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80000000082

第82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名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典】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原作】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10岁时,随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开始了对古代文献的研读,并直接受学于当时着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20岁,南游江淮。以后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以及中书令时,或奉旨出使,或陪驾巡幸,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领略祖国壮阔的自然风貌,调查了解许多历史故实,订正和补充文献上的疏漏;也使他有可能接触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因对李陵军败匈奴有所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历史散文出于此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故事】

公元前206年,秦朝的丞相赵高杀死了秦二世皇帝。反秦各地大军中最重要的两个首领,项羽和刘邦,都到了咸阳。

刘邦先进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手下10万军队,驻在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

项羽是打败了刘邦派驻函谷关的守军才进入咸阳的,他率领40万大军,驻在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一带。

项羽决定要发动进攻,击败沛公刘邦的军队,以消灭有可能和自己争天下的劲敌。

项羽的叔父项伯,和刘邦帐下的谋士张良是生死之交。他夜里赶到刘邦军中,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通知张良,劝张良离开刘邦。

张良把这一消息转告了刘邦,刘邦知道敌不过项羽,便和项伯结交,并约定明天一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表示愿意服从项羽。

第二天,刘邦带着谋士张良、将军樊哙到鸿门拜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刘邦。

事先,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告诫项羽说:

“刘邦有大志,要与大王争夺天下,今天来到鸿门,一定要杀掉他以除后患。”

在宴会上,刘邦态度恭敬,言词柔顺。项羽虽然看到范增再三示意,却不忍下令击杀刘邦。

范增急忙把项羽的同族兄弟、将军项庄找来,对他说:

“不杀刘邦,你我将来都会成为他的俘虏。你上去装作舞剑祝寿,在席上杀了刘邦,就是大功一件。”

项庄奉命进账,得到项羽同意后,在席前拔剑起舞。舞着舞着,便向刘邦靠近,想找机会刺杀刘邦。

项伯这时也在坐,昨夜他已经受到刘邦和张良的嘱托,现在看出项庄舞剑,意在击杀沛公,便喝道:“独舞不如对舞!”也拔剑而起,在舞剑时留意用身体护着刘邦,使项庄不能下手。

张良在一旁看事情十分紧急,便出帐把猛将樊哙找来进谒项羽,一番言辞交锋,说动了项羽,才把这场危险的剑舞制止。接着,刘邦便借着上厕所为名,离开营帐,快马回到了坝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个故事中的名句。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阅读中华国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姜旭真和王秋菊编著的这本《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谜语》就是其中一册。
  • 备课,磨刀不误砍柴工

    备课,磨刀不误砍柴工

    本书在指导教师备课的自主教学理念下,介绍教师备课的技巧与方法,鼓励自主研究,提高能力。是一本为充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参考图书。
  • 契诃夫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契诃夫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之三

    智慧具有传承性,本套图书精选智慧故事、内容丰富、故事精彩,为广大学生增加智慧提供了一条路径。
  •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是国内出版较早且影响力较大的网络传播方面的教材之一,推动了国内新闻院系的网络传播教学。本教材集新闻传播学、计算机技术、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理论与知识于一体,并力图使它们有机结合,较好地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彭兰的《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全书贯穿了理论与实务既相区分又相联系的思路,汇集了网络传播技术、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网络经营等相关领域知识,分析了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研究了网络传播的各种潜在影响。第三版引入“社会化媒体”的研究视角,对网络传播的最新发展做了系统总结。
热门推荐
  • 嫡女谋风华女相绝代凰妃

