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注释”富:家庭稳定,财产丰足;贵:指人的地位高。谄(chán)容:巴结奉承的样子。贫:缺少钱财,生活困难;穷:缺乏财物或处境恶劣。
“译文”看见富贵的人就表现出谄媚面孔的人,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就表现出倨傲无礼的人,是最卑贱的。
“解析”请看《论语》中孔子与弟子子贡对待贫富的态度。
一次,子贡问老师孔子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意思是说贫穷而不巴结奉承,富足而不骄横傲慢,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意思是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可以的,但这样还不如贫穷而快乐、富足而知晓礼仪。贫穷还能快乐,富足能够懂礼,这即是心不为外物所动。一切喜怒哀乐、穷达荣辱都不影响自己的本心,这即是圣贤情怀。有了这样的情怀,自然不谄富骄贫。谄富骄贫的人都是将钱势看成了衡量人的标准。
其实这和上段讲的婚姻是同理,看人根本是看人品。我们敬重别人,是因为他的道德文章,而不是看重他的财富权势。一个人品行低劣,不学无术,再有钱有势也不值得尊重。
请再看《战国策》中记载的苏秦的故事。
战国时的纵横家苏秦,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zònghéngbǎihé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之术多年,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他家庭贫苦,因向秦国推销统一中国的策略没有成功,一无所成,搞得“妻不下纴(ren纺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即父母妻嫂都不理他,待他极其凉薄。苏秦自叹:“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于是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讲的就是苏秦发愤读书,钻研兵法的事迹。后来他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不久身兼六国宰相。衣锦还乡之时,全家对他的态度都彻底改变了,父母亲自为他打扫房间、道路,请来乐队到离家三十里以外的道路上去迎接;妻子对其更是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嫂拜倒在地上像蛇一样爬到苏秦脚下,又是磕头,又是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你以前对我那么倨傲,而今天又这样低声下气?嫂子回答说:因为你现在地位高了,金钱多了,我们全家都有依靠了。
这就是骄贫谄富的典型事例,而且是那么的恶心丑陋,从中也看出了世态如此炎凉。世态炎凉就是人在得势时门庭若市,大家都来捧你,奉承你;失势时门可罗雀,大家都远离你,躲着你。这是世俗社会处于功利境界的人们的普遍状态。
有道德境界的人则不论做任何事、评论任何事都是以道义为标准,符合道义的就去做、去称赞,不符合道义的则不做、而批评它。读书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人生的境界,当人超越了功利境界进入道德境界,自然就不会谄富骄贫。
中国传统读书人都有一种不卑不亢的品格。请看晏子使楚的故事。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于是,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会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才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你当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肖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肖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不肖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宴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群臣们面面相觑(qù:看)半天说不出话来。
所以,为人处世要堂堂正正,对人说话要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这就是不卑不亢,这就是人应有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