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77900000011

第11章

古希腊数学家苛刻地限制几何作图工具,规定画几何图形时,只准许使用直尺和圆规,于是,从一些本来很简单的几何作图题中,产生了一批着名的数学难题。除了前面讲过的三等分角问题和立方倍积问题之外,还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几何作图难题,叫做化圆为方问题。

据说,最先研究这个问题的人,是一个叫安拉克萨哥拉的古希腊学者。

安拉克萨哥拉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对数学和哲学都有一定的贡献。有一次,他对别人说:“太阳并不是一尊神,而是一个像希腊那样大的火球。”结果被他的仇人抓住把柄,说他亵读神灵,给抓进了牢房。

为了打发寂寞无聊的铁窗生涯,安拉克萨哥拉专心致志地思考过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怎样作出一个正方形,才能使它的面积与某个已知圆的面积相等?这就是化圆为方问题。

当然,安拉克萨哥拉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也不必为此感到羞愧,因为在他以后的2400多年里,许许多多比他更加优秀的数学家,也都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说,在西方数学史上,几乎每一个称得上是数学家的人,都曾被化圆为方问题所吸引过。几乎在每一年里,都有数学家欣喜若狂地宣称:我解决了化圆为方问题!可是不久,人们就发现,在他们的作图过程中,不是在这里就是在那里有着一点小小的,但却是无法改正的错误,随之爆发出一阵阵善意的笑声。

化圆为方问题看上去这样容易,却使那么多的数学家都束手无策,真是不可思议!

年复一年,有关化圆为方的论文雪片似地飞向各国的科学院,多得叫科学家们无法审读。1775年,法国巴黎科学院还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这些论文给科学院正常工作造成的“麻烦”,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不再审读有关化圆为方问题的论文。

然而,审读也罢,不审读也罢,化圆为方问题以其特有的魅力,依旧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它不仅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也让众多的数学爱好者为之神魂颠倒。15世纪时,连欧洲最着名的艺术大师达·芬奇,也曾拿起直尺与圆规,尝试解答过这个问题。

达·芬奇的作图方法很有趣。他首先动手做一个圆柱体,让这个圆柱体的高恰好等于底面圆半径r的一半,底面那个圆的面积是πr2。然后,达·芬奇将这个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周,在纸上得到一个矩形,这个矩形的长是2πr,宽是r/2,面积是πr2,正好等于圆柱底面圆的面积。

经过上面这一步,达·芬奇已经将圆“化”为一个矩形,接下来,只要再将这个矩形改画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就可以达到“化圆为方”的目的。

达·芬奇解决了化圆为方问题吗?没有,因为他除了使用直尺和圆规之外,还让一个圆柱体在纸上滚来滚去。在尺规作图法中,这显然是一个不能容许的“犯规”动作。

与其他的两个几何作图难题一样,化圆为方问题也不能由尺规作图法完成。这个结论是德国数学家林德曼于1882年宣布的。

林德曼是怎样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的呢?说起来,还与大家熟悉的圆周率π有关呢。

假设已知圆的半径为r,它的面积就是πr2;如果要作的那个正方形边长是X,它的面积就是X2。要使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必须有。

X2=πr2即X=πr。

于是,能不能化圆为方,就归结为能不能用尺规作出一条像πr那样长的线段来。

数学家们已经证明:如果π是一个有理数,像πr这样长的线段肯定能由尺规作图法画出来;如果π是一个“超越数”,那么,这样的线段就肯定不能由尺规作图法画出来。

林德曼的伟大功绩,恰恰就在于他最先证明了π是一个超越数,从而最先确认了化圆为方问题是不能由尺规作图法解决的。

三大几何作图难题让人类苦苦思索了2000多年,研究这些数学难题有什么意义呢?

有人说,如果把数学比作是一块瓜田,那么,一个数学难题,就像是瓜叶下偶尔显露出来的一节瓜藤,它的周围都被瓜叶遮盖了,不知道还有多长的藤,也不知道还有多少颗瓜。但是,抓住了这节瓜藤,就有可能拽出更长的藤,拽出一连串的数学成果来。

数学难题的本身,往往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要想解决它,就必须发明更普遍、更强有力的数学方法来,于是推动着人们去寻觅新的数学手段。例如,通过深入研究三大几何作图难题,开创了对圆锥曲线的研究,发现了尺规作图的判别准则,后来又有代数数和群论的方程论若干部分的发展,这些,都对数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你能算出哪一天是星期几吗

如果你要想知道历史上一些重要日子,或是未来随便哪一天是星期几,不翻日历,能计算出来吗?

