个框架,在这个框架内需要你执行到位,如果你非要做超出自己权限范围之外的事,不仅会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还有更多的执行后果要承担。
职场中做事时到位而不越位,做好分内之事,不抢风头、知进退,让自己处于一种稳定积极的工作状态,这是执行的一个重要原则。老板可以容忍下属犯错误,却无法容忍越位执行,这是他“无形的底线”。员工如果以为自己可以无所顾忌、勇往直前,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始终要记得,不越位的重要前提是执行到位,不能为了怕越位而无所作为,这不是一个执行型员工的所为。该说的话,一定得说,而且说到位,把意思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该做的事,坚决去做,而且做到位,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