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上的诱惑
河北王庆林
文坛上有句老话,流传久远:愤怒出诗人。
我不是诗人,没有太远大的追求,从来不敢有“脾气”,何况我一向奉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为经典,早已经习惯用“妈妈的”的这句“名人名言”来调节情绪,平时真的很少愤怒,因此心中时常纳闷:古老的诗坛,为什么要用“愤怒”来界定诗人。
我想,笑弥勒似的红拴兄,如痴如狂般地写诗、吟诗,恐怕不是因为愤怒所致。那么,在国内诗坛日渐萧条,除去幼儿园的小朋友之外,几乎很少有人为了中国诗歌而花钱费神的今天,在中国诗坛连中国足球都比不上的当今社会,国人再也不会为了某些“革命诗抄”而痴迷而癫狂了,甚至年代距离最近曾经红极一时的诗人汪国真的粉丝们全都“改行”了,红栓兄却依然要耗费如此心血来运作如此无人喝彩的长短句,肯定另有原因。
为此,我不得不耐着性子,认真研读他的新作诗集。好家伙,一部《山道》,洋洋120多首诗,分为上下两篇,既写山水又写花草,当然也没有忘记赞誉英雄和美人,还有人世间最伟大的母性……字里行间,情意充盈,分明可见红拴兄就是一个爱家乡、爱祖国、爱中华锦绣河山、爱弘扬人间正气,更爱炎黄子孙的爱国诗人。
可见,因情因爱而“出诗人”,应该适用于红拴兄。或许,他还有另外之深意,而我才疏学浅,管窥难见。因为还有高论,也是老祖宗们流传下来的,所谓“诗言志”,说来就是真理。“不论世俗如何,我会继续做下去,决不放弃我的爱好。”这句话,红拴兄兴许忘了,但我心里记得清楚。红拴兄能够如此坚持不懈,独得其乐,说来难能可贵。
文学审美,犹如食客,各有各的口味,很难强求统一。实际上我是俗人,不太喜爱所谓“鸳鸯蝴蝶派”的文辞,亦没有欣赏曲高和寡的“朦胧派”诗作的情趣。红拴兄的诗句,应该很对我的口味。
打开《山道》,一路欣赏下去,不论是《张家界》、《无线电话》,还是《嶂石岩峰巅感怀》、《空姐》、《丽江古城客栈》、《勘察队员之歌》……等等,语言清新,视角独特,读来实难释卷。而我特别喜爱的两首诗,则为《静谷》。请看:
枯叶/总能记住/历史的叮咛/山岩重复的队列/将域外的喧嚣/存封/清泉们的专用小道/还是那样的/跌宕曲折/侧耳/能听到/清风甜蜜的鼾声
一片“枯叶”带来的记忆,如此深沉,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可见“山岩重复的队列”和“清风甜蜜的鼾声”,那些方框汉字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多么诱人。还有那首《山道》,读来别有意境:
公路/真的似弯曲的羊肠/贴在冈巴拉/宽阔的胸腹之上/吸吮/白云妩媚的气息/唐古拉风的乐调/种植在/圣洁的山岗
一首《山道》,诗句简洁,意味悠长,难怪,红拴兄要用这首诗的名字来做诗集的总名。
好了,就此打住。我不是诗人,其实不太懂诗,不该妄加评论。然而我还是要这样说,“不论世俗如何,我会继续做下去,决不放弃我的爱好”,版权虽然归在红拴兄的名下,收获应该归我。
或许,读懂此言而有收获的,不是我一个人。
(王庆林:作家、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理事)
人有激情诗不老
——读胡红拴的新作《山道》及其他
山东吴文峰
胡红拴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写诗快手,多产作家。
说他快,是因为2005年5月在贵州铜仁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华宝石文学奖”颁奖大会期间,在游梵净山归来的途中,在颠簸的汽车里,他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连续写了两首诗,头一首是:梵净佛风禅味重,紫气飘渺云雾中,无欲静得清净地,幽林浓处觅仙踪。第二首为:轻车乘风踏天台,春深林幽杜鹃开,上下一万三千步,他日兴浓我再来。似乎是不假思索,“笔”到诗来。前一首是我请求的,后一首是他主动的。回来后不到半年,就收到他从南方请物流公司快递来的文集《舞动的土地》,一函五册,装帧精美,内里图文并茂,应该说叫“画”“诗”并茂,分别是《大地上的韵律》《南粤大地上的书画家们》《周彦生诗画记》《舞动的土地》《胡红拴品画诗选》。画是画家的画,诗是红拴的诗。除了一本与他人合著外,其他都是他的作品。在绕了大半个济南城,交上10元钱从物流公司取回文集回单位的汽车上,我从科幻作家刘兴诗老人的序言里知道,这已是胡红拴的第18本文集。他当时的身份是一位医生。捧着厚重的文集,随便打开一本,我记住了这样的句子:
何方神圣雅士姿,
万花丛中赋词诗,
碎玉随手抹天地,
醉人醉仙醉瑶池。——《读周彦生——绿弦清音》
诗的下面是广东当代国画十大名家周彦生先生的画作《绿弦清音》,万花丛中有四只鹦鹉的身影,活灵活现。
在一首题为《男人》的诗中,他写道:
雄性的阳刚/造就/独思沉默的性格/刚毅透出的/却是柔情似水的内心/让肩膀扛起/天下所有的苦难/……/终生的追求/只为一个神圣的称谓/男人/这一千古留下的力量的象征。应该说,生在河南、生活在广东的胡红拴,黝黑的脸庞透着阳刚,沉默的性格饱含柔情,是一位多情的汉子。
