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典】
《论语·述而》。
【原作】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作者简介】
《论语》,儒家着作。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孔子言行而成。共二十篇。内容多数为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亦有弟子之间、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谈话记载。不少具有文学意味,且与文学理论相关。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二十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东汉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故事】
孔子治学严谨,道德文章皆出天下人一头,这使得他的弟子们既敬佩又自豪,庆幸有这么一位最好的老师。可是,老师的学问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总不能是娘肚子里面带来的吧?老师一定也有老师,而且肯定是位德高望重的名家祖师。
几个人讨论一番,实在找不出个头绪,于是只好来向孔子请教。而孔子在问明来意之后,只是不在意地说:“我的老师啊,那可多了,怕是我自己也数不清呢。”
弟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忙问孔子:“老师,既然很多,何不为我们指明一二呢?”
孔子说:“比如说吧,只要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就一定有人可做我的老师。人啊,不一定要十全十美,但总有某一方面是突出的,只要人家某一点比我强,我就甘愿向人家学习。”
弟子们这才明白了老师的老师是谁,而且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最可靠的求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