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奇松怪石秀黄山
黄山雄踞于中国安徽南部,山脉延绵250千米,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势峻极而险幻,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36大峰,巍峨峻峭;36小峰,挺拔秀丽。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3大主峰,均海拔1800米以上。其美丽的风景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奇观”,黄山也被誉为“中国第一奇山”,与长江、长城、黄河并列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一句很著名的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黄山似一幅天然的画,一首无声的诗,广集华山之险峻、泰山之雄伟、恒山之烟云、庐山之瀑布、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于一身,是中国名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再加上日出、日落、云雾、松涛、佛光、秋色、雾凇、冰挂等,整个黄山犹如一幅立体的壮丽画卷。
奇松
黄山奇松遍布峰壑,一般生长在海拔800~1800米的高峰上,是植物学上一个著名的独立树种。其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形态奇特。除黄山外,黄山松在其他地方也有生长,但和生长在黄山的相比,无论姿态、气势都明显逊色得多。
黄山松与其他的松树不一样,大多不滋生于土壤,而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破石而生,苍劲挺拔,虬枝盘结。那姿态美得奇,又奇得绝。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枝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于威武,如猛虎归山……总之,黄山以奇松而出名,奇松给黄山增色。著名的奇松有迎客松、送客松、黑虎松、双龙松、凤凰松、接引松、连理松等。
怪石
黄山不仅以奇松而著称,更以怪石而出名。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是大自然留下的杰作,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最著名的怪石有“猴子观海”,这是指在狮子峰顶有一巨石,犹如蹲在地上的猴子,在观看前面的茫茫云海。此外还有“梦笔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鸡叫天门”、“孔雀戏莲花”等。
再则,黄山怪石还有一大“怪”处,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望,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5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又成“五老上天都”了。
云海
“黄山自古云成海”,这是刘伯承元帅1957年游黄山时留下的碑刻。黄山的四绝中,首推的也就是云海了。一般在高山之巅都可见到云海,但黄山的云海更有特色,可以说是一大奇观。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更增加了美感。
黄山因山大峰高,谷深林密和雨水充沛等自然条件,一年之中有2/3的时间都在云蒸霞蔚之中。每当云海出现,波澜壮阔,一望无边,千沟万壑,一起湮没在云涛雪浪中。而且云来雾去,变化莫测。时而是风平浪静的一片汪洋,时而波涛汹涌,千变万化,气象万千。如果天将破晓,云海与日出兼而有之,那云海之上泻金流银,使百里黄山更加辉煌。
温泉
黄山有泉15处,其中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位于紫云峰下,与桃花峰隔溪相望,又称“汤池”、“汤泉”,古名“朱砂泉”,开发已有千年历史,自古享誉九州。其流量稳定,久旱不涸,每小时出水量49吨。水质以含碳酸为主,泉水异常清澈,无色无嗅,其味甘美。常年水温42℃,可饮可浴,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且对多种疾病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传轩辕皇帝曾在此沐浴,须发尽黑,返老还童,故又誉为“灵泉”。历史上许多文人骚客,如李白、贾岛、徐霞客、石涛等人,都曾在黄山温泉沐浴,并留下了大量赞美的诗文。“五岳若与黄山比,犹欠灵砂一道泉。”这是对黄山温泉的绝妙赞美。1979年邓小平同志来黄山视察,在此沐浴之后,欣然题字:“天下名泉。”
2.道教圣地——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均县境内,汉江南岸,是我国的名山之一。“气吞泰山银河近,势压岷峨玉垒高”,这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对武当山的赞美。
