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老鹰捉小鸡”而不是“小鸡捉老鹰”呢?其实,这说明了在鸟类的世界中,有些鸟不但拥有强大的身躯而且还有穿透的视力,比如鹰就是属于这一类的鸟。
那么这类鸟为什么会有如此厉害的视力呢?它们的眼睛结构和其他的动物有什么区别呢?其实,鸟类眼睛的构造大体上与其他脊椎动物相似,但是,鸟类的眼睛比较大,不是完全的球形。鸟类的眼睛基本上不转动,主要靠会转弯的颈部来浏览视野。这也是它们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
此外,鸟类感光的视网由杆细胞和视维组成。鸟类眼睛具有丰富血管的结膜,附着在近视神经的视网膜上,视网膜血管,是靠结膜供给氧和营养的。不同的鸟类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眼睛的视力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草食性鸟类为了避免自己被天敌所捕食,所以眼睛就位于头部的两侧,这样能更大范围的观察周围的环境,能对外界有一个比较大的视阈;而对于捕食性的鸟类,如鹰,眼睛是位于头部前方,并且还有两个中央凹,一正一侧,视力很发达。其中正中央凹能敏锐地发现前侧视野里的物体,侧面的中央凹能发现两侧视野里的物体;另外在鹰的视网膜上有两个中央窝,它能准确地调节焦距。中央窝上分布有密集的感光细胞,每个中央窝有150万个。由于有两个中央窝,所以鹰能同时注视两个物体。此外,虽然在鹰的视网膜上没有血管,但是鹰眼有栉膜,而栉膜上有丰富的血管,为眼睛提供了充足的氧和营养。所以,鹰的视力特别敏锐,很容易就能发现在地面上奔跑的猎物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鸟的眼睛在任何时刻都能看到物体,比如麻雀和猫头鹰。麻雀在晚上视力就会下降,看不清外面的事物;而猫头鹰正好与它相反,猫头鹰的眼睛在夜晚特别的明亮,是一天中视力最好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麻雀和其他一些鸟类的眼睛一到晚上就看不清外界的物体了。
眼睛能看到物质主要是因为在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感光细胞感觉到的东西再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引起大脑的兴奋,就能够看到物体了。但是,在感光细胞中,有的需要强光来刺激才能产生兴奋,这种感光细胞被称为圆锥细胞;有的在较弱的光线下就能产生兴奋,这种细胞被称为圆柱细胞。对于麻雀来说这两种细胞分布的很不均匀,在麻雀的视网膜上只有圆锥细胞很少有圆柱细胞,所以麻雀在白天能看清楚外面物体,而晚上则看不清外面的东西了。此时它们和人类在床上休息一样,静静地停在树枝上休息!
猫头鹰就不一样了,猫头鹰的眼睛中的圆柱细胞占主要成分,很少有圆锥细胞。因此,夜晚的猫头鹰是最活跃的。它们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为人类除去田里的害鼠,保护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人们都叫它“庄稼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