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北京城内一个京剧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成人。1901年,7岁的梅兰芳开始学戏。1912年,18岁的梅兰芳随京剧大师王凤卿首次到上海演出,并取得很大成功。
梅兰芳屡次拜各大名师学艺,戏路很宽,精通青衣、花旦、刀马旦等旦行表演艺术,还掌握了生行等其他行当的表演技巧,经过充分挖掘和潜心钻研,逐渐形成了艺术上自己的流派——梅派。1921年组建“崇林社”时,他已和京剧大师杨小楼齐名。同时,“梅派”艺术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梅兰芳的“舞”出神入化,形态逼真,在演《长恨歌》时,他的“舞”戏就是全剧的高潮。梅兰芳的京剧唱腔,从朴素的“情”过渡到华丽的“文”,努力使唱词文字典雅绚丽,并在曲调上引入了昆曲,加以变通,形成了他独有的唱腔特点。1936年梅兰芳通过学习,掌握了如何用气、换气、提气、偷气等功夫。他对“气”的理解和运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梅兰芳通过谭鑫培和杨小楼两位前辈的指点,加之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在谭鑫培去世后,梅兰芳跃居旦行第一,并在“四大名旦”中自始至终占据着领衔位置。
1930年,梅兰芳率团访问美国。归来后,他的地位和名声不断提高,1933年被戏迷称为“伶界大王”,被捧为梨园界的代表人物。之后,他不得不与政界、商界、军界乃至洋人进行着无聊的应付和周旋。后来因看不惯俗世中的阿谀奉承和尔虞我诈,梅兰芳毅然离开北京,南迁上海。
1935年,梅兰芳访问前苏联时,坐火车须经过伪满洲国,但他宁愿长途奔波,坐船到前苏联也不坐火车,体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
在上海,恰逢日本大举入侵中国。梅兰芳不甘当亡国奴,无可奈何之际,他想到了自杀却又不忍放弃自己的未竟事业,想归隐而又不能。两难之际,日本侵略者用金钱引诱他为日本人唱戏,梅兰芳发誓不赶走日本人决不上舞台,并蓄须明志。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梅兰芳立即刮去了长长的胡须,当众宣布将重返京剧舞台。
梅兰芳蓄须明志,已经成为了轰动的传奇,在他青年时期的那个时代,伶人是很被人看不起的。而当面临侵略者的威逼时,他没有再隐忍,断然蓄须,其勇气可嘉。看来真正称得上大师的人,在大事上是绝不湖涂的。
1949年,梅兰芳应第一届文代会的邀请,又一次回到了故乡——北平。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受到党和政府的保护,平安地度过了多次运动风潮。
1959年,党和政府允许梅兰芳剧团私立。
梅兰芳努力让自己成为毛主席所倡导的“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人,他常告诫自己:生出“不满足”可;生出“不满意”,则坚决不可。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逝世,享年67岁。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是旦角中“前无古人”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