根据历法原理,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就可以知道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了。

这个公式是:

S=x-1+x-14-x-1100+x-1400+C。

这里x是公元的年数,C是从这一年的元旦算到这天为止(连这一天也在内)的日数。x-14表示为x-14的整数部分;在计算S时,三个分数式只要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略去不计,再把其它几项依次加减,就可得到S。

求出S以后,用7除;如果恰能除尽,这一天一定是星期日;若余数是1,那么这一天是星期一;余数是2,这一天就是星期二,依此类推。

例1: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你可知道1921年7月1日是星期几?

按上面的公式,可得:

S=1921-1+1921-14-1921-1100+1921-1400+(31+28+31+30+31+30+1)=1920+480-19+4+182=2567。

2567÷7=366……5。

所以1921年7月1日是星期五。

例2:1949年10月1日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一天是星期几?

按上面公式计算,可以知道:

S=1949-1+1949-14-1949-1100+1949-1400+(31+28+31+30+31+30+31+30+1)=1948+487-19+4+274=2694。

2694÷7=384……6。

所以1949年10月1日是星期六。

例3:1984年元旦是星期几?

按上面公式可得:

S=1984-1+1984-14-1984-1100+1984-1400+1=1983+495-19+4+1=2464。

2464÷7=352。

所以1984年元旦是星期日。

中国剩余定理

古时候,我国有一部很重要的数学着作,叫《孙子算经》。书中的许多古算题,如“物不知数”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等,都编得饶有情趣,1000多年来,一直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其中,尤以物不知数问题最为着名。

物不知数问题的大意是:“有一堆物体,不知道它的数目。如果每3个一数,最后会剩下2个;每5个一数,最后会剩3个;每7个一数,最后会剩下2个。求这堆物体的数目。”

这是一个不定方程问题,答案有无穷多组。按照现代解不定方程的一般步骤,解答起来是比较麻烦的。而若按照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一种算法,解答起来就简单得出奇。有人将这种奇妙的算法编成了一首歌谣: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歌谣里隐含着70、21、15、105这4个数。只要记住这4个数,算出物不知数问题的答案就轻而易举了。尤其可贵的是,这种奇妙的算法具有普遍的意义,只要是同一类型的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解答。

《孙子算经》最先详细介绍了这种奇妙的算法。书中说:凡是每3个一数最后剩下1个,就取70;每5个一数最后剩1个,就取21;每7个一数最后剩下1个,就取15。把它们加起来,如果得数比106大,就减去105。最后求出的数就是所有答案中最小的一个。

在物不知数问题里,每3个一数最后剩2,应该取2个70;每5个一数最后剩3,应该取3个21;每7个一数最后剩2,应该取2个15。由于2×70+3×21+2×15等于233,比106大,应该减去105;相减后得128,仍比106大,应该再减去105,得23。瞧,只需寥寥几步,我们就算出了题目的答案。

这种奇妙的算法有许多有趣的名称,如“鬼谷算”、“韩信大点兵”、“秦王暗点兵”等等,并被编成许多有趣的数学故事。它于12世纪末就流传到了欧洲国家。

可是,13世纪下半叶,我国数学家秦九韶遇到了一个与物不知数问题很相似的题目,却不能用这种奇妙的算法来解答。

秦九韶遇到的题目叫“余米推数”问题,在数学史上也很名。它有一种有趣的表述形式。

一天夜里,一群盗贼洗劫了一家米店,放在店堂里的3箩米几乎被席卷一空。第二天,官府派人勘查了现场,发现3个箩一样大,中间那个箩里还剩下14合米,而两边的箩里只剩下1合米了。

盗贼偷走了多少米呢?店主不记得每个萝里装了多少米,只记得它们装得一样多。

后来,行窃的3个盗贼都被抓住了。可是,他们也不知道偷了多少米。那天晚上,店堂里漆黑一团,盗贼甲摸到了一个马勺,用它从左边那个箩里舀米;盗贼乙摸到一个木鞋,用它从中间那个箩里舀米;盗贼丙摸到一个漆碗,用它从右边那个箩里舀米。盗贼们不记得舀了多少次,只记得每次都正好舀满,舀完最后一次后,箩里剩下的米都已不够再舀一次了。

在米店里,人们找到马勺、木鞋和漆碗,发现马勺一次能舀19合米,木鞋一次能舀17合米,而漆碗一次只能舀12合米。问米店共被窃走多少米,3个盗贼各盗窃了多少米?