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号称金顶,海拔1612米,宛如一把利剑直刺云霄。以天柱峰为中心的武当山,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池,9井,10石,9台等胜景,还有上、下18盘等险道景观。素有“山峦清秀,风景幽奇”的称誉。
武当山是我国道教圣地之一,历代著名道教学家均在此修炼。如周朝的尹喜,汉代的阳长生,晋时的谢允,唐代的吕纯阳,五代的陈抟,宋代的寂然子,元朝的张守清,明朝的张三丰等,使之以道教圣地著称。唐、宋、元各代在这里建有许多庙、庵、宫等,元末毁于战火。明代永乐年间,在此建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有2观8宫,12亭,36庵堂,39桥,72崖庙等,总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2万多间宫观建筑,绵延70多千米。清代诗人洪翼圣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诗句。保留至今的有玄岳门、遇真宫、磨针井、元和观、紫霄宫、南岩天乙真庆宫石殿、铜殿和金殿等。建于天柱峰巅的金殿,又称金顶,为四坡重檐歇山式宫殿,由铜铸成,宽14.4米,深3.15米,高达5.54米,重90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建筑物。殿内神像、几案、供器也均为铜铸,整个殿堂金碧辉煌,富丽非凡,是武当山第一名胜。
3.海天相连——崂山
崂山是中国黄海沿岸的名山,古称为“牢山”,又名辅唐山。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面积400平方千米,主峰“崂顶”海拔1133米。
崂山南临黄海,东濒崂山湾,山海相衬,更显出其高大挺拔,山势险峻,雄奇壮观。崂山群峰嵯峨,临海而立,自然景观别具一格,因此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赞誉。这里海山相连,气候宜人,花木繁荣,山间云雾缭绕,清泉古洞繁多,瀑布飞溅,松柏垂悬,绿竹成林,亭台殿宇若隐若现,犹如仙境。山上有许多道教、佛教的寺庙,共有9宫、8观、72庵、有“道教天下第二丛林”之称和“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美誉。
崂山在历史上是一座道教名山,山中道观首数太清宫。太清宫位于崂山东南,三面环山,南临大海,是宋代创建的一座大型道观。院落四周有繁盛的古树花木,每当月夜,海风阵阵,送来震耳涛声,空荡荡,明亮亮,一片茫茫,称为崂山胜景——“太清水月”。
崂山还有许多自然胜景。“不老人”为一海蚀柱,酷似一位老人向大海远眺,是海陆变迁的重要标志。崂顶在崂山中部,为崂山主峰,周围有灵旗峰、美人峰、小巨峰、柱后峰等,百怪嵯峨,形如剑戟。极顶有小石坪,面积不足1平方米,只能容两三个人。登临其上,远望浩翰大海,天水一色,绝妙无穷,又是登高观日出的绝佳之处。
4.气象万千——天山
天山横亘在新疆中部,东和阴山相接,西抵哈萨克境内,东西长2500多千米,南北宽250~350千米,山势巍峨,气象万千。据统计,海拔超过6000米以上的高峰约有40多座。在崇山峻岭之间,分布着一个个盆地、谷地。著名的有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伊犁谷地。天山雪岭冰峰连绵不断,其中以托木尔峰为最高峰,海拔7455.3米;其次为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再次为博格达峰,海拔5443米。众多高峰冰光曜日,直冲霄汉。此外,还有雪莲峰、科学峰、台兰峰、科其卡尔峰、阿克塔什峰等,座座高峰似利剑,直刺青天。
天山是典型的褶皱——断层山系。据考察,在距今3亿~5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距今3亿年开始发生的海洋运动,使天山的地壳上升,沧海变高山,形成天山的雏形。后又经不断地发展,终于形成高耸入云的世界名山。
5.海南岛的形象大使——五指山
看到五指山就会联想到《西游记》中那座压了美猴王500年的五指山,当然这座山和那座山没什么必然的联系,那座山毕竟是神话故事里的,而这座山是现实世界中的。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岛的象征,也是我国名山之一,被国际旅游组织列为4A级旅游景点。远眺五指山,只见山体如人的5个手指,直插云间,林木苍翠,白云缭绕,绿山盘旋而上峰巅,犹如仙境。
近看海南五指山,只见5个“指头”由西南向东北,先疏而后密地排列。跟前那座郁郁葱葱的山峰,便是五指山第一峰,海拔1300多米,峥嵘壁立,那顶峰倾斜指着天际。在五指山区公所的所在地朝山上看,整座山峰好像一座硕大的金字塔,那山巅则像喙食尖削的鸟嘴,但是登上去后,却是一大块近10多平方米面积的岩石。
海南五指山中的最高峰为二指,海拔1876米,在一峰二峰之间,山势非常险要,攀登更难,有一座由天然巨石架成的“天桥”,传说是座“仙桥”,神童仙女还常到桥上云游玩耍。二峰之后是三峰,原是五指山的最高峰,后被雷劈去一截。接着四峰、五峰,这5个峰虽然峰巅分立,但5个峰却山体相连。
五指山区遍布热带原始森林,层层叠叠,逶迤不尽。海南主要的江河皆从此地发源,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构成奇特瑰丽的风光。五指山林区是一个蕴藏着数百年不朽良树的绿色宝库。
五指山峡谷漂流就如五指山的神秘一样让人向往,这里天高水长,阳光妩媚,四面青山环绕,迎面而来的是一种久违的期待——期待惊险、刺激,期待与大自然的搏斗,期待激情的澎湃!