    嫡女谋风华女相绝代凰妃

    她是天徽国沈国公府最不受宠的嫡出小姐,本是懦弱无能的她,却在一夕之间变得强势起来,只为了给那名义上战死实则被人谋害的大哥报仇,步步惊心,重重算计。本以为她定当终生不嫁,却不想遇见了他。他是天徽国威名赫赫的摄政王,天徽帝最宠爱的儿子,亦是未来的储君,看似温温润如玉实则冷淡疏离,对于任何女子都毫不在意,却偏偏对她一见倾心,死缠烂打。“你跟着我做什么?”“自然是想抱得美人归喽!”她横眉冷对,“摄政王殿下还是莫要再开玩笑了,我不想,也不需要!”“总有一天,婠儿会答应的。”一道明黄圣旨将她许给摄政王为正妃,从此不仅要打理整个摄政王府,还要时不时帮摄政王挡桃花。终有一朝,新欢仍是敌不过旧爱。“你不过是本王的一个玩物罢了,就算是御赐王妃又如何?本王既然能够立你为妃,也照样可以废了你!”他怀中抱着的那个明艳不可方物的女子正得意的笑着。“风逸暄,终有一天,我会让你后悔的!”她留下一行清泪,断然离开摄政王府。五年后,她强势回归,成为了风麟国的凰妃,参与朝政,改革风麟,受到风麟百姓的爱戴。时隔多年,她巧笑嫣然昂着头颅看着他,“摄政王殿下,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 从开始到未来只为王俊凯

    从开始到未来只为王俊凯

    王俊凯,这个遥远的名字,她却依旧固执的把这三个字印在心里,那个温柔的少年,那个眼睛可以融化一切的少年,那个给她坚强的少年此刻居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感受着心脏的跳动,那么清晰那么清晰(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 夏季正好

    夏季正好

    “你叫什么名字?”“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想。”简短的对白,这是两人以后煎熬的开始。“我的思念浓重,总是会在错觉之后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怀念,为什么要坚守,为什么荒唐可笑。”
  • 北雪相思,相濡以沫

    北雪相思,相濡以沫

    “我爱你,”这几个字始终没有说出来。爱,始与脸红,终与眼红。因爱卑微,所以会爱,因爱执着,所以爱的人,会比被爱的人痛苦千倍万倍。
  • 烛阴传

    烛阴传

    万物有灵,殊途同归。应龙司风雨,烛龙司日夜。钟山龙族与灵山十巫、凤王夙天,奉天帝之命共同掌管凡间。钟山龙族公主龙阴为继承使命,踏入凡间。众生苦于执,困于情。人,神,妖,魔,皆是相。
  • 梦未央,破晓

    梦未央,破晓

    一个是发誓一生想守护的他;一个则是遇见而感叹相见太晚的他;另一个却是遇见但本不应该在一起的他;也许冥冥之中他们的出现,会让本该属于这位少女的命运却发生了惊天的逆转。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一开始就知晓结局亦是如此,你还会选择重拾他吗?
  • 经年错

    经年错

    柳永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莫小戎说“说与不说,都是经年错。”就像小竹马陈可,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一起读书,陈可说“即使全世界都不要我了,我还有你”,但那又怎样?而那个早上她一见钟情的李亦冉,兜兜转转,会再有交集吗?还是说,原本以为是属于别人的周默,会与她缘定今生?管他呢,只有看过经年,才知是不是错。
  • 路过,却成了等待

    路过,却成了等待

    生活在这片天空下的我们,时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弄丢自己,丢的毫无所觉,甚至当某天幡然醒悟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只是顺从了自己内心的指引,生不起一丝波澜。青春总是充满着无限美好的懵懂与迷茫,就像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拥有璀璨耀眼的光芒但却一瞬即逝,而关于青春的所有的故事都起于一场不经意,不经意到就像,.........本该如此。
  • 我的世界之明月的兴起

    我的世界之明月的兴起

    我的世界的奇遇记,MC迷必看,穿越小说迷必看。
  • 大数据:你的规划是什么

    大数据:你的规划是什么

    本书以颠覆性科技为主题,文章包括颠覆商业世界的十个趋势、扬帆海外:中国国企的世界梦、关乎2500亿美元: 如果中国不能填补高技能人才缺口、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探讨、本土车企如何实现“中国梦”?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支机构的董事和顾问等。本书可供中国企业高管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