为什么说余米推数问题与物不知数问题很相似呢?如果把米店被窃走的米数看作是一堆物体,这个题目实际上就是:

有一堆物体,不知道它的数目。如果每19个一数,最后剩下1个,每17个一数,最后剩14个,每12个一数,最后剩下1个。求这堆物体的数目。

秦九韶想,既然这两个题目很相似,那么,它们的解法也应该很相似。“鬼谷算”解答不了余米推数问题,说明它还不够完善,于是他深入探索了古代算法的奥秘,经过苦心钻研,终于在古代算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更普遍、更强有力的奇妙算法。

这种新算法也就是驰名世界的“大衍求一术”,它是我国古代数学里最有独创性的成就之一。国外直到19世纪,才由大数学家高斯发现同样的定理。因此,这个定理也就被人叫做“中国剩余定理”。

秦九韶也因此获得了不朽的声誉。西方着名数学史专家萨顿,对秦九韶创造性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赞秦九韶是“他的民族、他的时代以至一切时期的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数学怎样跌进“黑洞”

我们来作一个有趣的数字游戏:请你随手写出一个三位数(要求三位数字不完全相同),然后按照数字从大到小的顺序,把三位数字重新排列,得到一个新数。接下来,再把所得的数的数字顺序颠倒一下,又得到一个新数。把两个新数的差作为一个新的三位数,再重复上述的步骤。继续不停地重复下去,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例如323,第一个新数是332,第二个新数是是233,它们的差是099(注意以0开头的数,也得看成是一个三位数);接下来,990-099=891;981-189=792;972-279=693;963-369=594;954-459=495;954-459=495;……这种不断重复同一操作的过程,在计算机上被称为“迭代”。有趣的是,经过几次迭代之后,三位数最后都会停在495这个数上。

那么对于四位数,是不是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结果是肯定的,最后都会停在6174这个数上。它仿佛是数的“黑洞”,任何数字不完全相同的四位数,经过上述的“重排”和“求差”运算之后,都会跌进这个“黑洞”——6174,再也出不来了。

前苏联作家高基莫夫在其所着的《数学的敏感》一书中,曾把它列作“没有揭开的秘密”。

有时候,“黑洞”并不仅只有一个数,而是有好几个数,像走马灯一样兜圈子,又仿佛孙悟空跌进了如来佛的手掌心。

例如,对于五位数,已经发现了两个“圈”,它们分别是{63954,61974,82962,75933}与{62964,71973,83952,74943}。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验证一下。

破碎砝码的妙用

一个商人不慎将一个重40磅的砝码跌落在地面上碎成4块,恰巧每块都是整数磅,后来他又意外发现,可以用这4块碎片做成可以称1到40磅的任意整数磅的重物的新砝码。请你猜一猜,这4块碎片的重量各是多少?

这就是着名的德·梅齐里亚克的砝码问题。这位法国数学家采用“迂回进击”的战术,使问题得到解决。

他是这样演绎的:

首先说明一个结论:如果有一系列砝码,把它们适当地分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能称出1到n的所有整数磅重物(这时这些砝码重量的和也一定为n磅)。另设有一块砝码,它的重量为m磅(m=2n+1),那么原来所有的砝码再加砝码m所组成的砝码组便能称出从1到3n+1的所有整数磅的重物。

因为,原砝码组可称出重量1到n的所有整数磅重物。而原砝码组与重量为m磅的砝码可以秤n+1到2n+1磅的所有整数磅重物。

由此可判定这4块砝码的重量:

第一块砝码取m1=1(磅)第二块砝码取m2=2×1+1=3(磅)第三块砝码取m3=2(1+3)+1=9(磅)第四块砝码取m4=2(1+3+9)+1=27(磅)用这4块砝码可秤从1到(1+3+9+27)=40磅间的任何一个整数磅重物。

