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职场人,在上级布置任务的时候,看似听得很明白,但却因为没有真正搞清楚要如何操作,最后落得个上级不满意的结果。要想执行不走样,完整领会上级的意图很重要。
小李在一家公司当行政助理,一天,总经理把小李叫到办公室,吩咐他安排一辆车,到机场去接一个人,并且特别叮嘱他让老司机开车去接这个人。
小李从同事那里了解到,因为过几天公司要请一位专家来做培训,这个人可能就是那个专家。
小李先是打电话到后勤,结果该部门的同事说经常接贵宾的几个老司机不是正在休假,就是正出外勤,最迟也要第二天才有空闲。小李想,反正是接人,接到了就行,谁去接都一样,不一定非得是老司机去。于是小李另外找了一个新来的年轻司机,他对人热情,还很有冲劲。
小李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接到人后,总经理发现接人的是年轻的司机,而不是老司机,当即就发了火。
总经理说:“我不是特意告诉你让老司机开车去接吗,你为什么要自作主张?”小李很委屈,自己明明是好心,并且已经完成了任务,怎么反而挨了批评呢?
其实,小李如果懂得要充分领会上级的意图,在派人去接之前,就应该先了解一些细节:要接的人是什么身份?与公司是什么关系?总经理打算用什么规格的礼遇,等等,还有特别叮嘱老司机去接是什么意思?
只有弄明白了总经理是要借“迎接”这个机会,向客人表达相当级别的礼遇,就会知道,总经理要的这个司机不仅驾驶技术好、道路情况熟,而且对公司认同感强、谈吐得体,懂得什么时候在客人面前说什么话,知道在酒店开什么档次的房间……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只要完成了任务,有了结果,过程就不重要了,何必非得按照上级的吩咐按部就班呢?我们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这种理解也没错。但是,很多时候,执行的灵活性是要有一个大前提的,就是不违背上级的意图。
所谓上级意图,是指上级在布置工作、下达任务、发出指令时的本意或精神实质,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或标准。如果对上级的意图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往往会费力不讨好,很难按照上级的期望完成任务。
上级是决策者,不可能将每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向下级解释清楚。但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必须在上级下达任务的时候,多想、多琢磨,只有充分领会了上级的意图,才能执行到位。这就要求员工不仅对于上级明确安排的事情充分理解、不折不扣地执行,而且对于上级没有明确说出来的事情,也要站在上级的角度多思考,自己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领会上级意图的基本途径
从主动询问中掌握:受领某项工作任务前,作为下级要主动向上级请示、询问,了解上级的考虑和想法,尽量少走弯路。
从平时言谈中捕捉:上级的思想、主张,大多是通过言谈表现出来的。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对上级的发言以及主要观点和主张,要反复领会。
从日常行为中发掘:行为是思想的客观反映,上级的意图必然要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对上级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从上级的行为表现中发现其思想和主张。
从综合分析中领悟:通过从上级下达任务前后流露的零碎“信息”汇总串联,连贯分析,梳理出上级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