现在,胡红拴的诗集《山道》即将付梓。三年来,我不知道他又出了几本书,但知道他早已离开了医务岗位。作为“一代名医”,在从事了大半辈子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工作后,义无反顾地转入“人文”工作中,足见文学的魅力和他心中的地位(这让我无意中想到了鲁迅先生)。
把《山道》文稿从邮箱里下载下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标题,就看到了不停跋涉,遍访名山大川的足迹:《嵩山》、《衡山》、《黄山》、《庐山》、《丹霞山》、《罗浮山》、《天井山》《刚巴拉山》、《玉龙雪山》;《洛阳》、《韶关》、《洱海》、《石林》、《小天梯》、《馒头峰》、《金鸡岭》、《佛冈汤泉》、《束河古镇》……可以说,所到之处诗情迸发,落笔之时热情洋溢。
他写山,一座山有一座山的性格,他吟水,一片水有一片水的风景。如“衡山揭开的潇湘天空/云也白/天更蓝”,“本色下的苍山/原来是/可以对话的躯体”,“蓝色的雅鲁藏布/漫步在/高原的峡谷/飘逸的诗情/串起/青藏文化的碎片/健壮的双乳/哺育着/百万藏家儿女”,“(英西永丰古桥)/说是明代的遗物/已无需过多地考究/斑驳的青苔/似乎还有徐霞客的汗滴残留/青石板的凹痕/丈量过/历史的脚步/古道幽幽/伴随着/静静的溪流”……徐霞客是一位旅行家,胡红拴作为一个地质人,在诗中也不忘用地质的眼光探寻世间万物。如:“并非因莲荷捧月含香/并非常居泥沼池塘/盖因狮子洋上骤急的风雨/也是地壳运动留下的创伤(《莲花山》)”,“古老的沉积/堆砌起/你健劲的骨骼/远古的狂风/吹深了/你额头上的皱纹刀痕(《张家界》)”,“地质专家说/西樵的成因/乃是二亿年前火山的爆发/佛学家们说/西樵是南粤最美的菩萨(《感悟西樵》)”,“飞瀑下/我看到/大地远古的脉络/我看到岩熔/心血的澎湃(《豹纹潭》)”……同时,我还发现,在这些被吟诵的山水中,蕴藏着胡红拴细腻心灵的律动。如“山/是朝霞梦里的路(《丹霞山》)”,“每一次进山/总有朝圣的意思(《鼎湖山》)”,“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从微风中传来/总是透着/无尽的诗意(《天井山》)”……
除了写山水,胡红拴还写了一些值得“品味”的诗。如《天空是条无奈的河》《节气里的母亲》等。毫无疑问,胡红拴多产,多情,还多思。刚刚发生不久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让他心情澎湃,写出了长诗《真正英雄》;参加太行山改稿会(作协抗震救灾文学作品改稿会暨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笔会),一气写了20多首描写《嶂石岩》的诗……。我敢说,大自然的山道坑洼不平,胡红拴的《山道》隽永有趣,尽管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但在推敲中回味诗歌,的确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胡红拴47岁了,是他的《感悟雪山》一诗透漏了秘密。常言道,人有志气永不老;我认为,人有激情诗不老,诗人胡红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2008年7月7日于泉城
(吴文峰:作家、山东国土资源导报编辑部主任)
《山道》上的寻思
李天明
(一)
打开邮箱,见诗集《山道》的清样稿,并言“大侠:请指导。胡红拴。”这使我有一些惊喜。
以前只在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上读过一些红拴君的作品,未见其人。记得很久以前,为了解红拴君的情况还专此打电话问过友人,友人答的虽然详细,然终因未见其人,印象也就难以深刻。
可这次抗震救灾报告文学改稿去向嶂石岩途中,上来一位精神抖擞者,大家便指认他就是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的副主席胡红拴。
嶂石岩第一天开会,我去得稍晚,见座位上放有一本书《许钦松诗画记》,见是胡红拴著,很精美的一本诗画册,画是许钦松作的,诗是胡红拴作的。挑选几页看过,画有古朴之味,诗有涵通圆润之感。结果签名时好友窦贤闹了一闹,窦贤君先写上面,红拴君便在下落名,算是完结。
吃饭的时候,他说他踩过我的网易博克。这样,我便真切地感受到了此人平易近人、善交谈、对人很真诚。有缘的是,在嶂石岩改稿期间,吃饭住宿都在一起,得以近距离交流,并且交谈就成为家常便饭的事了。
那天大家去爬槐泉寺,我与红拴君走在了一起。这次推心置腹的摆谈确实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我们的摆谈从他由河南到广东,由从医到从文从艺,由他搞地质工作到专业医师,由写作品到出版30余本著作,由他现有工作到家庭孩子,摆谈到了差不多几乎人生的全部。
工作几经变换,中年后抛家离眷南北奔走,对文学艺术锲而不舍追求,为啥不就为了心中那盏永不熄没的圣灯星火吗