同类推荐
  • 教你学歇后语(上)

    教你学歇后语(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头脑充电大本营

    头脑充电大本营

    这套作品每册内容包括故事、游戏、竞赛、解题、答案等內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能够促使广大青少年互动参与式地进行动手动脑,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并且每册内容归纳排列,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简洁、明白晓畅,能够达到青少年喜闻乐见和学好玩好之目的。同时这套作品每册根据内容需要适当配图,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智趣结合,有教有乐,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用以培养智力和学习素质,同时也非常适合广大父母和各级教育组织用以组织开展青少年智力游戏活动。
  • 我的大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我的大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好习惯

    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好习惯

    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好习惯莫不寓于教育、教学、学习、职业、生活、行为、人生之中,那么,怎样培养优秀教师的好习惯呢?书中列举了各类教师应具有的良好习惯及养成方法,是一部难得的指导手册。
热门推荐
  • 古城集

    古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见倾心之狼皇宠妃

    一见倾心之狼皇宠妃

    组织和队友的背叛,她与他们同归于尽,机缘巧合下,穿越到五明大陆,成为一个‘’废柴‘’。谁知封印解开,她是那万众瞩目的天才,当她身份一个个暴露,世人无不惊叹......暗幽之主:我的人都是她的,还有什么不是她的呢?她的兽兽们:欺负吾主,你有什么资格活在世上。
  • 总裁别走,蚀骨相思君知否

    总裁别走,蚀骨相思君知否

    李桐昔和老公一起看时尚杂志——“老公,你看这页的东西多漂亮啊。我要这个......恩......这个,这个,我全要。”老公淡淡瞥她一眼,“好。”李桐昔狂喜,上前重重亲他一口,柔声道:“老公,你真好。”“恩,一会儿就把这页撕下来给你。”李桐昔:“......”瞬间奸笑起来,媚眼如丝:“请君躺好,我要扑倒”老公二话不说抱起她就往卧室走:“求扑倒。”李桐昔:“......”
  • legend

    legend

    在黑暗的欧洲时期人类,吸血鬼,狼人,女巫生活在同一片大地上,种族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血月,黑夜,悲鸣诅咒交织在一起。一场人类与三大异族搏杀的传说就此开始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盛爱

    盛爱

    曾经,我以为去做自己想做的就可以了无遗憾,后来,我以为去努力修补所犯的错误便可以重头再来。我不知道现在的我究竟在为什么活着,如果这也算活着的话.......
  • exo守护的呆萌公主

    exo守护的呆萌公主

    一位可爱而又狡猾的小公主,因为过着太过华丽的生活,而感到乏味,于是,便跑去人间,寻找自己的“美梦”,体验人间的酸甜苦辣,想要享受不一样的平凡感,可凭她这幅样子,想要平凡是不可能的,于是她慢慢的追随着他们的脚步……————1V12(男配纯爱不算其中)本文甜,轻度虐没有任何添加剂感到不适的读者,请尽快退出虽然有女配,但是只找虐前面文笔嫩稚,后面慢慢变成熟老练切勿上真人x3
  • 九天仙战

    九天仙战

    我心有无敌,征战九天,终有一日,破碎虚空,血染万仙。【修炼一途乃,火海焚金身,星辰祭真血,武府藏灵玄,阴阳化六神……】PS:本书作者节操无下限,武道世界观有些神经,观看本书前请准备好板砖
  • 谬夜星空

    谬夜星空

    如果说,天使,恶魔,人鱼,精灵,吸血鬼……真正存在着这个宇宙之中,在一个名为乕花星系的美丽星系。浩瀚的宇宙孕育了无数的生命,原来的宇宙只是一个如同黑夜的地方,宇宙中心存在着一位孤独的天神。他创造了无数个天神与星球,千亿年的时光,death发动了战争,如同地狱般的世间,黯昼神与他的妻子,十二星座天神与他们的伴侣,用生命结束了战争,以封印结束。无数个时光,封印松动,天神们再次回归,再一次爆发的战争,是毁灭,还是重生?
  • 魅惑众神

    魅惑众神

    无尽虚空之中有物呼我的名,我便到来;用歌声征服世界,凭才华蛊惑众生。十王字錂,乃信我爱我者之道标!巨龙之冠,雄踞诸神至高之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