五指山峡谷漂流位于五指山热带雨林景区内,距五指山主峰10千米,这里的大峡谷形成年代久远,峡谷幽深,奇石林立,鬼斧神工,其中的古桫椤——一种恐龙年代的物种伴随你去探索神秘的生命起源。
山城景色和民族风情是五指山市最主要的旅游内容,有“一山、一林、一情、一城、一路”之说。一山就是五指山,一林就是中部的热带雨林,一情就是中部的黎苗少数民族风情,一城就是五指山市的城市旅游,一路就是通贯海南岛中部的公路。山、林、情、城、路紧密相连,融为一体,是典型的“绿色生态”旅游城市。
6.愚公移山的发祥地——王屋山
王屋山因为《列子》中愚公挖山故事的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既是中国9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10大洞天之首,也是愚公的故乡。说起王屋山的名称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一种是“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
王屋山主峰海拔1715.7米,总面积265平方千米,主峰之巅有石坛,据说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世称“太行之脊”、“擎天地柱”。这里有走过两千多年历史的银杏树,郁郁葱葱,被称为“世界植物活化石”。
这里也有长年涓涓细流的“不老泉”,久旱不竭,清凉宜人……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珍稀动物繁多,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春天山花烂漫,夏日群山叠翠,秋季万山红遍,冬天银装素裹,是一处有万年文化积淀、千年道教文化传统的融人文、自然于一体的品位极高的山岳风景名胜区。
7.茫茫林海——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是我国东北部的著名山脉,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它北起黑龙江畔,南屹于热河高地(承德地区),木材贮量占全国的一半。
大兴安岭东南坡较陡,西北坡向内蒙古高原和缓倾斜。经过长期侵蚀,山顶浑圆,以海拔2029米的黄岗梁为最高。东南坡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雨水较多,西北坡却较干旱,成为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北部漫山遍野都是密密层层、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林带北宽南窄,跨纬度7度,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约为62%。
大兴安岭中有许多优质的木材,如红松、水曲柳等。落叶松、白桦、山杨等是这里的主要树种。由于这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只有拼命地向上长,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触到阳光,因此,这里的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建筑材料。有的大树长到60多米,树干仍然笔直。
这里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自古就以出产黄金著称。现在已有多条铁路伸入林区,使大兴安岭成为我国重要的木材产地和森林工业基地。
8.东西交通的断刀——横断山脉
横断山脉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云南和西藏之间,因山高谷深,山川并列,是南北走向,横断了东西的交通,故称为“横断山”。
横断山是一系列纵贯南北的巨大山脉。自东向西的山岭、河流及其谷地,主要有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大凉山、大渡河及谷地;大雪山、折多山、锦屏山;雅鲁江及其谷地,长雀儿山、沙鲁里山、金沙江及其谷地;宁狰山、云岭、点苍山;澜沧江及其谷地;他念他翁山,碧罗雪山、怒山;怒江及其他谷地;伯舒拉岭,高黎贡山等。整个山势海拔平均高4000~5000米,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山岭和河谷之间高差一般在1000~2500米,金沙江的虎跳涧,谷深可达3000米以上!
横断山区在地质上是巨大的构造带。由于在强大东西向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巨大褶皱和断层,后来又受到强大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特别是来自西南方向印度板块的强大推挤,横断山脉就同青藏高原一起迅速隆起,同时又由于河流的深切,便形成高山深谷,成为著名的山脉之一。
9.森林之海——阿里山
“不上阿里山,不知台湾省的美丽,不识台湾省的宝藏。”这是台湾同胞对阿里山的赞美,也是所有游历过阿里山的人发自内心的感受。阿里山是阿里山脉中心群峰的总称,正确的说法是阿里山由18座大山组成,涵盖了阿里山山脉的主要山系。它坐落在台湾省嘉义县东北,主峰塔山海拔2600多米,东面靠近我国台湾最高峰玉山。
阿里山以五奇著称,即登山铁路、森林、云海、日出及晚霞。它们不但是台湾省最具代表性的风景,其声名更是远播海内外。
★五奇之一:日出
在阿里山名峰祝山之巅的平台上,有一座漂亮的观日楼。凌晨登临楼台,山中空气清新洁净,头上晨星点点,四周群山起伏,林涛声声。东方微露一抹红晕,淡若无有,却又似弥漫天空。刹那间红光蓦地增强,远方玉山苍色的轮廓突然镶上耀眼的金边,一瞬间,太阳似跳跃般的腾空出现在玉山上,万丈光芒四射,道道彩霞纷呈,青山翠谷,气象万千。由于地球公转之故,使著名的阿里山的日出因四季出现位置与时间皆不同。
★五奇之二:云海
阿里山云海名列台湾省八景之一,通常出现于天气晴朗、浮云遍布的日出或薄暮。而秋天是观赏云海的最佳季节,最佳地点则是神木站前的二万坪、游乐区内的慈云寺、阿里山宾馆、阿里山火车站、沼平公园、祝山观日楼与第一停车场附近等。
★五奇之三:铁路
阿里山森林铁路是世界仅存的3条高山铁路之一,轨距762米,坡度6.25%,由海拔30米的嘉义市升高到2216米的阿里山,途经热、暖、温三带,景致迥异,搭乘火车如置身绿野仙境,尤其独立山的三次螺旋环绕及第一分道的“Z”字形爬升,让人觉得不虚此行。昔日为转运木材而兴建了它,今已蜕变成森林旅游列车。
★五奇之四:森林
从平地的龙眼、相思树、桂竹林等热带植物开始,顺着山势攀升,景致变成属于暖带林的樟木、楠木和柳杉林,再往上到了温带林则可见到铁杉、台湾扁柏、华山松、台湾杉与红桧等。阿里山所拥有的丰富森林资源,涵盖了不同气候带,呈现变幻多端的奇景。阿里山原为我国台湾的三大林场之一,后来才开发为森林游乐区。每年一到花开季节,整座山被装点成美丽缤纷的花海,而在古木参天的林荫小径上,还可以聆听鸟鸣声。
★五奇之五:晚霞
因高山地区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导致这里空气中的紫外线相对增强,使得蓝天比平地绚丽,而晚霞也就更艳丽。慈云寺、阿里山宾馆、阿里山火车站、沼平公园、对高岳、祝山观日楼与第一停车场附近,都是阿里山晚霞的最佳观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