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能听见有人说:“如果我当时就开始做那笔生意,早就发财了! ”或者“我早就料到了,真后悔当时没有做!”然而,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如果只是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整天梦想着天上掉馅饼,而不是脚踏实地付诸行动,那么幻想恐怕永远都只是幻想。只有积极行动,才能将想法转化为现实。
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的快速传递已经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各地的市场信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信息就是机会,就是财富。如果不能“第一时间”行动,就等于把市场拱手让给别人,把财富留给竞争对手。而自己永远也不能奢望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1983年,时任中国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的王光英看到了一份工作人员为他准备的报告,得知智利一家倒闭的铜矿由于急于还债,需要处理一批二手矿车。这批矿车都是倒闭前不久矿主为加快工程进度采购的,几乎没怎么用过。矿车均为名牌车,总数有 1500辆。
王光英认为机会来了,他火速派人与矿山老板取得了联系,表达了买车的意愿。与此同时,一名负责购车的专家与工作人员派遣组火速成立并赶往智利。临行前,王光英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只要认为车好价格好,就果断拍板成交。
这位矿主虽说已破产,可他仍对即将出手的 1500辆车进行了很好的保护,甚至让工人将所有的车都细心地涂抹了防锈油。专家组人员经过验车,发现各项指标确实令人满意。他们丝毫不耽搁,马上开始了与矿主的讨价还价。矿主由于还债心切,最后双方很快以原价八折的价格成交了。协议刚达成,一位美国商人就来到了铜矿。
王光英的这次果断决策,为国家净赚了 2500万美元。
速度是公司发展的优势,在这个“快者为王”的时代,速度已成为企业的基本生存法则。企业必须突出一个“快”字,追求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在第一时间制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一时间的执行速度也是员工个人的竞争优势。一旦决定做某事,就马上付诸实施是成功者的才能,“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是他们的口头禅。
人生是短暂的,要做就得立即做。“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一点动手,就早一点起步,早一点向成功迈进。有的人并不是不知道及时行动的重要,但是迟迟不愿意行动,结果又产生负疚感,造成意志的瘫痪。结果与其说是因为恐惧而不去行动,不如说是不去行动而导致恐惧。
的确,第一时间行动有时很难,尤其在面临棘手的工作时,常常不知从何下手。然而,许多事情的难度,恰恰是由于我们的犹豫和摇摆加大了。事情往往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艰难,只要我们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就可能产生出乎意料的情况,达到完美执行的结果。
为了促使自己不放过最好的执行时机,在“第一时间”内行动起来,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学会倒计时。这是一种最直接地建立紧迫感的方式。
向那些“第一时间”执行的人学习,模仿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培养自己“第一时间”执行的习惯。
学会假设。做一些适当的假设,如“如果我现在不做这件事,会有什么结果”?“如果我明天再做这件事,会有什么结果”?这些后果大都是负面的。在很多情况下,是成功还是失败就在于关键时刻的一个细微的心理变化。这个假设带来的负面效应很有可能会改变个人的执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