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艺术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很古的时候。剪纸艺术继承了古代铜器的秀丽、细致、夸张的风格,是民间代代相传的传统艺术。也有的剪纸继承了“汉画石刻”,粗犷和细腻相结合,表现了民间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剪纸的种类很多,有贴在窗子上的窗花、有贴在门上的“吊钱儿”、供品上用的剪纸、花灯上的灯花、家具上的贴花、墙上用的“墙花”、婚嫁中用的喜花、丧俗中的魂幡等等。剪纸艺术也是用于服饰的一种“花谱”,如绣花鞋样、鞋底花样、鞋头花样、袖口花边、衣领花边、衣服的底襟花样、裤子口的花边装饰、头巾花样、荷包装饰花样、香袋装饰花样等等。
服饰花谱的出现,使得服饰刺绣更方便了。例如鞋帮子的绣花,常常是用两边对称的花样,剪纸正好有这样的特色。对称是剪纸经常用的手法,一张纸对折,一剪刀下来可以剪成两边对称的花样。如果是二方连续的花样,一张长形的纸按照花边的需要折成方块,一剪刀剪下来就是一条长长的花边。旧时民间服饰都是家庭自做,姑娘、媳妇都要会针线,绣花、挑花更是妇女们的“必修课”。创作绣花花样是民间服饰的前提,妇女们常以高超的绣花技能为自己的荣誉。妇女们不但自己创作绣花花样,还互相交换。开始时只是用笔描下来互相赠送,后来这种方法显得慢而不准确,于是利用剪纸的方法开始普及。剪纸也只能每次剪有限的数量,剪的多了常有不准确的现象出现,后来在民间发明了用蜡烛熏制的方法。蜡烛熏制的方法使花样准确无误,方法是先要剪好一张母型花样,在一块板上钉上纸,再把“母型花样”贴在钉好的纸上,然后板朝下用点燃的蜡烛熏。这是一种很好的复制方法,使复制的花样非常准确,这种“母型花样”一定要镂空的。也有的把花样直接熏制在布上,花刺绣好以后再把蜡烛熏制的痕印洗掉。“服饰花谱”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一些有心人,大量地搜集了民间的花样子广为传播,使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互相交流。民间剪纸和民间服饰装饰的内容大同小异,以表现吉祥、幸福、如意、长寿、平安等为主题,或是以花、鸟、鱼、虫等形象作为装饰内容。所以,剪纸艺术和服饰艺术在内容上是相通的,有时是互相借用,互有启发。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剪纸的线条必须是连起来的;蓝印花布上的线条必须是断开的;挑花必须以“十字绣”为准;绣花则不受限制,在色彩处理上要自由的多,甚至可以绣出极其丰富的色彩。
服饰的装饰手法和形式,在剪纸艺术里都能找到,如:团花、角花、二方连续花边、满花、袖口花、几何图案等。在色彩处理上也有相通之处,单色剪纸,是以红白为主色调,在民间服饰里也有以蓝白为主色调、黑白为主色调的服饰。彩色剪纸更与民间服饰的色彩有异曲同工之妙,红和绿、蓝和紫、黄和黑等色彩处理方法,也是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